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是皇帝,手握大權,會害怕一個老太太嗎?還真不是這么簡單,事實上漢武帝對竇太后既尊敬又害怕。原因很簡單,在竇太后眼中,漢武帝只是個“未央宮實習生”,如果有必要,她一句話就可以讓漢武帝“摘帽”,提前退休。
漢武帝即位的時候才15周歲,少年天子。雄心勃勃的漢武帝,即位之初就圍繞儒家思想,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提拔王臧為郎中令,趙綰為御史大夫,加上崇儒的丞相竇嬰和太尉田蚡,昔日“黃老派”集體為“儒派”讓路。
漢武帝向祖母竇太后匯報工作時,高傲得像只大公雞:您老人家看看,您孫子翻手是云覆手是雨,厲害不?
可漢武帝畢竟是嫩雞仔,他完全沒注意到老太太的臉,陰得幾乎要淌水。“黃老派”為何在景帝朝得勢?因為竇太后是他們的根。估計老太太心里氣鼓鼓:你這孫子真孫子,敢往你阿么臉上扔臭襪子了!
漢武帝沉浸在自嗨中,他再接再厲,又下令舉賢良方正,大規模選拔儒生;又奏議建明堂、辟雍;還自我感覺良好地準備封禪泰山。
老太太終于出手了,時不時給按個暫停鍵,把王臧趙綰等“儒派”搞得七竅生煙。于是他們向漢武帝提出了一個作死的建議:干嘛事事都要請示老太太,玉璽在您手上,自己蓋章就是了嘛!
古代新皇登基,往往因為年幼駕馭不了朝政,所以老皇帝“大行”之前,通常會指定輔政班子。竇太后就是漢景帝留給漢武帝的“掌舵人”,所以,漢武帝必須老老實實地定期匯報工作。
王臧趙綰太眼拙,太急于吃熱豆腐,腐儒兩枚,完全看不清政局。漢武帝雖然可以撇開竇太后蓋章,問題是老太太手上有一個殺手锏,她要是“蓋章”,漢武帝就只能當“孫子”啦!
竇太后的殺手锏是什么?兵符。
建元三年,閩越入侵東甌,東甌向漢武帝求援。漢武帝派嚴助為使,征調會稽郡守軍攻伐閩越。嚴助臨行前,漢武帝對他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剛剛登基,不方便用兵符調兵,你只能自己想辦法。
這是什么話呢?讓人家調兵,又不給兵符,跟人借十塊錢還得打借條出個憑證,調兵這么大的事,讓嚴助空口白牙去解決,鬧吶?
其實不是漢武帝故意刁難嚴助,而是兵符根本不在他手上,只不過漢武帝不好意思直說。兵符代表兵權,不在皇帝手上在誰那里?當然在竇太后手上了。
兵符就是竇太后的權柄保障,假如漢武帝敢不聽話,不經匯報批準就擅自行事,竇太后就可以調動軍隊,以武力給漢武帝“摘帽”。有兵符這把利刃懸掛在漢武帝的頭上,他能怎么辦?老老實實當乖孫子唄。
對比一下后來的王太后,她好容易從媳婦熬成婆,以為自己從此可以代替竇太后,對兒子發號施令了。漢武帝憋不住直樂:手上連把刀都沒有還想嚇唬我?我可沒那么高的“自覺性”,兵符我收了,老媽您好好養老。
竇太后為啥跟孫子較勁,她就那么大權力癮嗎?其實不能這么粗暴地看待這個問題,老太太有她的理由。
西漢自建國以后,一直以黃老治國,這才有了大陸歷史上第一個大治時代——文景之治。老太太出身低微,沒念過書,跟她談儒家新思想,說句大不敬的話,那就是對牛彈琴。老太太只懂一個道理,成功的經驗要堅守,所以在她眼里,漢武帝這么搞就是瞎折騰,就是“崽賣爺田”的敗家子行為。
她的這個思想,從另一個側面看,又是派系利益之爭的源頭。放眼朝堂,當時幾乎全是黃老派的天下,漢武帝尊儒的結果,等于逼迫黃老派集體將權力交給儒派。這不等于要了這幫政客的命?誰熬到這步容易啊,胡子泛白的時候,你讓我向新學小生交權?
竇太后歷經五朝,學問再低也能看清一個現實:政治基礎不能動搖,滿朝黃老派集體反水,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她可以容許漢武帝招賢良方正,絕不允許將黃老派集體掃進垃圾堆。
漢武帝初生牛犢,根本不能洞悉政治勢力的強大,出手太輕率,被狠狠打了爪子。竇太后則老謀深算,依靠黃老派的支持,坐在后宮閉著眼睛就能把漢武帝玩得團團轉。
當老太太雷霆震怒時,漢武帝才發現:媽呀,老太太背后這么多豺狼虎豹啊,沒有兵符自己其實就是個“未央宮實習生”,轉不轉正全憑老太太一句話!原來我以為向老太太匯報工作,是自己有孝心,現在想想,其實是阿么有慈愛心。
漢武帝不禁哆嗦一下:罷了罷了,從今以后安心當孫子吧。王臧趙綰,委屈你倆了。竇嬰田蚡,你倆先退休吧!
竇太后一生為劉家守天下,老太太對孫子確實不錯。
王太后沒幾個兒子,但竇太后孫子可太多了。
只要老太太一句話,那些劉姓藩王立馬帶兵勤王!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法理在壓制著敗家子漢武帝~大漢是少有的以孝治天下的王朝,賦予了歷代帝王都不能拂逆孝這個根本!
的確,劉徹繼位根基不穩,需要老太太的力量穩住地位。長大了就不一樣,親媽也不能干預自己。
竇漪房,那是從呂后身邊出來的人,后面輔佐劉恒從一個普通藩王坐穩帝位,了不得的女人
因為,太后有她自已的集團,而且都占重位,是當時的實權掌控者!
丨寫的挺好的,幽默感解說。
她出身可不低
我不明白的是,劉徹不能搶兵符嗎?我覺得想搶,應該會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