如果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活著的是龐統,能打贏司馬懿嗎?

我是文史小默,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司馬宣王對戰龐統,究竟誰厲害呢?

諸葛亮用兵重在穩,八陣圖以練兵、防御為主,進攻并非其所長。雖然一直到宋代依舊在使用八陣圖練兵,但主要是防柔然、防西夏,多用于邊疆防御。

司馬懿用兵重在手段,也就是政治手段。無論是高平陵政變還是對陣孟達幾乎都是同出一轍的戰法。

龐統用兵重在活。既可馬戰,也能步戰,既能千里偷襲也能步步為營。龐統是個軍事型人才,論軍事謀略不說蜀漢無人能及,即便是整個三國恐怕也鮮有敵手。至于擅長奇謀的法正,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有龐統、無法正。

龐統入川對劉備的上中下三策不可謂不高明:偷襲、強攻、徐圖。可惜用兵之道,半由人事半由天,最終難逃落鳳坡的慘劇。

司馬懿有看破曹爽伐蜀時全軍覆沒的眼界,龐統也有荊州不可圖大計的先見之明。若干年后,毛主席也從軍事角度說過荊州益州千里分兵合擊,必不可取。事實上,幾千年歷史中也沒有千里分兵合擊成功的案例。

從軍事角度而言,龐統無論是突襲還是戰略眼光都勝過司馬懿太多了。司馬懿對戰龐統可以說必敗無疑。

但是,如果落鳳坡死的不是龐統而是諸葛亮,那蜀漢卻至少要早亡四十多年。這又是為何呢?

蜀漢基業是劉備創下的,卻是諸葛亮守住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從入住益州的那一刻,諸葛亮就肩負起了蜀漢治國興邦的重任,他是劉備眼中的蕭何。在平衡各派勢力與安定民心上,諸葛亮功不可沒,無可替代。

放眼整個三國論經濟發展、論士族操練、論外交謀略、論屯田養兵沒有任何人能與諸葛亮相提并論的,更何況蜀漢自夷陵之戰后,需要的是一個多方面綜合型的人才。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統兵近十萬。而夷陵之戰后,蜀漢卻連南中如此小規模的叛亂都難以平定。這前后僅僅只用了六年時間,試問三國期間,還有誰可以做到?龐統在治國興邦上是否擅長是未知數,能否有效又是未知數。

龐統能打贏司馬懿又有什么用?如果在夷陵之戰后對蜀漢經濟、軍事的恢復沒有做到位,如何能熬到司馬懿出場!

如果蜀漢沒有恢復實力,龐統或許會用類似魏延“子午谷奇謀”奇襲策略,占領關中。但此后將會一路被曹魏全力大反攻,最終結果:關中破、漢中失、成都降!

結語:

龐統打司馬懿肯定是沒問題,但是龐統在政治層面與司馬懿相差太多,治理國家與諸葛亮相差太多。而且龐統是個敢于冒險的人。

如果龐統打北伐戰爭,曹魏必定會先敗,而后反攻。綜合國力上的差距絕不是僅憑軍事就能解決的問題,蜀漢最大的限度就是占領關中,越早占領越快滅亡!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諸葛亮很強的,幾次北伐都是弱打強,基本都是打得對面不敢正面剛,只要對面趕出來剛必有戰果,遇到弱勢都全身而退,如此戰記能有幾人。奈何蜀漢那時候人才凋零,實力不濟。

  2.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下兵攻城”孫子兵法里寫的很清楚了,不管龐統 法正 還是司馬懿打仗再厲害 他們都沒有達到“上兵伐謀”的水平,諸葛亮以“謀”見長,所以能周旋于各個勢力之間硬是為劉備爭得三分天下,所以說諸葛亮是劉備的張良+蕭何,他們打仗也許不如韓信,但卻是必不可少的。諸葛亮能入武廟十哲,全在一個字“謀”,何況諸葛亮打仗能力歷史評價也很厲害,歷史名人的評價總比敲鍵盤的有說服力,自我感覺諸葛亮是武廟十哲里綜合能力最全面的一位了

  3. 這個不能假設,倘若龐統不死,諸葛亮不會離開荊州。諸葛亮不離開荊州吳蜀不會失和,關羽伐魏肯定不會被吳偷襲。荊州不會失。所以龐統若不死,劉備做大的可能最大

  4. 落鳳坡是因龐統死后而得名,還是在他之前就得名呢?

  5. 國力差距太大,諸葛亮能撐兩代已經是奇跡了

  6. 赤壁之戰是龐統設計玩的局,曹操,臥龍,周瑜在里面當配角。入川龐統看清了大耳賊真面目,無奈立功心切身先死。哥不給你們玩了三家沒一個好鳥。

  7. 龐統的入川三策,劉備說“上策太急,下策太緩”,于是選擇了中策。事實上龐統心里真正的上策是第一次見劉章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干死,被劉備直接否了。原本偷襲是中策,強攻是下策,至于“徐圖”是龐統實在沒轍生拼硬湊出來的下下策,根本就是無奈之舉算不得什么選擇。也就是說劉備選的中策在龐統心里也僅僅只是個下策。

  8. 龐統不早亡,孔明關羽守荊州,怎么會丟?\n龐統北伐,孔明坐鎮后方,三國早統一了。

  9. 就是說會打仗的不一定會治國,對吧

  10. 龐統不死 三國歷史要改寫 諸葛亮為劉備20年攢了70萬大軍 非要伐吳 讓他浪費掉了 假如伐吳 有龐統或者諸葛亮陪同 剩下一人坐鎮關中 結果肯定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