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贏政果斷鎮壓嫪毐叛亂之后,又采取鐵腕手段連殺27名為趙姬趙太后力諫的大臣,頓時震撼到整個朝野,令宗室的族人和外臣來客們一時還真不敢亂做動作,全朝人心浮動。
那么贏政連殺27名大臣的企圖又是什么呢?他為何赦免了第28個勸諫的人?
話說秦國經歷了嫪毐之亂以后,以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勢力和各位外來的臣子都得到了重用掌握了實權,反而宗室的王族們卻只得了獨具空名的爵位。
于是宗室對失勢的呂氏一族以及外臣們施加了強有力的壓力,把呂不韋的兒子逼急了,為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呂氏門客們想出了勸諫大王迎回以前淫亂后宮的趙姬趙太后,從而出現了秦王連殺27名大臣的場面。
秦王為何要連殺27名大臣呢?他的企圖是什么?
如果想要了解秦王的企圖就必須先要了解他當時和的心理狀態。
秦王對待母后趙姬的心里
首先,自己的母后趙姬與嫪毐淫亂偷偷地生了兩個兒子是鐵的事實,這本就是王室的恥辱,有道是你不尊重我,我為何要尊重你呢?話雖然說得有點過,但理就是這個理。
其次,趙姬和呂不韋兩人聯手把持朝政十多年,這讓秦王贏政很是壓抑,很是憋屈,這個時候大臣們再要求他把趙太后迎回來,他心里肯定會想:難道這些大臣們又要支持趙太后和呂不韋聯手執政來禍害朝廷嗎?
最后,趙姬趙太后為了一個男人竟然支持他叛亂,要殺自己另立新王,她心里還有他這個兒子嗎?如果不是他果斷地鎮壓,現在還有他的小命在嗎?難道還讓她再來一次另立新王?
秦王對待呂不韋時心理
所想在秦王嬴政的心里面,其實也是很肯定呂不韋對秦國所做出的貢獻的,對他有著一股尊敬,但同時正因為呂不韋能力強,把持朝廷多年,勢力根深蒂固,很有威望,所有呂不韋又讓他感到有些害怕。
現在這些勸諫的大臣幾乎全都是呂不韋的門下,他們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呂不韋能東山再起,如果如了他們的意,那自己以后豈不是危險了?自己在他們面前還有威望嗎?
更何況在平定嫪毐叛亂之后,他還特意下命令說為太后力諫者,殺無赦,現在這些大臣這樣做,明顯是無視自己的昭令,明顯是在挑戰自己的威望,不殺他們豈能立信立威?
再說宗室王族的那些人都在對他沒有判呂不韋罪而感到不滿,都在對他重用外臣感到很氣憤,那么現在這些外臣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挑戰他的底線,又想讓太后和呂不韋東山再起,此時不殺他們,更待何時?
于是秦王嬴政為了秦國的尊嚴,為了封住宗室的口,為了自己那不容挑戰的威嚴,為了穩住自己剛掌握的政權,他必須得殺了這些為太后勸諫的大臣們,以正天威。
向所有人表明他才是秦國的王,他的威嚴是不容挑戰的,同時他還向大家表明他有著自己主見和底線。
但是秦王贏政又為何赦免了第28個勸諫的人呢?
在電視劇當中,并沒有體現出這第28個勸諫人,那么這個究竟是誰呢?
他的名字叫茅焦,本是齊國來的外臣,性格非常直爽而且膽量大,當時他明知已經有27個人死在了自己面前,他還是要為了趙太后直言面見秦王贏政。
贏政也明明知他是為自己的母后來勸諫的,因此他是提前拔出了自己的秦王劍架好了油鍋來接見茅焦的,同時他也很好奇,所以問茅焦說你不知我已殺了27名大臣了嗎?
茅焦說我知天上有28星宿,這次來就足湊足那第28位的,顯然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力諫的,因此他直言秦王殺死了自己的假父(嫪毐),摔死了兩個弟弟,幽禁了自己的母后,是不孝不義,天下人都會懼他,失去了民心,這與商紂王有何區別?對一統天下不利啊(大概意思),說完就脫完衣服等著贏政來殺。
然而當時秦王聽了他的言論之后,馬上放下手中的劍走下了臺階親自去扶起茅焦,感謝他點醒了自己,進而決定迎回太后趙姬。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秦王贏政為鞏固自己的政權立威殺了27名大臣,他自心里也很痛,也明白會引起朝廷的人心浮動,但是他又不能承自己太殘忍,也不能說自己錯了。
試想一下,一個能一統天下的霸主他會是一個糊涂的昏君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有時候就算他錯了,他也要硬撐著,因為這事關他的威嚴。
所以當他殺了27名大臣以后,他也知道決不能再開殺戒了,不然就會寒了各大臣們的心,那么誰又來輔助自己一統天下呢?
更何況如果自己沒有孝心的話也得不到全天下百姓的擁戴,那又何談說統一六國呢。
因此,他見到茅焦來勸諫自己時就借驢下坡了,不但沒有殺害他,反而接受了他勸諫接回太后,及時地挽回了的自己聲譽得到了全天下人的心,得到了各大臣們的支持,從而整裝待發統一六國。
可惜劇中沒演出來
秦始皇是個很有頭腦的人,其實,殺了二十七人,已經起到了震懾宗族和呂系的人,達到了應有的效果。到茅焦進言時就坡下驢,因為趙姬必竟是生母,并且在治國上也需要。
演了茅焦在李斯的鼓動下進諫啊
我能吃三個饅頭,吃完第三個吃飽了,到勁了[捂臉][捂臉][捂臉]
這就是秦始皇暴政的開始。
趙姬實在是不配太后兩字,真的不應該讓她回來,不殺她就是大恩了[發怒][刀]
27名大臣被殺誰還敢出來直言 秦亡于此時
這么多的好故事就是不寅
心機太深,逃不脫老天按排。短命秦朝。
秦功遠大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