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集郵想做成一個產業,但是學習對象卻是某些袖珍小國或者島國的做法。能一樣嗎?集郵早已進入一個死胡同。
第一,郵票是什么?概念是基本問題。郵票是我們支付郵資費用的憑證,這是它最根本的屬性。如果脫離這個基本概念和根本屬性談什么文化的話那它應該叫文化票。在通訊、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在郵寄不斷被各種快遞公司蠶食的背景下,有幾個人還會選擇郵局?即便是那么少人去郵局寄個信件或者物品,郵局的人還不樂意讓你貼郵票,直接給錢蓋個郵資戳多省事?原來郵票的使用價值連郵局自己已經都不認可了。
第二,郵票為什么具有收藏價值?說起郵票的收藏價值,全國山河一片紅,金猴,大家如數家珍。可是這些郵票為什么具有收藏價值?因為存世量少,物以稀為貴到什么時候都是永恒不變的規律。一分為二的看,過去的老郵票仍然具有收藏價值。但是今日郵局捂著蓋著惜售的新郵票,在越來越沒有使用價值的情況下發行量還這么大,可以說已經越來越淪為廢紙。不要說什么文化價值,朋友送我得掛歷比郵票的文化多的多了,你要不要收藏?
第三,集郵行業怎么發展?每一枚郵票上都印著大陸郵政,而實際決定郵票發行的是大陸集郵總公司。大家有沒有發現,大陸的集郵事業走的是一些島國和小國的路子,而且這些國家是大家在地圖上不太容易找到的,就是因為小。現在的基本套路就是一套郵票初期發行時惜售,幾個莊家配合著總公司把價格炒上去,然后集郵總公司再不斷的把郵票投入市場,此時大莊家已經轉戰下一套郵票。郵票,新發行的郵票,這種本應該在郵局窗口購買的東西,你到郵局居然買不到。只有加價從集郵市場里買,別跟我說郵局里賣各種集郵冊子的柜臺,那早已淪為集郵市場的一部分。大陸郵政的短視行為讓集郵早已變質,所以隨之而來的就是貶值。
第四,郵票的通貨膨脹。郵票也會通貨膨脹?絕對有!集郵的資深人士肯定知道,1992年郵票從大陸人民郵政到大陸郵政的變化。老百姓哪管你這個,不就差兩個字嗎?區別可大了,大陸人民郵政這個名字跟大陸人民銀行是不是特別像?沒錯,不但名字像,屬性也像。學過經濟學或者金融的都明白,大陸人民銀行其實不是銀行,它是銀行的銀行,是國際機關,大陸人民郵政也是一樣。但大陸郵政就不一樣了,它可不是國家機關,是公司,全稱是大陸郵政什么什么鳥公司,名字太長我記不住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查一下。
郵票發行國家化到公司化,它就自由多了,印郵票就等于印錢啊,一張花紙我印多少面值就是多少錢啊!我們都知道國家印錢不是隨便印的,印多少,怎么印有國家政策指揮著。好嘛,郵政可不一樣了,我一個公司就決定了郵票印多少,印多少面額,那還不可勁兒印?所以1992年以后郵票的發行量特別大,動不動就過億。而且雕版都少了,都是膠印,省事嘛。所以之后的郵票淪為打折票的特別多。當然,這個折在郵局它是不會給你打的,你到郵票市場絕對買的到。這也是郵局為什么不喜歡你寄東西貼郵票的原因,因為那郵資是打折的,而蓋郵資戳它可以收到足額的郵資。
有人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郵票發行一直是公司化嘛,為什么也有很多珍郵?除去國情的因素,其實他們和我們面臨的問題差不多,你到歐洲去還有多少人集郵?在德國的時候問了下身邊的老外朋友,想買些郵票帶回去,結果他茫然。最后我買到的是電子郵票,一張小卡紙,上面列印的金額。
第五,集郵市場的惡化。市場的基礎是集郵愛好者,但和股市一樣,集郵愛好者成了散戶,主力莊在郵市里腥風血雨啊,因為每套郵票的盤子太小了,每天的交易量也小的很,總市值才幾個億。有集郵總公司配合著(集郵總公司本身就是最大的莊家),莊家幾乎為所欲為,郵票價格被炒的程度絕對比股票刺激多了。但是國家也不管這一塊,本來就是被趕出家門的私生子嘛,至于后來搞出來的各種文交所,就是莊家為了名正言順的坑你錢的。
1990年開始集郵,2009年左右開始放棄。純粹自己的一點看法,不吝賜教,歡迎批評指正。
花紙騙,大陸郵政公司發行專門騙錢的花紙片。
沒有買家,收藏可沒法出手
真是進入死胡同,濫造東西給人收藏。
再也不搞集郵了
大陸境內,無論集郵,收藏錢幣均為無意義的。郵票,錢幣概為發行部門操控。提前散布“這好,那好”的迷魂消息,惑你爭先恐后的涌躍搶購,他們在暗地里偷著樂——這回又創豐收!久而久之,這種做法被世人漸漸明了,由比借鑒,大陸出現了“傳銷”遍布。
祝大家早日出坑
花紙頭,印刷品,圈錢工具。
沒有使用價值。都是廢紙
我集郵只是因為喜歡上面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