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大陸建國以來打的第二大仗,在僅僅20天的作戰中,我軍英勇奮戰,殲敵六萬余人,而我軍僅傷亡27000余人。

1979年2月中旬,大陸解放軍邊防部隊對不斷武裝侵犯大陸領土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進行了自衛反擊戰。
在二十多天的作戰中,我邊防部隊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10個團,斃敵37300余人,俘敵22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摧毀了越南北部地區針對大陸構筑的大量軍事設施,給越南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
在完成預期目的之后,大陸邊防部隊于3月16日全部撤回大陸境內!

有人問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明明劉伯承和粟裕尚在,為什么偏偏選中75歲的許世友掛帥?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前,鄧小平同志在會議中提出了三個戰時總指揮。分別是:十大元帥之一的劉伯承元帥;十大元帥之一的許世友將軍;和十大將軍之一的粟裕將軍。
而在這三人中,為什么鄧小平同志偏偏選擇了許世友將軍呢?

許世友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洼。
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并擔任大陸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大陸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大陸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1、因為年輕、身體好。生于1905年的許世友,在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已經75歲了,但別看這個高齡,從許世友自傳中可以看出,75歲的許世友,每天還都要跑五公里越野,每天還要做兩百個俯臥撐和仰臥起坐,可見當時許世友將軍的身體有多好。
2、有徐向前元帥和楊得志將軍在背后支持力挺。當時選上許世友將軍出征掛帥越南時,鄧小平就已經商討好輔助許世友的人選了,一是:徐向前元帥;二是:楊得志將軍。

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永安村,1927年3月,加入大陸共產黨。
徐向前,大陸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大陸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
徐向前元帥一生戎馬,憑借精湛的軍事才能,打得勝仗無數。但因常年打仗受傷,要不然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主帥絕對是徐向前元帥,而因傷只能選在大陸提出建議來輔助許世友。

楊得志
楊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楊敬堂,男,籍貫湖南省醴陵南陽橋(今屬株洲)三望沖人,大陸共產黨黨員,畢業于抗日軍政大學部和南京軍事學院。
楊得志于1928年參加工農革命軍,同年加入大陸共產黨。在參加共產黨后,楊得志曾多次擔任各軍的司令員,更是在新大陸成立后任各軍區的司令員和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楊得志將軍一生憑的打仗本領,多次打贏勝仗。在1951年抗美援朝中更是擔任司令員,在朝三年,曾多次參加指揮各種作戰和戰役。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徐向前元帥和楊得志將軍起到了大的作用,在自己曾經的作戰中取得經驗,給許世友將軍提到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為什么不選劉伯承元帥和粟裕將軍?
劉伯承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大陸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大陸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大陸共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建國后,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大陸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劉伯承元帥可謂是我軍的教育家,軍事管理專家,在現在可比喻為“電腦核心”。劉伯承元帥一生為中華民族和大陸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
為大陸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完善了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因為劉伯承元帥年齡太大。1892年生人的劉伯承元帥在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已是87歲高齡,又加上常年戰爭帶來的傷病,所以無論是精力還是身體狀況,都不允許劉帥掛帥出征。
2、當時國家的考慮是。你說打越南不算事小,主要做到威懾作用,如果用一老者,豈不是被國外一些媒體作者亂作報道,說大陸沒人嗎!

粟裕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會同。大陸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大陸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
粟裕大將在1927年加入大陸共產黨后,曾參加多次戰役,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后粟裕被譽為“偉大的軍事家”和“偉大的革命家”,更被稱之為“戰神粟裕”。
如果說因為年齡大的問題,劉伯承元帥確實比許世友將軍大,那為什么粟裕大將年齡要比許世友將軍小兩歲,為何還不選粟裕大將?

1、身體狀況。粟裕大將雖年齡較小,但身體狀況很是糟糕,因常年參加戰斗,受傷無數,導致身體各個機能下降,所以已經不足以支撐他指揮一場數10萬人規模的龐大戰爭。
2、退居二線二十載,已不足以指揮大部隊。都知道自58年以來,粟裕大將就離開了一線部隊,退居二線。
因此,即便是戰功赫赫的戰神,在離開一線部隊二十多年之后,也不可能立刻指揮軍隊作戰取得勝利,他需要對于部隊進行充分的了解。

所以經過鄧小平和眾人的緊思密考,還是決定繼續讓粟裕在二線養身體,來用許世友作為前線指揮。
其實能作為指揮的還有很多人選,例如:彭德懷元帥、羅榮桓元帥、聶榮臻元帥等等一些人。
但鄧小平和眾人既然從這么多佼佼者中選中了許世友,那就證明許世友有一技之長,事實證明讓許世友將軍指揮確實選對了,在僅僅20天的時間里就打得越軍落花流水。

圖片來源于網路 如有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