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稱帝前,當時唐朝厲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后李世民得勝了?(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歷史故事!)
常言道“成王敗寇”。歷史是為成功的人書寫的。我們都知道,在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逼迫父皇李淵改立自己為太子,并最終登基皇位,史稱唐太宗。
但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歷朝歷代,但凡是當朝太子,除了得到皇帝的肯定外,還都有一部分支持者,被稱為太子黨,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太子李建成也是如此,身邊厲害人物很多,可謂是陣容龐大,但為什么在與李世民的奪位中失敗了呢?
1、太子李建成實力強大的太子黨。
在古代是嫡長子繼承制,李建成作為李淵的嫡長子,在繼承皇位方面具有優先的身份。所以,無論各位皇子在大唐建立的過程中有多大的功績,李淵都只能立李建成為太子,李淵對此也非常認可。同時,李建成作為李淵的長子,在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大唐政權中,也是成績斐然。那么李建成的都有哪些支持者呢?
一是李唐皇室宗親。作為大唐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做太子名正言順,李唐宗室也大都支持李建成的。自古以來,皇室宗親的支持是皇帝坐穩江山的基本保證。唐室宗親在李淵時代是很有實力的,因為皇帝更相信自己的族人,一直采取“強宗室“的政策,他們不僅享受高官厚祿,而且手里還有兵。平易近人的李建成為人不錯,很注意和宗親處好關系,所以他們大都支持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也是和他同一戰線。
二是朝中大臣和各地軍政長官。因為李建成是被冊封的名正言順的太子,也是將來的皇帝,并且為人不錯,所以朝中大臣和各地官員大都支持擁護他。比如宰相裴寂,因為他是忠于唐高祖李淵的,既然李淵立李建成為換太子,裴寂當然傾向李建成。各地的封疆大吏,李建成也拉攏了不少人。比如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幽州總管李藝、邢州都督任環和他的弟弟任璨、益州都督行臺尚書韋云起、郭行方也都是李建成的支持者等等。
三是士族門閥的支持。初唐時期,屬于士族時代。唐朝初年,最著名的士族有五姓七家,即: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這些貴族門閥勢力宏大控制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和政治格局,彼此都有千絲萬縷的姻親關系,是一股很強大的政治勢力。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便是滎陽鄭氏之女,其家世背景強大,是延續數百年的世家大族。
四是太子府的屬僚,雖然身份不是太高,但文武方面都是奇才。據記載,建成太子也曾廣羅人才,善待賢才。“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云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在建唐前后,他招攬了許多謀臣猛將,為他出謀獻策。李淵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東招募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除了有的李淵派給太子的輔臣,大都是太子自己籠絡來的,他們有:魏征、韋挺、王珪、薛萬徹、馮立、羅藝、李瑗、裴矩等,基本上當時就已經名滿天下了,他們都是非常有才華的,這些人中的許多人都成為后來的貞觀名臣,為貞觀之治作出了貢獻。比如:魏征、王珪后來成了一代明相;薛萬徹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麗時屢立大功;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等。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太子屬僚應該多么強大。
2、李世民的的支持者。
西元616年,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多次奮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曾經成功應對抗突厥人的進攻。隨后,在李世民的勸說下,李淵出兵討伐隋朝,李世民被授予重職,統帥右三軍,一舉滅掉了隋朝。西元618年,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右元帥,進封秦王。
李世民在征戰中收服了“瓦崗五虎”:羅成、秦叔寶、單雄信、程咬金和王伯當。可以說,李世民在軍隊中是有威信的,并且還有像“瓦崗五虎”這樣的將才及梟雄。
他們通過戰場上的拼殺獲得了軍功,但是他們的出身并不高,往往都是寒門士族或者是一些草莽英雄,即便是出身于世家門閥,但是也都是一些地位不高的人物,比如長孫無忌是關隴貴族集團子弟,但是在唐朝初期的地位并不高。在玄武門之變之前,長孫無忌的職務,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個郎中。像秦瓊和程咬金這些人,祖上雖也是官場中人,但也都是一些低級官員了。
所以說,李世民的支持者雖有才華、蓋世武功,但是沒有勢力。
3、與太子李建成相爭,李世民最后取勝的原因。
我們看李建成和李世民身邊的人員構成,能夠發現太子李建成身邊的人都是上等人,而李世民的身邊其實都是一些下等人,但為什么在爭奪中李世民能取勝呢?
一是李建成的支持者等雖然勢力龐大,但沒有拼殺的動力。在李建成的身邊,聚攏了一大批士族階級的代表人物,這些士族門閥雖然是很強大的一股政治勢力,但這群人基本都是一些文人,他們有著極高的地位,生活優越,前景美好,非常惜命,雖然在金錢、意愿等方面支持太子李建成,但沒有拼殺的動力。
二是李世民背后是一群勇猛的將士。因為李世民一直都是在外帶兵征戰的,所以結識的都是一些寒族功臣、草莽英雄和不得志的士族子弟,也都是一些地位不高的人物,這樣的一群人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愿意參與他們兄弟倆的爭斗中,不怕流血犧牲,畢竟如果他們成功了,他們的榮華富貴也就保留下去了。
三是李世民是武將們的利益代表,必須要勝。俗話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知道,李建成在唐朝立國后基本上是坐鎮長安,作為儲君在唐朝后方,幫助皇帝處理政務。而李世民則帶著一幫武將在外開拓疆土。要知道當時的天下是武將們打下來的,但是他們不是太子的人,如果李建成當上皇帝之后,他們的地位不一定保住。所以,這個時候他們需要一個能夠代表他們利益的人出來,而這個人就是他們的軍隊首領李世民。
四是李世民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沉著冷靜的應對能力。在整個玄武門事件策劃和執行中,他都表現的非常冷靜,心理素質相當好,而太子和齊王在相比之下就缺少這種能力,特別是在玄武門對陣的時候,齊王嚇得竟然連弓都拉不開。
五是李世民的情報工作非常到位。在太子和齊王密謀要對自己動手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情報,為自己制訂反擊計劃提供了先機。太子雖然勢力強大,但在情報工作上做的不如李世民好,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六是太子李建成過于自信和自負。在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齊王曾提醒太子明天的對質可能是圈套,但太子卻不以為然。因為當時玄武門的將領常何是太子李建成的人,自認為最不可能出問題的地方,但卻出了問題,常何被李世民成功策反了。所以太子才毫無防備的進宮,導致自己身死失敗。
所以,雖然太子李建成身邊都是厲害人物,勢力龐大,但他們愛惜生命和地位,瞻前顧后,再加上太子李建成過于自信,不善于做情報工作,最終使得李世民成功登上了皇位,而且在他的統治下唐朝走向盛世,開創了“貞觀之治”。雖然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但唐太宗李世民確實創造了大陸歷史上輝煌的時代。
常何是個重要人物在宣武門之變中
你說的不對,李世民要是不拼,可能啥也不是,李建成不拼都是太子了,破釜沉舟而已
是李世民爭太子位,人家本來就是太子!這就是明槍易躲丶暗箭難防的道理。
主要是李世民人很話不多
瓦崗聚義三十六,內有三人不投唐,好個忠心王伯當,赤膽保主西魏王,唐王斬了單雄信,秦瓊哭回半把香
成王敗寇!李淵自己也沒有做好限制李世民的實力!秦王之后又加封天策上將,可以自己立衙開府,搞得跟太子差不多了!搞得李世民沒有想法也變得有了是不是父皇更鐘意我來當太子的想法!
只有賊惦記,哪有天天防賊的?怪就怪李淵沒能處理好這些關系,不放心外姓將領帶兵,否則早把李世民的兵權收回,李世民就不會坐大,就不會有這慘事了
單雄信沒跟李世民
誰坐江山不重要,重要是李世民證明了自己,把大陸帶入了一個巔峰
本來大唐江山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來的,動起武來李建成那里是對手?說白了就是軍事政變。[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