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面,“鐵帽子王”十三爺,年輕時就喜歡行俠仗義,被譽為拼命十三郎,他還是“領侍衛王大臣”,以他以德行仁義的舉止行為,為自己積攢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憑借多年在軍營摸爬滾打以及與士兵將領們患難與共的情義,使他有很多忠心耿耿的部下。所以,他在軍隊里的威望很高,很多人都聽命于他。
當八爺想奪雍正皇帝權力,以關外旗主王爺整頓旗務為由,提出“八王議政”,還說服了九門提督隆科多調兵;而初登大寶的雍正,他這時在朝堂上根本就指揮不動隆科多調兵的舉動,正在一籌莫展之及,十三爺匆匆趕了過來,押著關外旗主的將軍,一出面就威攝眾人,使人心所向,使逼宮事件結束。
可以說,正是由于十三爺平時的德行與威望,才使他在關鍵的時刻,能一呼百應。尤其是在雍正登基的這個危機四伏的時候,就不怒自威,穩定軍心,一舉檄下了科隆多等人的兵權,使四爺雍正順利登記。
其實,隆科多再怎么厲害,也厲害不過十三爺。因為十三就是領侍衛王大臣,隆科多只不過是個九門提督。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力是九門兵力的數倍,隆科多得知十三爺來到朝堂,就想閃人了,但卻被圖里琛派人盯住了。
當時,十三爺知道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都被“共管了”,便立即趕了過去。十三爺把四位關外旗主帶來的將軍押進來,就是在表示他已經控制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和兵力,所以隆科多就知事已敗露,就要馬上脫身。
由于豐臺大營和西山銳鍵營的兵多于隆科多手下的兵,而且隆科多九門提督的兵權和兵力都已經被十三爺控制了;并且,隆科多手下的部分將領都是十三爺帶出來的,那么,隆科多與八爺這邊本來兵就少,將領又是十三爺的人,如果真的打起來,他們肯定輸。
樂善好施的十三爺,素有俠王的稱號,但不但義薄云天,還重情重義,不但為四哥雍正保保駕護航。而且,在看到自己父親康熙去世了,眾兄弟為了爭套皇位,都是在死去的康熙面前拼命廝打的時候,只有十三爺一個人哭的情真意切。這一切都說明了他的人格與品行。
在他去世后,雍正賜他“怡親王”,配享太廟;還親選“賢”字為謚號,并且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個字佐之。降旨傳諭處所,命各地設專祠奉祀。而這些步履,在清室諸王的封謚和葬儀中,只有十三爺一人!可見他在當朝的名譽威望有多高,在雍正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
就電視里來說,老八做事不夠狠,要是有老四的狠勁說不定成事了,先把老十三弄死不就完了,那還有老十三帶病勤王啊!看看老四做事,很少拖泥帶水,殺坎兒,殺年羹堯,殺弟弟,殺弘時,確定大位當晚回去殺高毋庸等等,要不是鄔先生機智估計也兇多吉少。難怪他老爸康熙臨死時交代,非到萬不得已,不要動兄弟們,知子莫若父啊!
按電視劇里發展,他們完全可以等十三爺病死后再逼宮
后來把甄嬛睡了,給雍正戴了帽子
老十三最大榮耀就是死后名字改回胤
是領侍衛王—大臣還是領侍衛—王大臣
按道理說 十三還有個最顯赫的出身(太子之外) 自己做人也做得好。都有這些因素
想不通,隆科多已經位極人臣了,后來為什么又要跟八爺一起倒雍正?這不科學啊
如果十三爺不來,圖里堔只會繼續觀望,不敢也不會控制隆科多。
談電視劇不談正史,八王議政完全就是雍正和隆科多聯合設的局,目的就是擠掉老八這個膿瘡
阿公叫十三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