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兒看起來確實挺奇怪的,關東六國在秦朝末年紛紛復國,可是在秦朝滅亡之后,“老秦人”卻老老實實地一直服從于統治者,從三秦(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到漢高祖劉邦,都不例外。
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秦國貴族
六國復國的主體關鍵在于六國的貴族,如齊國的田氏后裔,楚國的項氏、景氏,趙王歇、韓王成、魏王豹等等。相對來說比較例外的就是燕國,因為“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導致秦始皇對燕國下了狠手,以至于燕國貴族勢力相對來說要薄弱許多。
那么,秦國的貴族去了哪里呢?
1、為秦二世胡亥所殺
胡亥登基以后,曾對趙高說道:“我這么年輕就當上皇帝,很擔心諸公子們盯著我的皇帝位,該怎么辦?”趙高給他出個主意:徹查他們,有罪的就全殺了。
結果,二世胡亥的兄弟姐妹們大多因此罹難,即使平時遵紀守法者,也都被隨便安了個罪名殺害了。有求情者,也都被安上了誹謗的罪名,在此期間,死亡的王族子弟 應不在少數。
2、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斗,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這一制度從根本上激發了秦人參軍的熱情,但與此同時,也在逐步消除舊有的貴族體系。
此外,從商鞅變法時普遍推行的縣制,到后來的郡縣制,分封制在秦國已經被完全替代了,貴族的特權沒有了,自然也就沒有了繁衍發展的土壤了。
所以,作為復秦主體的貴族,在秦國力量是極為薄弱的,這也是”老秦人“沒有復國的最關鍵原因。
二、制度的延續性
從春秋到戰國,再到秦朝的大一統,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誰的管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大的歸屬感,更多在于百姓的生活是否滿足要求,或者說是否有上升的空間。
從制度上來講,秦人能夠從一個一般的國家,逐漸成長為超級大國,”商鞅變法“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也即是說秦朝當時的制度對于秦人的管理,是非常適宜的。而劉邦后來所推行的制度,恰恰就是這一整套的秦人的管理辦法,所以,對于關中、漢中、巴、蜀等地的百姓來說,除了國家的名頭換成了漢以外,其他跟秦時并沒有什么兩樣。
所以,在劉邦統治的時間內,不但秦地穩定如昔,甚至連出征關東的節奏都與之前秦來六國時沒什么兩樣,幻想著建立功業的年輕人們,前仆后繼地加入了劉邦的漢軍,對抗著關東的軍隊,占據關東的地盤,直至最后的統一。
三、項羽所帶來的仇恨
項羽在新安的殺降事件,再加上在咸陽屠殺軍民、殺害秦王子嬰,焚燒秦朝宮室、搶奪秦宮財寶、擄掠秦宮婦女等等行為,無一不是在秦地拉仇恨。
而這一仇恨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他所分封的三秦(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因為缺少軍民百姓的支持,很快便敗給了劉邦。而當劉邦占據了關中、漢中、巴、蜀等地以后,再加以推行秦人的律令、制度,實際上,從本質上來說,”秦“已經實現了復國,不同之處就在于統治者變成了劉邦和他轄下的豐沛集團,國名換成了”漢“。
水言水語
劉邦集團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充分利用了秦人的先進制度來管理秦人固有的土地,這也是他后來能夠獲勝的基礎。”老秦人“雖然沒有復國,但是卻如同復國一般,重新實現了一次大一統。
當然,這點上來說,劉邦與項羽的出發點相關還是很大的。
項羽無意在關中稱王,他的根基在楚地、在彭城,所以,他占了咸陽之后,才會搶婦女、搶財寶;而劉邦的整個豐沛集團,多是中下層人士,并無根基所言,所以他更向往在關中稱王,這是他能夠在秦地”約法三章“的根本,相反,他占了彭城之后,才像項羽一樣,搶婦女、搶財寶。
所以,很多時候也不能說起點高就一定有優勢,”郡縣制“就一定比”分封制“有利,只是是否與所處的環境相適應罷了。
先生大才[贊]彩,彩,彩!
劉邦項羽滅秦感覺是再一次合縱攻秦,劉邦統一天下感覺是秦再一次滅六國。歷史就是這么有意思。
從秦始皇阿公殺白起開始,老秦人和秦王的關系就開始不行了,到了秦始皇的時候朝堂上已經沒有老秦人了。
秦二世而亡以后,劉邦又依靠老秦人把六國給收拾了一遍!老秦人霸氣
項羽全殺了
分尸項羽的五人的全是秦人就能說明問題了
劉邦祖上是秦國人,秦亡之后,劉邦依靠秦國基層百姓與下級軍官重新走“大秦東出滅六國”的戰略道路,秦與漢的首都位置重疊,漢朝初年的中央直屬郡縣與秦國重疊,漢承秦制為最重要的一點,既然如此,秦人何必要“反漢復秦”呢?
楚國早被滅國了,還哪來的楚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都是大秦的子民。
給誰交租都是交,關鍵是交租后還能不能吃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