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沙陀人在中原建立了后唐、后晉、后漢三個王朝和北漢一個割據王國,特別是有名的兒皇帝石敬塘就是沙陀人,有人罵他是“漢奸”,其實是罵錯了的。
歷來異族入主中原,都會遭到中原漢人的強烈反抗,但沙陀人的入主中原卻很順利,基本上沒有漢人起來反抗,這是為什么呢?
沙陀人最早生活在今天的新疆地區,《新唐書》說,“沙陀,西突厥別部處月種也”。可見他是西突厥所屬的“處月部”的一支,居于金娑山(博格達山)之陽,“蒲類海(巴里坤湖)之東”,因為這一帶有大沙漠,所以稱為“沙陀”。
畫紅圈的地方就是沙陀人的以前的游牧之地
沙陀是從西突厥的處月部發展出來的,沙陀人最大的“姓”叫“朱邪”(后唐的皇室本姓朱邪,后來唐朝給他們賜姓了李),朱邪就是處月的另外一種漢字的音譯寫法。
沙陀人跟唐朝關系一直很好,西元808年的時候,沙陀人遭到吐蕃人的打壓,從西北萬里投唐,輾轉抵達當時唐朝的北部邊防重鎮“靈州”(今寧夏地區),不久,唐朝將沙陀人編組為邊防精銳騎兵,稱為“沙陀軍”,移駐山西太原,歸河東節度使管轄。之后部族散居于大同、太原一帶。
沙陀人遷移示意圖
沙陀人以前在新疆的時候,主要是從事畜牧業,牧馬技術很高,沙陀馬是唐代的名馬,沙陀騎兵也是聞名天下的“勁騎”。沙陀人在唐末一直是唐朝在山西的主力軍團之一,替唐朝打仗也很賣力,唐朝也很信任他們。868年在幫助唐朝鎮壓了龐勛起義后,沙陀人的首領朱邪赤心被唐朝皇室賜予國姓,賜名國昌,即后唐皇室的先祖“李國昌”。唐末五代著名的晉王李克用就是李國昌的兒子。
沙陀人在五代時期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三個王朝,一個割據王國,但當時的人卻并不把他們當成“外族”,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唐代后期已經“漢化”。
首先是沙陀人遷居唐朝的山西、大同一帶后,漸漸就放棄了本民族的語言,沙陀人本是突厥人的一支,母語應該是突厥語,但唐末的沙陀人基本上都是說漢語,沙陀人中的知識分子也都寫漢文,跟漢人沒什么兩樣。
后唐莊宗李存勖的傳世畫像
第二是沙陀上層貴族基本上都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改造,在精神上和漢人相通。比如后唐莊宗李存勖,13歲時即已熟讀《春秋》等儒家經典。
后唐明宗李嗣源更是熟知經義詩詞,有一次他召見兒子秦王李從榮,問他平時有什么愛好,李從榮說自己有空就和儒生們討論經書的大義,李嗣源說,儒家經典里面有君臣父子之道,是好東西,但要和真正道德高尚、學問精深的大儒們一起研習。表明他對儒學有相當的理解。
第三是沙陀到了宋代迅速被漢人同化,消失在歷史中了。我們在宋代以后的史書中,基本上都見不到沙陀人的活動了,所以在宋人眼中,沙陀人并不算“外人”,而是自己人。五代的歷史,差不多都是宋代的人寫的,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尤其出名,他們在寫沙陀人的王朝的時候,基本上都不強調他們的“外族”屬性,所以后人一般也不會有什么感覺。
入華則華,華夏不是按血統來的
西夏黨項人是沙坨人后裔嗎?
宋太祖趙匡胤祖上就是沙陀人
主動漢化 不民族壓迫 自認漢人 有何問題 又不像元清
沙陀人可能和五胡亂華中的惡魔羯族是一個民族
漢民族是一種文化認同,不是血緣。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河。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沙陀人漢化,與現在大陸移民二代美國化類似,只是華裔的膚色沒法改,所以還不算徹底融入美國。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