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1234年,蒙古軍滅金之后,便對南宋政權虎視眈眈。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攻打南宋的計劃加速進行中。蒙古大軍節節勝利,很快到達襄陽一帶,隨即雙方展開攻防戰,史稱“襄樊之戰”

1267年,蒙古大軍向襄陽發起猛烈進攻。至元四年(1267年)八月,蒙古都元帥阿術(成吉思汗麾下大將速不臺之孫)作為總指揮攜兵攻打襄陽,進入南郡(今湖北江陵地帶),攻取仙人、鐵城等寨,俘虜百姓達五萬余人之多。不久,蒙古軍隊北還。南宋軍隊不甘失敗,遂向蒙古都元帥阿術下戰書,邀擊于襄、樊之間。

阿術不予理睬,表面上繼續帶兵北還,實質在牛心嶺留下精兵五萬,同時又在其他幾個地方設置虛寨,生起煙火,借此迷惑宋軍。宋軍趁夜色偷襲其營寨,卻不知已經中了阿術之計。

宋軍入營寨之后,蒙古突然從兩側沖出,宋軍陣腳大亂,一萬多將士血染當場,其余人等丟盔卸甲大敗而歸。

忽必烈的野望

同年十一月,蒙古國南京宣慰使劉整向忽必烈汗上書:“攻打宋朝之戰略中很重要的一環便是襄陽。蒙古大軍應先攻取襄陽,而后從漢水進入長江流域。這樣一來,蒙古大軍便可長驅直入到達南宋的都城臨安,最后消滅南宋,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忽必烈采納其建議,下詔徵調各路兵馬齊集一處,由阿術和劉整共同指揮作戰,再次攻打襄陽。

襄、樊二城是南宋的軍事要地,夾漢水對立,漢水上有浮橋。因此,兩城之間可以互相聲援接應。而襄、樊城中儲備有大量的糧食,足夠軍隊支用幾年。

而且,沿長江上游還可以取道襄陽之南,可以給襄陽和樊城的守軍提供必需軍事物資。正因為如此,襄陽和樊城的守將才得以固守城樓長達幾年之久。

1267年秋冬,蒙軍在阿術、劉整等將領統帥之下,開始大規模進攻襄樊地區。南宋守將本為程大元,但朝廷認為以其能力無法抗衡蒙軍,于是讓呂文煥接替,并出任京西安撫副使、知襄陽府,負責襄樊防務。

一經開戰,呂文煥便知自己難是蒙軍對手。呂文煥多次向朝廷告急,所有告急文書都被賈似道扣下,并且對宋度宗封鎖消息。

可紙終歸包不住火,一天,宋度宗身邊一名宮女突然告訴他說,襄陽已被蒙古大軍圍困近三年之久,形勢十分險惡。宋度宗頓時大驚失色,這才知道襄陽之事,于是忙向賈似道詢問,賈似道卻撒謊說:“陛下不必驚慌,北兵早已退去。”事后又將洩密宮女處死。自此后“由是邊事雖日急,無敢言者。”

賈似道雖然對宋度宗撒謊,但卻在事后派兵救襄。1269年3月宋京湖都統張世杰率軍與蒙軍在樊城附近的赤灘圃作戰,但被阿術擊敗。

三次援襄樊,三次被擊敗

7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貴率軍五萬,舟三千溯漢水,水陸并進以援襄,在新城虎尾洲被蒙軍的水陸兩軍伏擊而兵敗,夏貴敗還,這是南宋第一次大規模入援襄樊。

1270年春,呂文煥以步騎1.5萬人、兵船百余,奇襲襄陽西北的蒙軍的造船基地萬山堡。事實上這是一個重挫蒙軍的好機會,但呂文煥卻碰到了一個人生中的勁敵——張弘范。張弘范面對呂文煥奇襲戰術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竟以以寡敵眾,宋軍再敗

9月,南宋殿前副都指揮使范文虎率軍再次援襄,是為“二次援襄”。但范文虎實在是個庸將,在戰略策劃方面一塌糊涂,時任京湖制置大使,總領襄樊戰事的李庭芝根本就不服,所以行動消極,毫無斗志。本來在1270年初,范軍就已到位,但拖到九月才進軍。

范文虎軍在灌子灘與蒙軍相遇,但很快就被蒙古大軍將其擊敗,范文虎輕舟逃遁,所率部眾戰死上萬,其余人等或各自逃亡或投降蒙軍,至此,“二次援襄”宣告失敗。

1271年6月,范文虎趁漢水暴漲之際,二次率大軍援襄,阿術率軍在鹿門迎擊,宋軍再次大敗,損戰艦百余艘,失將佐朱日新等,而范文虎則乘夜逃遁,是為“三次援襄”。

在此階段,蒙軍不斷擴建水軍。由此,蒙、宋在水軍上的實力對比方面發生了逆轉,宋軍在水軍上的優勢不復存在。

蒙古大軍還在襄樊周圍大量修筑城寨,完成了對襄樊的徹底包圍之勢,而宋軍于襄樊的物資儲備日漸衰竭,由此陷入困守孤城之絕境,失敗幾乎已成定局。

“大哉干元”,大蒙古國建立,國號“大元”!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取“大哉干元”之寓意,下詔改國號為“大元”,大蒙古國從此建立。

1272年春,元軍對樊城再次發動猛攻。三月,劉整、阿里海牙等蒙古將領率軍攻破樊城外城,并筑圍于內城之外,宋軍退至內城堅守。

南宋為了保住襄、樊重鎮,下令讓京湖制置使李庭芝移兵屯駐在郢州(今湖北鐘祥地帶),軍隊全部安置在均州、新郢和河口一帶,扼守緊要碼頭。

李庭芝命人緊急造船一百多艘,另招募三千名敢死隊員,在民兵部轄張順、張貴的統領下,沿漢水前往襄陽救援。

這一次,宋軍突破元軍嚴密封鎖,張順等許多敢死隊員戰死,張貴帶領部分軍隊進入襄陽城。張貴的到來讓襄陽全城百姓歡欣鼓舞,精神振奮,勇氣倍增。

7月,為了打破蒙古軍所建之重圍,呂文煥和張貴約身在郢州的范文虎,南北合力出擊,企圖打通襄陽至郢州的交通線。但可惜消息被奸細告密,蒙古人提前埋伏在要害之地,張貴所率官軍在龍尾洲全部覆沒,張貴受傷被俘,因不肯屈服蒙元之腳下,而壯烈殉國。

至此,襄樊之戰敗局已定,隨即元軍開始對襄樊發起最后總攻。元軍燒毀位于樊襄之間的浮梁,切斷其唯一道路,自此樊城處于完全孤立之中。

樊城破,襄陽降;南宋亡,蒙元興!

元軍隨即大舉圍攻樊城(內城),劉整在樊城西南用回回炮擊破城郭,樊城軍民奮起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被元軍攻陷,自愿守城百姓悉數被屠,而妄圖活命者則跪地屈服于蒙元大軍腳下。

樊城戰績已定,再無回天之力,守將范天順自殺殉國。其手下副將牛富率敢死隊員一百多人與元軍進行巷戰,元軍死傷無數,但最終還是由于人數過于懸殊,敢死隊員全部遇難。牛富見無力挽回樊城陷落的慘局,對天跪拜父母君王之恩后,走入熊熊大火之中,自焚而死。

樊城失陷后,襄陽再無所恃,城中也早已糧柴短缺,士氣低落。不少官兵偷偷用繩索從城墻滑下,或化妝為民逃亡他處,或向元軍投降。

不久,元軍用回回人亦思馬因所造巨炮攻打城池。巨炮之猛,令人膽顫。南宋民族英雄呂文煥雖有捐軀報國之心,但憐惜城中百姓,在萬般無奈之下,開城門舉城投降,在其請求之下,蒙元大軍饒恕其百姓。歷經六年之久的襄樊戰役自此宣告結束。從此,南宋的門戶大開,形勢急轉直下。

令人可發一笑的是,本來是民族英雄的呂文煥卻“轉職”成為元軍滅宋之先鋒。他被授襄漢大都督,在他的統率之下,蒙元和南宋降兵合力擊退其它關口守軍,并極為賣力地招降湖北和沿江諸州等將領。呂文煥也算為蒙元占領中原立下“汗馬功勞”。

襄樊之戰是決定南宋命運的關鍵一戰,此戰結束后,蒙元帝國加快其腳步。最終,南宋亡,蒙元興!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