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圣、李光地是怎樣的呢?

我想問這個問題題主應該是看過《康熙王朝》的,在這部電視劇中周培公、姚啟圣和李光地都是成就康熙偉業的不世之功臣。在康熙因削藩弄的大清四面楚歌,甚至是瀕臨滅亡的時候,是周培公率領由家奴組成的部隊擊潰了察哈爾叛軍,繼而收服王輔臣,并平定三藩之亂,可以說周培公就是拯救大清的最大功臣。在康熙要收復臺灣之時,正是在福建總督的姚啟圣的幫助下,才最終收復臺灣。在康熙面臨著新力和明珠兩黨的壓迫下,正是因李光地的存在,康熙才能在最后擊垮索明兩大集團。

可以說在《康熙王朝》中這三人對于康熙來說都是最大的功臣,他們幫助康熙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豐功偉業。但是我們也知道這三人在電視劇中最后的結局都不怎樣,周培公被貶到盛京最后因病而死,姚啟圣在收復臺灣后就自動辭官歸隱山林,李光地被貶往臺灣直至終老。所以在電視劇中他們這三人的結局可謂是悲涼,那么在真實歷史上他們的結局還是如此悲涼嗎?這里澳古君為大家一一揭曉。

周培公

周培公在真實的歷史中并沒有電視劇中功勞那么大,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勸降曾割據平涼的王輔臣。周培公出生于明末崇禎年間,在當年他的母親因戰亂無辜受牽連而死,自此孤苦無依,但因他曾經讀過書,所以就被當地的縣官看中成為了其幕僚。后清軍入關替代明朝統一天下的時候,他因貴人的推薦得以進入清廷的內閣成為供奉。

1674年,康熙因進行錯誤的削藩政策,最終導致吳三桂起兵造反,此時遠在陜西的原明朝降將王輔臣也被吳三桂策動反叛。而在當時如果一旦讓吳三桂與王輔臣之間的轄地連成一片,那么大清勢必會陷入更加危急的地步。于是周培公等人就被康熙調往陜甘地區負責阻擊吳三桂軍對于陜甘地區的進攻。

但由于此時清朝不只是受到吳三桂和王輔臣的威脅,它還同時受到耿精忠、鄭經等勢力的進攻,可以說朝廷根本就沒有過多的兵力能夠投入到與王輔臣軍的對抗當中。再加上當時的王輔臣還處于舉棋不定的局面當中,所以此時如果能夠說服王輔臣重新歸順于清廷,這樣清廷就能擁有足夠的兵力去對付吳三桂等人。就這樣最終周培公自告奮勇只身前往王輔臣軍,勸降于他,后王輔臣在周培公的說服下果然再次接受了清廷的招撫。

而靠著這份勇氣和功勞,他被康熙晉升為山東登萊道,其母被追贈為貞烈恭人,其父也被追贈為朝烈大夫。后康熙更是親自替周培公的亡母孫氏撰寫祭文,可以說恩寵一時無兩啊。而后在守孝三年后,周培公前往山東赴任,但是由于在任上他與山東總兵不合,再加上他本就不太適應官場上的條條框框,所以在當了三年的登萊道,他就辭官歸隱了。

按理說周培公的仕途也就到此截止了。但是在1690年隨著清朝西北地區噶爾丹的反叛,賦閑在家的周培公又耐不住了,于是他就寫了一道平叛的計策呈給了康熙,后康熙看了覺得很好于是就讓周培公前往盛京擔任提督一職,負責守衛邊境的安全。直到1701年,在盛京護衛著大清邊境11年的周培公,因病去世。

可以說在真正歷史中周培公的功勞和官職雖然沒有電視劇中說的那么大,但是他的結局卻要比電視劇中好多了,他并不是被貶到盛京,而是自己自告奮勇去了盛京幫助清廷守衛邊境,而且在盛京提督任上干了足足11年,可以說深受皇帝的信賴,要知道盛京乃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能讓一個漢人掌兵如此久,足以見的他有多受恩寵。

姚啟圣

姚啟圣在真實歷史中的功績比電視劇中的還要大,也更為傳奇。順治初年,姚啟圣因被當地土豪侮辱,遂憤而投靠了清軍,后當時清軍的掌權人覺得這人學識過人是個人才,于是就任命他為通州知州。可是姚啟圣這人并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一當上知州就帶著手下的衙役把欺負他的那個土豪給活活打死了,后就直接掛印而去了。

后在1663年不知何故,曾經辭官的姚啟圣又想著當官了,于是去考了鄉試,后中舉被授予廣州香山知縣,但是沒過多久就因擅自讓百姓前往南洋與人做生意而被罷官免職。就這樣在二次丟掉官職后,姚啟圣就稍微老實的做了幾年的生意。不過他畢竟不是一個安分的主,在1674年吳三桂等人發動三藩之亂之時,姚啟圣就帶著自己多年經商賺到的錢,然后招兵買馬投靠了當時負責鎮壓福建叛亂的康親王杰書。

而在跟隨康親王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姚啟圣可是屢立奇功,更是官運亨通。先是逼迫耿精忠投降被晉升為福建布政使,后又利用奇策將吳三桂麾下的大將韓大任收入麾下,之后更是協助康親王收復漳、泉之地,因而又被晉升為福建總督。也就是在福建總督任上,姚啟圣開啟了傳奇而又輝煌的一生。

1678年因收復平和、漳平二縣,又成功阻止臺灣鄭氏政權對于福建的覬覦,并斬殺鄭英等大將,而被晉封為正一品。1679年因姚啟圣擊潰鄭錦大軍,并招降14400人,同時又趁機收復金門和廈門,從而被晉升為兵部尚書、太子太保。1682年又因攻克金門、廈門之功,被授予可世襲罔替的騎都尉爵。之后在1683年,已是59歲高齡的姚啟圣在協助施瑯攻克臺灣后,不久就病逝于福州。

可以說姚啟圣這輩子就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曾經幾次三番丟掉官職,但是卻都能依靠自己的才學和智慧再次崛起,直至做到最后的太子太保,位列東宮三公的顯赫地位。

李光地

歷史上的李光地結局可要比電視劇上的李光地好的太多了,而且官做的也是三人中最大的,他也是三人中唯一死后被追贈和賜予謚號的。李光地生于明末崇禎十五年,后在康熙四年高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而得以進入仕途。在中進士后他先被選為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1674年三藩之亂時,在福建省親的李光地拒絕鄭錦和耿精忠的招安,并偷偷寫信向康熙表明自己的忠心,而康熙也感念他的忠誠,于是就讓兵部錄其為領兵大臣,并讓康親王在進入福建時盡量找到他以護其安全。

在1677年李光地因拉哈達的贊賞,而被康親王提拔為侍讀學士。后在1678年,李光地因鎮壓反清復明的蔡寅起義有功而被晉升為永州總兵。1680年李光地回朝后,被康熙任命為內閣學士,并于同年舉薦了施瑯負責攻臺事宜。之后李光地歷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直隸巡撫、吏部尚書等職。而在這數十年,李光地也曾因過被貶官,也曾也治理水患有功被晉升,總之是宦海沉浮,陰晴不定。

不過最終李光地的仕途還是走向了鼎峰。1705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光地被晉升為文淵閣大學部士,成為了世人默認的宰相。而作為已經坐到了這個位置的李光地此時已無意在做官了,他幾次三番都想辭官回鄉頤養天年,但都因康熙眷念老臣而被駁回。最終在1717年,李光地因病卒于任上,享年77歲,賜謚號“文貞”。

可以說李光地從做官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康熙的信任。在晚年他曾幾次三番被人彈劾有錯,但每次都被康熙赦免,比如在1687年他因在孝莊太后的葬禮上未如期到京城叩拜孝莊,而被人彈劾,按理說應該是連降五級錄用,但是最終被康熙降旨赦免。所以終李光地這一生他都是康熙最為親近的寵臣,甚至死后都享受了無上的恩寵,在雍正年間李光地先是被追贈為太子太傅,后更是得以進入賢良祠受世代供奉。

綜上所述,在歷史上周培公、姚啟圣、李光地這三人的結局都還不錯,沒有被貶,沒有被殺,而都是善終,且都是在任上病逝。而這三人也都是受到康熙帝的信任,其中以李光地的成就最高,他是三人中唯一被賜予謚號的,也是唯一坐上相位的。而其中在電視劇中被明顯夸大功績的顯然就是周培公,在歷史中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勸降王輔臣,做到最大的官也就是盛京提督,遠非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不要亂說,雍正可是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沒有之一 // @思美居: 都怪康熙太能干了!兒子!孫子兩代好吃懶做的敗了兩代才敗完!想那些政事干嗎?

  2. 康熙比乾隆有自知之明多了,康熙文治武功都很出色,晚年朝綱不行也是因為他的孩子都太出色了不好選,雍正是個治國能手,就是情商低了點,為了登上皇位也是心力交瘁了,在任上活活累死了,乾隆就一個敗家子,自大狂~別的皇帝不提也罷~ // @攬鏡人將老: 康熙晚年很孤獨,真正的孤家寡人。因為康熙很喜歡李光地,所以晚年的李光地幾次辭官康熙都不準。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病逝,康熙帝聞訊深為悲痛地說:“朕知之(李光地)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亦無有過于光地者”\n其實感覺康熙好可憐

  3. 都怪康熙太能干了!兒子!孫子兩代好吃懶做的敗了兩代才敗完!想那些政事干嗎?

  4. 其實三番之亂康熙就沒有打贏過,8年過去完全因為吳三桂死了,康熙才贏,所以談不上什么大智大勇。假如吳三桂隨便換一個厲害的清朝早就完了。所以康熙后來殺光了所有叛逆的和普通百姓。

  5. 59歲的姚啟圣不算高齡吧?

  6. 文學常識,既然叫劇,就有別于史實。這是合乎創作原理的。即使作者動筆之前打算遵循史實,往往隨著具象的需要會脫離原事的。\n大多數人知道,蘇麻是孝莊閨閣的伴娘陪嫁進宮,并且大孝莊兩歲,順治康熙都是她帶大的,康熙稱她為額捏,眾皇子稱其祖母,死后受到了皇子守孝供飯。\n但是二月河筆下她成了康熙的姐姐。

  7. 康熙晚年很孤獨,真正的孤家寡人。因為康熙很喜歡李光地,所以晚年的李光地幾次辭官康熙都不準。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病逝,康熙帝聞訊深為悲痛地說:“朕知之(李光地)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亦無有過于光地者”\n其實感覺康熙好可憐

  8. 1674年,康熙因進行錯誤的削藩政策,最終導致吳三桂起兵造反。。。\n你到底想說什么????

  9. 三個漢人幫助康熙鞏固了天下,他們三個是滿人的功臣,漢人的叛逆!

  10. 特此更正,因本人再次疏忽文中的新力和明珠,因是新力的兒子索額圖和明珠。錯誤之初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