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現象,同時期的開國功臣,只要沒有犯過什么大錯,其子孫都能襲爵,但是秦瓊卻是一個例外,他的爵位并沒有被傳下去。而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是在兩唐書中并沒有記載秦瓊有沒有后人。按理說,秦瓊這樣的大功臣,不可能沒有娶妻,應該不至于沒有子嗣。當然現在出土的墓志銘倒是記載了秦瓊有一子名為秦懷道,而這個秦懷道承襲的卻不是秦瓊的爵位,而是其祖父的歷城縣開國公。
程咬金和秦瓊自從投靠瓦崗李密之后,其人生經歷有很多重疊的地方,比如一起被王世充所俘,一起離開王世充投靠了大唐,一起跟隨李世民征戰,是大唐的開國功臣,都得到了爵位,又都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官職雖有不同,但所得到的食實封是相同的。
貞觀時期兩人的經歷才開始不同,秦瓊大部分時間處在半退休狀態,一直到他貞觀十二年去世,被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且李世民命人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為的就是表彰秦瓊的戰功。在秦瓊去世的第二年,他的爵位又被改為胡國公,但是卻并沒有記載其子孫承襲爵位的情況。
而程咬金在貞觀時期甚至高宗時期都是很活躍的,官職也一直在升,在攻打西突厥的過程中犯了錯誤,回來后就開始長時間的在家養老。他的爵位也曾變動過,由宿國公改為盧國公,和秦瓊一起都入了凌煙閣。在他去世后,嫡長子程處默襲爵盧國公。
這樣的對比,不免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秦瓊的爵位就沒有承襲下去呢?同時期的尉遲敬德、段志玄、程咬金、張公謹等人的爵位都被承襲了下來,而且在兩唐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有人猜測是因為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實際上秦瓊是參加了玄武門之變的,即便史書的記載有時候比較矛盾,但是秦瓊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是和長孫順德一起行動的。
也有人認為他去世的太早,在貞觀時期并沒有什么貢獻。但是我們可以比較去世的更早的兩個人,一個是張公謹,于貞觀六年去世,當然他在貞觀時期還是有貢獻的,曾參與過貞觀三年開始的討伐東突厥之戰,并有了鄒國公的爵位。而到了貞觀十三年,他和秦瓊一樣爵位都有變動,他的被改為郯國公,他也入了凌煙閣,其子張大象襲爵。
再一個就是劉政會,也是凌煙閣功臣之一,在貞觀時期也并沒有什么作為,食實封只有三百戶,爵位是邢國公,貞觀九年去世,其子劉玄意襲爵,后改為渝國公。
這樣看來,秦瓊的爵位沒有承襲下去確實是一個謎,根據出土的墓志銘記載,他有個兒子秦懷道,應該出生于武德八年,秦瓊去世的時候秦懷道只有14歲,是不是因為年齡小沒有襲爵呢?這似乎也不能說明問題,即便他當時年齡小,但總會長大啊,李世民去世的時候,秦懷道已經是25歲,即便是沒有什么才能,也應該會襲爵,畢竟李世民一直都沒有忘記秦瓊的功勞。
但偏偏,秦懷道并沒有襲秦瓊的胡國公爵位,反而承襲的是秦瓊父親秦季養的爵位。當初秦瓊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貞觀初,秦瓊的父親被追封為歷城縣開國公,而秦懷道后來襲的正是這個歷城縣開國公。比秦瓊的爵位低了兩個等級。
這是不是說明,要么秦懷道并不是秦瓊的兒子,而是侄子,過繼給了秦瓊?又或者《全唐文補遺》中秦懷道之子秦佾墓志銘的記載出現了錯誤,秦懷道承襲的應該是胡國公的爵位?再或者秦瓊沒有嫡子,而秦懷道只是庶子?
或者還有別的可能,但秦瓊的爵位應該不可能是終身爵。
唐朝時期的爵位一般分為九等:王(正一品)、嗣王和郡王(從一品)、國公(從一品)、開國郡公(正二品)、開國縣公(從二品)、開國縣侯(從三品)、開國縣伯(正四品上)、開國縣子(正五品上)、(從五品上)開國縣男。
爵位的承襲方式在唐朝一般有兩種方式:世襲罔替(父親是國公,兒子承襲的就是國公)和世襲(父親是國公,兒子承襲的就是開國郡公,降一級繼承,且繼承次數是有限制的)。但在唐朝基本沒有出現終身爵,即爵位是一次性的,父親是國公,去世后,爵位自動消失,不會被兒子繼承。
最后一段前后矛盾,唐朝爵位的承襲方式到底是什么,請說明白。
會不會有這種可能:秦懷道只是秦瓊的幼子,且留在濟南老家,所以襲的是他祖父的爵位。而襲秦瓊爵位的可能是秦瓊的長子,生活在長安。根據就是這個墓志銘是在濟南出土的,而秦瓊的墓在陜西。
秦瓊很受李淵賞識 所以他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故意羞辱他
不太懂唐代爵位。比如宿國公和盧國公誰大誰小
不是有個兒子叫秦懷玉還是駙馬,生個兒子叫秦英[捂臉]
一,若說秦瓊沒參加玄武門(舊唐書說參加了),但凌煙閣功臣中還有李孝恭蕭禹魏屈突通柴紹段志玄李靖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等人都沒幫助李世民參加玄武門之變。二,若說沒有嫡子,古代是嫡長子繼承制,無嫡立長,那也應該由長子繼承爵位,就算沒兒子,也要從其家族中過繼一個男丁來繼承爵位。
秦瓊沒嫡子,兒子是小妾生,襲不了爵
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這是硬傷
秦瓊并沒有參與玄武門,他選擇了中立,因為李淵對他不薄。在李世民心里秦瓊站隊出現了問題,心里多少是有怨恨的,以致最后凌煙閣秦瓊只能敬陪末座。
秦瓊是否參加,新舊唐書記載好像不一樣。不過傾向于他參加了,只是也許負責的事情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