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是秦始皇是用傳奇的和氏壁鐫刻的。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出自丞相李斯所書,由玉工孫壽刻于其上。篆文含義是: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應該使百姓長壽,國運恒久昌盛。
秦朝以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玉璽為符應,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奉若奇珍,國家重器。傳國玉璽自橫空出世后,就開始了傳奇而血腥的經歷。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時,風浪突起,龍舟似欲傾覆,秦始皇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說來也怪,湖水霎時風平浪靜。8年后,有人持玉璽站在華陰平舒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言畢不見蹤影。傳國玉璽復歸于秦。
秦末戰亂,劉邦率軍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傳國玉璽獻給劉邦。劉邦打敗項羽后,建立漢朝,佩此傳國玉璽登基,號稱“漢傳國璽”。此后傳國玉璽珍藏在深宮,成為皇權象征。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藏于長樂宮太后處保管。王莽命堂弟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到太后怒斥,太后憤怒地將玉璽擲于地上,玉璽被摔壞一角,王莽令能工巧匠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王莽死后,玉璽幾經轉手,最終落到漢光武帝劉秀手里,并傳于東漢諸帝。東漢末年,十常侍作亂,群雄逐鹿中原。東吳孫堅率先攻入洛陽,在宮中的一口深井中打撈出一個宮女尸體,宮女脖子上系著一個錦盒,打開一看,竟是失蹤多年的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做起了皇帝夢。后消息走漏,孫堅被殺,“傳國玉璽”復歸漢獻帝。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曹魏,曹丕欲蓋彌彰,讓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鐫刻漢隸“大魏受漢傳國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司馬家族篡位時,也依樣畫瓢,在玉璽肩部刻了字。這也成了傳國玉璽獨一無二的又一個標志。
到混亂的五胡十六國時代,傳國玉璽先被匈奴所得,后落入石勒之手。石勒別出心裁地在玉璽右側加刻了“天命石氏”。冉閔滅胡時,為了得到東晉的支持,將傳國玉璽獻出。隋統一華夏后,將傳國璽收入隋宮。
隋煬帝死后,蕭皇后帶著元德太子逃往漠北突厥之地,并且帶走了傳國玉璽。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想尋回玉璽,卻始終未得所愿,最后命人雕刻了幾方名為“受命寶”“定命寶”的玉璽,聊作自慰。直到西元630年,蕭皇后與太子回歸中原時,才將傳國玉璽獻于唐室。唐朝末年,戰亂四起,傳國玉璽先被后梁的朱溫所得。后來李存勗滅掉后梁,建立后唐,傳國璽遂歸后唐。西元936年,后唐被契丹擊敗,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點火自焚,傳國璽從此下落不明。
到到了北宋哲宗時期,洛陽一農夫在李從珂自焚的地方,挖出一方玉璽,獻于朝廷。據說當時經13位大學部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可惜到了靖康之難時,傳國玉璽被金兵擄走,從此了無蹤跡。
到了元末明初,有傳言說元順帝攜帶傳國玉璽遠遁漠北,朱元璋派徐達深入漠北,遠征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就是傳國玉璽,但最終無功而返。明弘治十三年(西元1500年),一個陜西人聲稱得到了傳國玉璽,想要將其獻給孝宗皇帝。但孝宗認為此璽是偽造之物。
到了清初,多爾袞討伐蒙古叛亂部落,在察哈爾林丹汗的手中得到了傳國玉璽。玉璽上面刻有“制誥之寶”四個篆字,且交龍為紐,光氣煥爛。玉璽落入后金太宗皇太極手中,皇太極因此稱皇帝,定國號為“大清”,表示要占領中原,取代明朝的統治。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39顆,其中一方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被稱作“傳國玉璽”。乾隆自稱是“十全老人”,天下之事,沒有能為難他的。乾隆對考古有研究,且功夫了得,什么古董玉器,一看就知真假。乾隆御用的國璽有4個,都是皇太極建立大清時雕刻的,分別是“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及滿文篆書“皇帝之寶”。乾隆當了皇帝之后,對著傳國玉璽仔細研究了半天,認定傳國玉璽是“贗品”。從此封存起來,不再使用。
那么,乾隆是如認定此傳國一璽是贗品呢?一,這個玉璽上面共4個字,即“皇帝之璽”,而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上寫的是8個字,即“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很明顯對不上。二,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逼王太后交出傳國玉璽,王太后因為憤怒,將玉璽摔在地上,玉璽上雕刻的螭虎被摔崩,王莽命工匠用純金補上,后人稱“金鑲玉”。這件事志書上有記載,而乾隆面前的這個玉璽,是比較完整的,沒有缺口,也沒有金鑲玉的情況。因此,乾隆帝斷定這是個“贗品”。
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鐘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但無果。據說袁世準備稱帝時,派人跑到皇宮中向裕隆太后索要大清的傳國玉璽,遭到嚴詞拒絕后,就用官帽和金錢拉攏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溥倫,讓他偷偷潛入交泰殿里,將玉璽偷了出來。在溥儀的回憶錄中說,這件事讓他感到“心酸、悲憤和恐懼”。自然,袁世凱拿到的這個傳國玉璽是假的,他只做了83天皇帝,就壽終正寢。
和氏璧是大陸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和最珍貴的一塊寶玉石。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塊玉石能珍貴到與它相提并論。早在春秋時期,它就與“隨侯之珠”一起并列為當時大陸的兩大奇珍了。
歷史上對和氏璧的材質有各種猜測:有認為是和田羊脂白玉的,有認為是夜明珠的,也有認為是陜西藍田玉的。史書上稱它“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處,它能熠熠發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稱夜光之璧。可見確有它的珍奇、稀罕性。近年有專家研究指出:和氏璧即是月光石,產于神農架南漳西部,沮水之發源地板倉坪、陰峪河一帶。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和氏璧的好奇心。那么,傳國玉璽還在人世間嗎?有人認為傳國玉璽是和氏璧做的,是玉石,可以耐1000多度的高溫,所以一般的火是焚化不了的。歷史上的傳國玉璽數度隱沒,又數度浮現,到最后已難考其真偽。其實,傳國玉璽的真真假假早已不那么重要,甚至傳國玉璽究竟是藍田玉還是荊山玉也無甚緊要,歷代豪杰奸雄所爭所奪的,從來就不是一方玉石。真正的傳國玉璽或許已跟著李從珂一起葬身于火海,也或許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散落隱藏在了民間。可以肯定的是,傳國玉璽應該還在這個世上,它必定靜靜地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如果有人能訪得其蹤跡,必將是轟動全世界的一樁大事!
別找了我是不會上交的
找到了拍賣也值十個億
我這里有一顆和此文描述相當吻合。
我要是找到了,我的負債沒有了還可以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