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估計一想到瓷器,大家都會哼唱周杰倫的“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人們常將陶瓷并稱,然兩者并不同。百煉成陶,千煅成瓷。陶而本味,瓷而淡雅。古瓷更是珍貴無比,價格不菲。那么,仿古瓷的出現究竟是好是壞呢?
我認為仿古瓷的出現無可厚非,也不應該扣上一頂“假貨”“冒牌”的帽子。舉個例子,晉代王羲之一帖《蘭亭集序》流觴曲水,渾然天成,被后人譽為“書圣”。而后旁人的字總是稍遜三分。那么,是不是后人所臨摹的王體,是不是要被詬病成“假貨”“贗品”了呢?再比如“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白,“文章憎命達”的詩圣杜甫,“應是綠肥紅瘦”的女杰李清照,他們的詩歌天下聞名,那么今人仿古豪放詞,仿古婉約詞,又是否只是贗品,冒牌呢?答案顯而易見并非如此。
正如仿古瓷,不過沒有經歷過歲月的打磨罷了,待到千年之后,又有誰會說它是贗品呢?況且如今的古瓷少之又少,難道今人不用瓷器?難道今人如此膚淺?君不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待到仿古瓷洗盡鉛華,它一樣可以彰顯璀璨的價值。這,有何嘗不是對古記憶的一種傳承呢?
大家幫忙讀一讀,轉一轉,差一點點通過認證啦[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