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能夠打敗戰國七雄中的六國,是因為秦國國力強盛;而秦國之所以國力能夠力壓群雄,則是因為秦始皇之前的幾任君主堅持改革的結果。
秦始皇的前任君主們首倡改革的,是秦獻公。因此,我認為,秦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明君當為秦獻公!因為,萬事開頭難,特別是改革的事情,更是難上加難。能夠在千難萬難中首倡改革、推行改革,其精神可嘉、勇氣可嘉、智慧可嘉!
秦獻公(前424年—前361年或前362年),嬴姓,趙氏,名連。《世本》作秦元獻公,《越絕書》作秦元王。秦靈公趙肅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
△秦獻公
秦獻公的父親秦靈公死后,君位被叔叔秦簡公搶去,10歲的公子連逃到東邊的鄰國魏國,開始了長達29年的流亡生活。
魏國當時是中原各國中的超級強國。魏國君主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進行改革,推行中央集權,以法治國,奠定了此后魏國長達百年的霸業。而此時的秦國國力疲弱,政權不穩。公子連在魏國耳聞目睹了其改革強國的歷程,暗下決心,若自己奪取秦國君主之位,一定要推行改革,使秦國強大起來!
前385年(秦出公二年),秦獻公(公子連)回國繼位,便在秦國大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并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今山西、陜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失地的戰爭。秦獻公時期的改革雖然不徹底,但為秦孝公趙渠梁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廢止人殉。秦獻公繼位后,首先宣布廢除自秦武公以來實行了長達300多年的用人殉葬的制度。秦獻公廢除這項制度,從根本上避免了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地殺死殉葬,從而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從此,秦國奴隸主開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與此同時,秦獻公鼓勵人們多多生育,特別獎勵多生兒子的人;還吸引周邊國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國種地、放牧,與本國人一視同仁,不許歧視這些外來戶。通過這些措施,秦國人口數量顯著增加,人口紅利顯著提高。
——遷都。秦獻公二年(西元前383),獻公將都城從位于秦國西部的雍(今陜西鳳翔)遷到了秦國東部、地近河西地的櫟陽(今陜西臨潼北)。獻公遷都一方面是向國人表明他要奪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國國威的決心,另一方面是要擺脫奴隸主聚集的舊都雍的束縛。秦國東部是地主和自耕農較集中的地方。為此,獻公繼續在東部推行初租禾——就是按照土地占有者實際占有的土地面積,征收農作物實物稅,從而在法律上承認了土地占有者對所占土地擁有所有權,使地主和自耕農成為土地的合法主人。對西部的奴隸主,獻公則沒有硬性改變他們的生產方式。秦獻公實際上是采用了“一國兩制”的辦法!
——擴大商業活動。秦獻公七年(西元前378),秦國初行為市,從此時開始在城(首先是在都城)中建立市場,即“置市”,任用官吏對工商業進行規范管理,抽取營業稅。初行為市和初租禾為秦國的國庫帶來了大量收入,國家的經濟實為倍增。
一一編制戶籍。秦獻公十年(西元前375),實行戶籍改革,把五戶人家編為一伍,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閑時進行軍事訓練。如有人犯法,實行連坐。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監督,社會治安明顯好轉。這是商鞅變法“連坐法”的開端。
一一推廣縣制。秦獻公六年(西元前379),獻公把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進行管理。獻公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強。這也是秦國實行郡縣制的開端。
秦國以前都由奴隸主貴族擔任國家職務。秦獻公在奪取政權后,從地主中選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擔任國家大臣,允許地主和自耕農從軍,使他們靠立功獲得爵位,培育成為一個重要的利益集團,成為秦獻公富國強兵的重要支持者和秦國重要的兵源和稅源。
秦國通過秦獻公的改革,國力軍力逐漸強大起來。便趁韓魏威脅周天子而帶兵勤王,打敗了韓魏軍隊,得到了周顯王的贊賞。獻公還下令秦軍攻魏,收復秦國故土河西地,且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境,斬首6萬,取得了秦國前所未有的大勝利。獻公把奪回的土地賞給了地主和貴族,從而緩解了大陸矛盾。周顯王向獻公祝賀這一勝利,賜予獻公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
秦獻公二十三年(西元前362),獻公去世,太子渠梁即位,是為秦孝公。孝公繼承父親獻公的遺志,繼續推行變法圖強,為秦國統一大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國的君主都有遠大抱負,所以會不遺余力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