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湖北江陵的一直考古隊在楚國郢都紀南城的舊址發現了三座大型的楚國墓葬,這是湖北省第一次發掘大型楚墓。望山一號墓發掘出土的文物中的一包青銅劍,讓所有考古工作人員興奮不已——這把劍全長60多厘米,劍身慢布菱形花紋,劍刃薄而鋒利。最特別的這把劍雖深埋墓葬中兩千余年,但是出圖后依然寒光凌冽,異常鋒利。根據銘文確認,這把劍是越王勾踐貼身用劍。
針對越王勾踐劍為何出土于楚國貴族墓葬中,目前有好幾種說法,一種是戰利品之說,越王勾踐劍作為戰利品被楚國貴族所獲得,還有一種說法是進貢說,說是弱小的越國,為了討好楚國將先王用劍進貢給楚王,楚王在賞賜給大臣。
戰利品之說
這兩種說法,比較靠譜的是越王勾踐劍是楚國的戰利品。讓我們將目光瞄準戰國時期的楚國和越國。楚國在春秋時秋,已經成為雄霸大陸南方的一個諸侯大國,越國在滅掉吳國之后,勢力范圍激增,擴展至今天江浙滬皖一塊,直接與楚國相對。楚國和越國都是尚武好斗的諸侯國,特別是楚國,肯定不允許身邊有這樣一個逐漸崛起的勢力,威脅邊境的安全。對于越國來說,他們也想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楚地半天下,也是他們眼中覬覦的一塊肥肉,所以兩國摩擦不斷。
直到西元前306年,楚懷王終于等到了機會。由于越大陸部紛爭不斷,人心渙散,楚懷王抓住機會,趁機出兵越國,一舉滅了越國,占領了越國的所在的杭嘉湖平原和寧紹地區,并在這里設置了江東郡,管轄當年吳越當年的勢力范圍。越國滅了,自然那些珍寶就成了楚國的戰利品了,越王勾踐劍也就隨著楚國的軍隊進入了楚國。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攻打越國的楚國軍隊,是由大司馬昭滑率領的。而且1965年在湖北江陵發現的望山一號墓中,出土了兩百多竹簡,竹簡上的殘留的銘文,也驗證了望山一號墓的墓主人就是為滅了越國做出巨大貢獻的昭滑,所以越王勾踐劍出土在他的墓中也不足為奇了。
進貢品之說
至于進貢之說,有點牽強,越國勾踐劍,作為先王自作用劍,必定會作為國寶而珍藏,怎么會輕易的就將這把劍進貢給楚國?除此之外,在對江陵的楚墓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后,江陵楚墓又出土了越王州勾劍、越王盲姑劍、越王鹿郢劍等,這些劍都是歷任越王的隨身的佩劍,自然也不會作為進貢品,所以比較合理的說法的是,這些劍是楚國滅了越國后,作為戰利品被楚國所掠奪的。
那為什么楚國的大司馬,要將這些件掠奪走呢,還要作為配葬品呢?首先,這是一種象征,用越王的隨身攜帶的,象征身份的劍陪葬,可以彰顯他的身份,而且可以很好的訴說他滅了越國的功績,其次,吳越當時制造的青銅劍名揚天下,大家都想有一把吳越地區制作的劍。在《越絕書》曾對吳越的青銅劍有這樣的描述:
楊其華,摔如芙蓉始出,觀其抓,燦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深深如水之溢于塘,觀其斷,嚴嚴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此所謂純均也。
由此可見,當時吳越地區的青銅劍是難的的寶物,更何況是越王勾踐的貼身用劍呢?所以楚國大司馬昭滑要用越王勾踐劍陪葬。
我也認同戰利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