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他的五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把他當作父親,喊他“爹”。不用懷疑,對的!這件事是真的。
曹操打仗厲害,是軍事家;寫文章也厲害,是文學家,和曹丕、曹植并稱為“建安三曹”;執政能力也出眾,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曹操的生育能力同樣也出眾,在歷史上是排得上名的,他一生生有25個兒子6個女兒。而那位叫曹丕爹的幼子,名叫曹干。
曹干又名曹良,其母陳氏,曹干生下來的時候,沒多久陳氏便死了。有說是因竊聽被曹操所殺。不管如何,曹干第二任母親是王昭姬王夫人。三歲時,養母王昭姬又病逝。
到西元220年,曹操病重,臨終之前,將曹氏下一任繼承人曹丕叫來,指著曹干說,“他三歲亡母,現在五歲又將要失去父親,以后就交給你了,你要好生的照顧他。”
曹操去世后,曹丕擔任起重任,格外的呵護這位比自己小將近三十歲的幼弟曹干。這份呵護也是遠遠超過其他兄弟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魏略》記載:
良年小,常呼文帝為阿翁
文帝說的是曹丕,曹丕的謚號是“文皇帝”,良是指曹干。曹干經常喊曹丕“爹”。阿翁,父親的意思,也就是爸爸。
按照古人的年齡,三十歲有可能都能當阿公。但曹丕肯定不答應,畢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幼弟。所以,經常糾正曹干的稱呼,也不止一次的對曹干說,“我,不是你的阿翁。我是你的兄長,我是你的哥哥。”說完,又想起曹干的遭遇,曹丕感到很傷心,總忍不住流淚。
曹干為什么總稱曹丕爹?除了曹丕表現出的照顧,曹干對曹丕敬重外。有可能是曹干在有意而為之,在向曹丕以弱示好。
曹沖五六歲時,都已經知道如何“稱象”,如何知道一頭大象的重量。差不多的年齡,曹干再不聰明,總不可能阿翁、兄長也區分不清楚吧?也不可能總是稱曹丕爹吧?
說明,曹干也是聰明人。年紀不大,但是也懂得賣傻來韜光養晦。陳壽說曹丕不是曠之大度的人,也就是心眼小,但也恩怨分明。早些年,在立儲之事上,王昭姬作為曹操頗為寵愛的姬妾,也是出力很多。曹丕能打敗曹植,順利成為繼承人,王昭君功不可沒。
加上曹干懂進退,自然而然待遇沒那么差。曹丕在位七年,臨終前也給繼承人曹叡(魏明帝)留了一份遺詔,要求曹叡好好的照顧你那十一歲的叔叔。三國志記載:
有遺詔,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這份遺詔在手,曹干犯錯,曹叡也不好苛責。一直到曹魏末代皇帝曹奐上位,曹干累計食邑五千戶。終身享受榮華富貴。
參考文獻:
裴松之注的《三國志》。
后來曹家都被司馬懿家族殺光了吧
末代皇帝不是曹芳嗎?
我3歲外甥也叫我爸爸[捂臉],
五歲的曹干是無法與前幾位聰明的哥哥相提并論,他的愚鈍對他來說卻憨的可愛,是一種祛禍避難的福祉。一般五歲普通的孩,分不清輩份關系,也很正常,畢竟曹丕和曹干兄弟倆年齡相差懸殊太大,讓小孩子迷惑不解;再說也許曹干天生在情商方面比較高,對阿翁這一稱謂特別愛戀依賴信任和由衷的愛意表達,在同齡中別人都有阿翁的情況下,孩子的攀比之心,和心理感情愛的需要和安全歸屬需要,必須有一個代嘗的阿翁,這并不是曹操故意教出來的,而是曹干自然稟性,只不過是曹操洞察后故意放縱和使之自然,因為天然的渾沌稟性和高情商是一道安全護身符和立身之本。以曹丕的智慧,是其父曹操刻意為之,還是天然雕成,他絕對能看得請。最后,曹干和曹丕歲數年齡相差太大,以及曹干的憨態可愛,根本不可能成為自己的竟爭對手和潛在的禍患因素可能,以及是己血緣胞弟,故厚待之!
這是小孩子表達愛意的方式,沒那么多復雜的東西
曹丕能打敗曹植,順利成為繼承人,王昭君功不可沒。王昭君…我都去世幾百年了
王昭君功不可沒
有宗法制在,曹丕與曹植斗得你死我活,而曹干卻絕對不會對曹丕的地位產生威脅。曹干很可能就認不清關系而喊曹丕為爸爸。
一開始覺得寫的還不錯,突然來句王昭君功不可沒。。。。
曹操臨終前讓曹丕照顧好5歲大的弟弟。曹丕如實做了,但是這5歲大的弟弟總是叫曹丕為“爹”。[捂臉][捂臉][捂臉]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