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唐宋之前,幾乎沒有人祭拜關羽,后世不斷地把關羽美化-圣化-神化,是與地域文化、宗教信仰、時代需求息息相關。
據統計,全國的關帝廟至少有三十多萬座,因為祭拜他的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甚至做生意的商人、混社會的黑道都對關羽禮敬有加,尊其為神。
那么,關羽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神壇的?今天就此話題跟朋友們簡單聊一聊。
唐開元十九年,即西元731年,唐明皇李隆基建武廟,主神是姜子牙姜太公,同時再以名相名將十人配享。這十人是: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
注:并沒有關羽。
唐上元元年,即西元760年,唐肅宗李亨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跟文宣王孔子的規格齊平。而按照孔子有七十二弟子配享的規則,在唐建宗三年,唐德宗又為武廟增加了六十四個配享名額。包括:孫臏、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張飛、周瑜、鄧艾等等。
注:到這個時候,關羽才在唐代官方祭祀典籍中出現,并且和張飛、周瑜等相提并論,并不十分突出。
五代十國時期,在成都建立的后蜀政權,卻僅僅追奉了諸葛亮和張飛,并沒有關羽。后至北宋初年,因關羽投降過曹操,宋太祖趙匡胤又把他請出了武廟的配享隊伍,不予供奉。
注:《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
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一則《關公戰蚩尤》的神話在民間廣為流傳,于是徽宗先封關羽為忠惠公,后又追封為崇寧真君。不僅如此,宋徽宗接著又封關羽為武安王,繼續加封義勇武安王。
在執政的二十四年里,宋徽宗先后四次對關羽追封。一下子讓關羽的地位暴漲,在道家里面位列仙位。那么宋徽宗為何如此重視關羽?這其中原因,大概有兩點。
其一,北方金國虎視眈眈,可是對于外敵入侵宋徽宗又無能為力,想不出富國強兵之策,于是寄希望于道術,他自稱是上帝元子太霄帝君降世,還讓大臣們稱他為教主道君皇帝。所以宋徽宗不斷加封關羽,就是希望得到關公神靈的庇佑,他信這個。
其二,歷史上的關羽,確實神勇忠武,義薄云天,而面對強敵宋徽宗手下并沒有能戰之人,他不斷加封關羽,其實表達的是一種對神勇忠武之臣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無奈,要不然他父子也不至于被俘五國城。
其實,宋徽宗的青睞,讓關羽成為人們心中的神,這只是一個起步階段。至南宋時期,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都很明顯地把關羽的忠義表露了出來,這使得關羽成為當時人們忠義觀當中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西元1328年,元文宗繼位,謚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當然,蒙古統治者接過了趙宋王朝的保護神,既為了粉飾太平又平衡了漢人的心態。
元朝之后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之后,洪武二十七年,他在南京建武廟。這一次朱元璋把姜太公請出了武廟,取而代之的關廟則成為京師九廟之一。
后來明朝萬歷年間,明神宗又是一位狂熱信奉道教的皇帝,他干脆封關羽為協天大帝,而且此后是逐年加封,到萬歷四十二年,關羽的封號已經成為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這十六個字的封號真是驚煞世人,一句話,關羽真的成神了!
而對于忠義勇武的神,民間怎能不崇拜呢?所以上到京師繁華之地,下至鄉野村鄙之所,處處建造關帝廟,人人敬拜關公像,成為了當時的一種風尚。
當然,關羽能夠成神還有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動力,那就是儒家推崇。在山西運城的關帝廟,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關帝廟祖廟,祖廟正殿的上方為清朝康熙親筆御寫的四個字:義炳乾坤。祖廟的后宮則為春秋樓,是關羽夜讀《春秋》的雕像。
據《江表傳》記載:關羽好讀《春秋》。早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元曲當中就有關公秉燭達旦讀《春秋》的場景。明清之后,春秋樓更是很多關帝廟當中必不可少的主題建筑。
而《春秋》是儒家經典六經之一,由孔子整理刪訂而成。此外,在孔子的《論語》中有這么一句話:君子義以為上,君子義以為質,義是君子最崇高的品質之一,也是君子的精神生命。而關羽一生所表達出來的義和儒家思想的義,在某種程度上高度契合。
于是,儒家順其自然地將圣人這頂桂冠戴在了關羽的頭上,逐步形成了中華民族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的傳統文化格局。
當然,儒家對于關羽的神化過程當中,貢獻最大的還得屬明代大儒羅貫中,他的《三國演義》著實精彩。小說中,將關羽的兄弟之義,君臣之義,以及降漢不降曹的正統之義,表現得淋漓盡致。
小結:
關羽,關云長,關二爺,成王成帝成圣成神,是因為他的故事備受人們喜愛,也是因為百姓對關羽道義精神的崇尚,更是因為歷代統治者以此教化臣民維護統治的需要。從而共同創造出了一位中華民族忠義仁勇誠信的道德偶像。
至于商人祭拜關羽,稱其為武財神,那是因為關羽的義和關羽的誠信。在生意場上,有個訓戒,叫義內生財,生財有道。而黑道尊奉關羽是從桃園三結義演化而來,義字當先嘛。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