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個思路極為縝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臨終之際要殺樊噲,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其中緣故,聽司馬為君慢慢道來。
首先,劉邦不是因為個人仇恨殺樊噲。樊噲早年是個殺狗賣肉的,劉邦是他的老客戶,所以倆人關系不錯。后來劉邦做沛公,樊噲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噲這個人,智略談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當時打仗是以人頭數作為晉升標準的。樊噲在一場戰斗中砍下敵軍十五個首級,就被封為國大夫。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攻武關至霸上,樊噲更是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鴻門宴那一場局,又是他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 進入帳后拿眼珠子瞪項羽,項羽還欣賞他是位壯士,請他吃一條生豬腿。樊噲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這一場吃生肉秀,其實是救了劉邦的命——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很可能就被殺了。
劉邦稱帝以后,樊噲依舊為他賣命,燕王臧荼的叛亂,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亂,則是他與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劉邦臨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還在北方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
所以,樊噲的軍事能力,是不值得懷疑的——但,劉邦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為什么呢?因為劉邦此時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與兒子劉如意的安危,在他看來,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呂雉,就一定會被呂雉殺害。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劉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劉邦又發現,群臣都很擁戴呂雉的兒子劉盈,尤其是樊噲掌握著兵權,一旦他決意廢除劉盈甚至說要殺掉呂雉,呂家人會不會謀反作亂,樊噲會不會助呂家一臂之力?
在劉邦看來,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媭,而且樊噲很聽老婆的話。所以要保住劉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須廢掉或殺掉呂雉,而要解決呂雉,前提就是要讓樊噲消失。
但劉邦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直到身體快不行了,他才找來陳平,讓陳平去樊噲軍中傳詔,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車子里,打算一到軍營,就立斬樊噲,讓周勃接管軍隊。
可問題是陳平是個極會算計的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說不定馬上就要死,而死后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拿著樊噲的人頭上報,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立馬轉變方向,投向呂雉,而樊噲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績。
劉邦生前沒能殺掉樊噲,呂雉便沒事,而呂雉沒事,戚姬與劉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后來是呂后的兒子當了皇帝么?
劉邦也不對,人家呂雉一家給他賣命,卻一心放在小老婆身上,小老婆就是被他害了,不是他的縱容,戚姬不會有野心,不會敢囂張,下場也不會那么慘,人彘啊
陳平會辦事[贊]
陳平其人不絕。[捂臉]
劉邦生前,呂后和戚夫人的矛盾就產生了,以呂后的性格,是不會放過戚夫人的。主要是,因為呂雉和劉邦是一起起兵的,所以呂雉有群眾基礎,當然也有不少親信。// @哼丶泥奏凱: 其實劉邦有更好的做法保住戚夫人,就是在世的時候下旨把戚夫人和劉如意貶到偏遠的地方再封個小爵位給劉如意,然后下令永不招兩人回京,然后在和呂后達成協議把原委和戚夫人母子說清楚,這樣做說不定還能保一下,以呂后的本事那怕沒了兵權玩政治宮斗戚夫人也絕對不是對手,結果還是一樣的
韓信只會打仗,不通人性,結果被殺;戚姬野心太大,只想篡權,最后被殺;張良蕭何聰明,遠離政治,保全自身。
人生充滿了矛盾,劉邦還是一個仁君,明知道自己所愛的人要死,還是不肯下死手殺害當年的妻子,心中想到呂后有野心,卻不肯殺掉她,這也是出于厚道,在帝王中厚道的人不多,劉邦算一個
其實劉邦有更好的做法保住戚夫人,就是在世的時候下旨把戚夫人和劉如意貶到偏遠的地方再封個小爵位給劉如意,然后下令永不招兩人回京,然后在和呂后達成協議把原委和戚夫人母子說清楚,這樣做說不定還能保一下,以呂后的本事那怕沒了兵權玩政治宮斗戚夫人也絕對不是對手,結果還是一樣的
那劉邦為什么派陳平去呢,直接派周勃自己去不行嗎?其實他真的沒有想殺樊噲,當時北有匈奴,內有功臣南有諸侯,漢惠帝和呂后需要保障尤其是軍隊的保障,讓陳平去,很明顯了解陳平的圓滑,定不會殺樊噲,回京之后,樊噲必感恩少主,同時威懾陳平,周勃,
小編回答正確,加十分,再加一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