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死的11位大將都是誰呢?

有些人批判,諸葛亮數次北伐,拖累了蜀漢的社會經濟發展,消弱了蜀漢的國力。

關于這一點,不能說北伐對蜀漢完全沒有負面影響,但沒大家想像中那么嚴重,和北伐帶來的好處相比,其壞處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諸葛一生唯謹慎,這同樣體現在北伐中。北伐歸北伐,諸葛亮可從來沒有打算賭上蜀漢的國運。

第一次北伐時,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立刻班師回朝,但實際上并不是一失街亭就沒有半點勝算,如果換一位主帥,說不定還能打一打。可諸葛亮不顧多年心血毀于一旦,回去了。為什么?就是因為他不想做無謂的犧牲。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計,自請帶五千精兵經子午谷偷襲長安,這條計策看起來過于冒險,也有成功的可能,然而諸葛亮一直不同意,被魏延罵膽小也不改變主意。原因還是一樣,不敢拿蜀漢本就不多的資本去搏一搏。

諸葛亮數次北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出發時聲勢浩大,令曹魏朝野感到恐懼,可一旦戰局不順或糧草出現問題,便不多做糾纏,而是很快收拾行李撤回蜀漢。

另一方面,諸葛亮最擅長的其實不是軍事,而是治國、民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蜀漢才從兩次大戰都失敗、劉備去世的困境中走出來,并恢復到可以對外作戰的程度。這樣的諸葛亮,怎可能因為北伐而致使蜀漢陷入窘境?

換言之,諸葛亮不會容許別人破壞蜀漢的正常發展,就連他自己也不行,因為那是他好不容易才構建起來的。

當年隆中對策,諸葛亮意氣風發,為劉備謀劃三分天下、最終一統的策略,豪邁地宣稱只要按這個計劃走,就可成霸業、興漢室。

但是,自從蜀漢失去荊州,以及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相繼過世之后,諸葛亮大概就沒有這么大的雄心了。北伐的真實目的不是攻破曹魏,而是向曹魏和東吳秀一秀肌肉。

要知道,蜀漢在三國中地盤最小、人口最少,力量最弱,如果不向外界亮出獠牙,別說強大的曹魏,鄰近的東吳就能來割塊肉,這種事東吳又不是沒有做過。

正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當蜀漢不斷對敵人發起攻擊,誰還敢小覷?至少東吳不敢。為啥諸葛亮主政時期的蜀漢明明實力不如東吳,卻似乎能在兩國聯盟中占據主導位置?就是因為北伐。

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一個班級里,某人要是攻擊性很強,其他同學是不是不怎么敢招惹他?哪怕知道他力氣不大,自己打贏他的機率很高,卻還是下意識的離他遠點。諸葛亮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當然了,除此之外,發動外部戰爭,也是最好的化解或轉移內部矛盾的方法。蜀漢內部可不太平,劉備帶過來的荊州集團、原有的益州集團、新投過來的各方夷族,這三方勢力之間存在利益沖突,爭斗不休。

諸葛亮若是一個一個去處理,那這輩子他就別想干其它工作了,光忙這件事情都忙不過來,還可能陷進去。他采用了更為有效的解決措施,北伐。有了共同的目標,大陸矛盾因此而緩和。

既然是抱著這樣的心態,諸葛亮就不可能讓帶出去的部隊有什么閃失。因而動不動就下令撤軍,也不敢兵行險著,寧愿被魏延嘲笑膽小怯懦。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北伐看似勞民傷財,實則蜀漢的損失并不大,士兵減員不算多,消耗的主要是糧草軍餉,這是不可避免的。

認真算起來,損失最大的還是前面提過的第一次北伐。倒不是敗得有多慘,而是死了十一位中高級將領,他們分別是誰呢?

其中八位,諸葛亮在《后出師表》中提過,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特別說明一點,趙云并不是戰死,而是回漢中之后病故,主要是因為年事已高。

雖然趙云的出生年月不詳,但從其人生歷程來看,他和劉備是同一時期的人。劉備比諸葛亮大20歲,趙云至少也大了十多歲,此時大概已經是位古稀老人。

另位三位是馬謖、張休、李盛,都因為街亭失守而被諸葛亮處以軍法。

不過,馬謖之死有點爭議。和大家通常認為的不同,馬謖并不是像《三國演義》里那樣主動請求諸葛亮治罪,街亭一丟他就畏罪潛逃了,還連累了朋友向朗。

身為丞相長史的向朗知情不報,包庇馬謖,被諸葛亮厭棄,免官二十多年后才復職。馬謖也沒能逃脫,被抓回去下到獄中,諸葛亮下令處死,還沒等行刑,馬謖就死了。

除了趙云之外,其余十位也不是多厲害的將領。

總之,北伐對蜀漢有利有弊,但總體來說利大于弊。雖然每一次都沒有取得軍事上的成功,但也不算失敗,而且政治上卓有成效。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歷史沒有如果,若鳳雛不以自身性命為劉備師出有名拿西川,孔明關羽坐鎮荊州,鳳雛輔劉備已鎮益州,漢中,也就沒有火燒連營加白帝托孤之說,三州之地,聯孫抗曹,結局真不好說,可惜歷史上精彩就是這樣迭若起伏,

  2. 真是業余級的史學家,蜀漢北伐,是一開始的目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以一州之力抗曹魏,諸葛亮的戰績已經很牛逼了,一出奪陰平武都,三出斬大將張郃,四出斬大將王雙,最后一次上方谷把司馬懿逼入死地,這些戰績放在三國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牛逼到極點,只是諸葛亮志向太過遠大,這些戰績對比他光復漢室的志向確實不算什么且不說他的政治治國水平,軍事水平,放眼三國也是準一流的

  3. 諸葛亮打仗不行?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赤壁,計奪荊州,入西川,一路耀眼的戰績

  4. 如果當年 龐士元 沒有死,諸葛亮 關羽守荊州,張飛 龐統 馬超 法正 魏延 出岐山,結局就不一定了

  5. 這么多事后諸葛亮在評論諸葛亮!

  6. 劉備被陸遜燒死了多少兵馬,以至于諸葛亮無人可用,無兵可用,你看看幾次北伐才出動多少兵馬,魏國多少兵馬,修養生息是有道理,但趕得上魏國的恢復能力嗎?

  7. 諸葛亮徒有虛名,他本來只是一謀士,出謀劃策之輩。然而,非要領兵當統帥,這就有些不知所云,注定要失敗的。

  8. 這些都是忠義思想造成的,忠義和個人名節第一,托孤之任,不敢不做,蜀國就像文章分析的,不是單純的一股勢力,內紛爭復雜,到時候就有人說要謀權篡位。打出去,也不敢死拼,畢竟只有那點本錢,敗就連根基都沒了。

  9. 自古以來,以南伐北 未有勝者

  10. 相對較弱的東吳不攻打,去挑戰強大的魏國,真的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