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題主這個問題首先要說一下的是北洋水師大部分主力艦光從炮彈數量來說,并不缺乏。
在黃海海戰以后,因為所用炮彈存在很多問題,負責北洋水師后勤的天津軍械局遭到很多指責。不過單純從炮彈數量來說,北洋水師大部分火炮的炮彈并不缺。特別是北洋水師裝備數量最多的210毫米克虜伯炮和150毫米克虜伯炮因為各炮臺也普遍裝備,因此天津軍械局的還備有相當數量的炮彈。
像到1894年10月,天津軍械庫還存有210毫米克虜伯炮彈609發,150毫米克虜伯炮彈24966發。因此在海戰時,這兩種炮彈肯定不缺。
而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的305毫米炮彈雖然庫存已經為零,但是在黃海海戰前“定遠”和“鎮遠”上大約有217發開花彈,另有相當數量的穿甲彈。按照“定遠”、“鎮遠”8門305毫米主炮,每門備彈50發算,炮彈也應該是備足了。
炮彈真正連一個基數都不足的,主要是“平遠”的260毫米主炮和“超勇”、“揚威”的兩門10英寸大炮。
所以單單從炮彈數量來說,北洋水師并不是非常匱乏。
但是數量夠不等于炮彈就沒問題,北洋水師最大的問題是炮彈質量太差和缺乏新式的穿甲彈。
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使用的炮彈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大陸的炮彈質量比較差。像丁汝昌曾經抱怨請領的三十七毫里哈乞開士開花子里面居然沒裝炸藥,“定遠”槍炮大副沈壽堃也提到大陸的炮彈中有“鐵質不佳,彈面皆孔”的,此外還有銅管軋火放時竄火,影響大炮發射等等。
顯然這樣存在質量問題的炮彈在實戰中會影響北洋水師的發揮。
而且北洋水師使用的舊式穿甲彈沒有引信,在實戰中啞火率很高。特別是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都是防護力較差的巡洋艦,舊式穿甲彈的爆炸率更低,很多時候直接穿透艦體掉在海中,造成的破壞非常有限。
至于榴彈也就是開花彈這爆炸率倒是有保證。不過榴彈的引信在彈體前部,一旦接觸到目標就爆炸,很難擊中有裝甲保護彈藥庫、機艙等重要部位,無法對敵艦造成致命打擊。
比如在海戰中,日本的“西京丸”號巡洋艦先后中了4發305毫米炮彈,1發210毫米炮彈,2發150毫米炮彈,3發120毫米炮彈,最后卻只是輕傷而已。就這樣的破壞力,顯然北洋水師的炮彈數量再多一些,也不可能改變海戰結果。
北洋水師最需要的是新式穿甲彈
在甲午戰爭時期,列強的海軍已經普遍開始使用帶引信的新式穿甲彈。和舊式穿甲彈相比,新式穿甲彈爆炸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可以穿透一定的裝甲再爆炸,對艦體破壞更大。
在黃海海戰時,中日雙方只有日本新裝備的阿姆斯特朗中口徑速射炮大量使用了新式穿甲彈。也正是這些新式穿甲彈對北洋水師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如果說北洋水師在戰前也購買了足夠數量的新式穿甲彈,那么確實可以在海戰中對日本海軍構成更大的威脅。不過考慮到北洋水師裝備的都是射速較慢的架退炮,火炮發射速度慢,因此要擊沉日艦還是有很大難度。所以不會對海戰結果有太大的影響。
而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始終把海軍當做一支守備力量。甲午戰爭爆發以后,光緒就下旨要求丁汝昌嚴守威海到旅順一線,防止日本海軍突入渤海灣。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即使難以在海上擊敗北洋水師,也可以以快速巡洋艦進行襲擾,牽制北洋水師,使其不能主動出擊,從而保證海上運輸線的穩定。
由于清軍和日軍的戰斗力差距太大,如果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陷入僵持局面,那么日本完全可以從陸上擊敗清軍,從而迫使清政府投降。
因此即使購買一些新式穿甲彈,也不可能真正改變甲午戰爭的結局。
事后誰也會當諸葛亮。
[玫瑰][玫瑰][玫瑰]
[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哪來那么多的如果!!!
歷史沒有如果,牢記歷史振興中華。
不能\n大陸北洋艦隊整體戰斗力不行\n艦隊老化\n軍人戰術陳舊
艦船就差了一截了
分析的很有道理,日本之所以勝,北洋之所以敗,就是由于軍事思想與體制不同。日本人善于吸收新知識,而清軍則滿足于既有成績而不思進取[呲牙][贊]
如果多了沒用。[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海戰陸戰都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