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以炎黃子孫自比,亦有華夏之說,但值得提及一點,這些說法都來自古籍文獻記載,其中不乏神話傳說。考古探索雖有遠古文明的發現,但由于缺乏遠古文字出土,故而這段歷史是否列為信史并未得到學界一致認可。我們尚且按照歷朝歷代的史料文獻來看看炎黃子孫與蚩尤后裔有何區別。
(蚩尤漫畫形象)
炎黃與蚩尤的戰爭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普遍認為由采集、漁牧、狩獵等生產方式,向農耕生產方式的發展為文明的進步。華夏祖先完成這一生產方式過渡的就是神農氏部落,后單指該部落首領炎帝,他發明了農耕生產工具耒、耜,讓華夏進入原始農耕文明,神農氏部落也成為華夏大地上最強大的部落。“炎”字的含義也是指該部落懂得使用火,當時是新石器時代,人家都已經吃熟食了。
炎帝并非單指一個人,而是神農氏部落的領袖統稱,如“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共計傳承五百三十年。按照《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所處的時期正值神農氏部落走向衰落的大后期。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方式,怎么還會衰落呢?原因在于農耕文明的發展,改變了以往抱團游居的生活方式,那些定居在不同區域的社會組織發展成為若干部落形態,并各自擁有首領,從而削弱了神農氏部落的統治地位。所以有了帝王之分,原神農氏部落領袖稱為炎帝,其他分支部落領袖稱為王。這些稱呼也不由令人想起春秋大禮、秦朝禮制發展時的等級劃分,這些神話傳說很可能是杜撰出來服務政治的。
“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龍魚圖》
在《孔子三朝記》中,就寫道“蚩尤,庶人之貪者”,很明顯是用來區分炎帝的高貴,以及蚩尤的卑劣。《龍魚圖》中也以炎帝為正統,并引上天神靈相助,最終制服蚩尤。這些記載的政治意圖非常明顯,天子、諸侯、庶人的概念早已被賦予神話,因為周天子是黃帝后裔。不論后世如何定義炎帝與蚩尤的等級劃分,二者之間的戰爭中,炎帝部落起初并沒干過蚩尤的九黎部落,后與黃帝部落聯合,得玄女之助,才戰勝并殺死了蚩尤。
蚩尤后裔姓氏演變
大陸古代姓氏的來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天道”是指一切事物的規則規律,體現為各部落的圖騰,例如白鹿、蒼狼等,這些圖騰就是姓氏形成的根源。姓氏的出現也代表著文明的進步,它是一個部落區分于其他族群的標志,所以最初的姓氏就是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正如炎帝神農氏,其部落也應該稱為神農氏部落。由于每個部落都需要繁衍生息,所以以部落起源的名稱延續下來,就成了姓氏的傳承,代表著一個祖先繁衍的后代,也就是宗族。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通志》
本身姓與氏并非一個整體,姓產生后,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而氏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后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例如秦始皇嬴政就是嬴姓趙氏,嬴姓代表其父族的血脈延續,趙氏可理解為其母親趙姬的血脈,也可理解為出身于趙國,代表著一個宗族的分支,用來區別家族子孫處于何處。簡單來講,姓就是一種族號,氏則是姓的分支,秦漢以后姓氏合為一體不再區分。
“蚩尤,姜姓諸侯耆(黎)田子邛之支庶,同母弟八人,族孽兄弟七十二,共八十一人。” ——《姓氏尋源·路史》
炎帝部落的神農氏單指氏,他是屬于姜姓部落的分支,清朝學者張澍在《姓氏尋源·路史》中闡述過蚩尤的來源,追本溯源亦是發源于姜姓部落,所以蚩尤與炎帝很有可能是同宗同源的不同支派。而炎帝與黃帝屬于不同源頭,上古八姓為姬、姚、媯、姒、姜、嬴、姞、妘,黃帝屬姬姓,由于生產方式的進步,子孫后代遷移定居,形成諸多氏族支派,這些氏族在秦漢以后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姓”,這得益于姓氏的合二為一!
(炎帝雕像)
“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三語》
例如黃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這里指的就是氏的劃分,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姓。炎帝也是如此,其姓為姜,后發展出來的呂、謝、齊、高等姓氏,都可理解為姜姓的不同氏派,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郡望”的產生,最終都成為百家姓的一員。也有一種說法是部落首領之子是有資格得姓的,黃帝之子的十二姓皆指真正意義上的姓,而非氏的支派。
(蚩尤雕像)
再回到蚩尤這個部落,蚩尤是九黎族部落的首領,有些史學家認為蚩尤部落就是西南少數民族的部落聯盟。他們向黃河流域發展,嚴重威脅到了以黃帝和炎帝為核心的華夏部落,故而上古時期的中華大地上才會發生戰爭。蚩尤兵敗后,黃帝將其殺死,其部落民眾統統被炎黃兩部吞并融合,所以蚩尤部落也可以算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
(鄒屠之地部落復原)
據現代學者考證,蚩尤后裔演化的姓氏主要有兩個,即“鄒”、“屠”這兩個古老姓氏。鄒姓在大陸姓氏中排名第十六位,其中有一支源于姚姓,姚姓之鄒乃追溯至舜帝姚姓。另一支就是蚩尤戰敗后的后裔,他們在魯西地區扎根下來,為避免戰爭,將部落改稱為鄒屠氏。屠姓也是如此,一支是商朝王族后裔,另一支則是鄒屠之地的蚩尤后裔。
再有一個今天不常見的姓氏——“蚩”,字面意思與蚩尤有關,《明倫匯編·氏族典》記載:“蚩氏,蚩尤氏之后也。”這個姓較受偏見,尤其是現代學者將古苗人、羌人與蚩尤后裔聯系。封建社會中苗人、羌人因戰亂遷移不斷,也曾爆發過集體性暴亂事件,因而此姓氏人群或為避亂、或為逃避追究,在遷徙中更姓現象較多,此姓在傳承中越來越少。
(九黎部落復原)
另一個與蚩尤九黎部落有關的姓就是“黎”姓,此姓被認為是“九黎之后”,蚩尤也被稱為“九黎之君”,但在“正統思想”下,古籍中將少昊認定為九黎先祖。而《尚書》中有載“西伯(周文王姬昌)戡(戰勝)黎”,《史記·周本紀》也記載過商紂時西伯敗耆國,這些與蚩尤源于“姜姓諸侯耆”正好能夠對應,說明所謂源于商周的漢族黎姓,本身就與蚩尤有關。
綜上所述,蚩尤后裔中延續下來的姓氏主要有鄒、屠、黎、蚩四個。現在有些學者追本溯源,將郝、鄧、謝等姓氏也歸本于蚩尤九黎。總而言之,不管是哪個姓氏,不論是炎帝、黃帝,還是蚩尤的后裔,現如今的我們都是華夏兒女的一分子,生長在同一片藍天下,飲著同一方水,說著同一種語言,骨子里流著同一種血液。
難道蚩尤的后裔就不是華夏子孫
學習了[贊][贊][贊]
子姓呢?林孔孟仲等出自子姓!
戰敗并非滅種,敗方容入勝方,兼并收編或稱招降納叛。
郝姓出自子姓
是誰?是何時將九黎、蚩尤從華夏分別出去的哦?
尼瑪的我怎么找不到吳
越南黎姓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