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定都南京之后,也開始實行儒家思想那一套,開創了屬于太平天國特有的科舉考試,而且因時制宜,創立了“女科班”,允許天國的女性也一起參加科舉,改變了數千年來被男性壟斷的仕途之路,這不得不說是一項創新。
當時負責女科班的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負責男科的是東王楊秀清,可見洪秀全對科舉的重視了,而在近六百名科舉學子中,一個出自書香門第的女性傅善祥,因其文采出眾,寫出了一篇瘙中洪秀全癢處的文章而廣受矚目,最后被評定為甲科第一,成了大陸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傅善祥的文才不用說自然是比洪秀全要好的,她曾經做過一首“無題詩”,來諷刺將領出身的洪宣嬌:燕子紅襟矜寵貴,鵝兒黃帕助嬌羞。居然小婢稱如愿,有大佳人號莫愁。由于傅善祥才華橫溢,加上年輕漂亮,所以被當時審卷的東王楊秀清一眼看中了,在定為狀元后就把她招入東王府,成為了楊秀清的貼身秘書。
而洪宣嬌雖然是西王蕭朝貴之妻,但自其父戰死之后,已經是寡婦的洪宣嬌又看上了能力出眾,氣宇軒昂的東王楊秀清,兩人之間的關系人人皆知,只不過礙于面子沒有公開而已,如今東王得了傅善祥,就把老情人洪宣嬌拋在腦后了,也就是因為這樣,傅善祥和洪宣嬌這對看似毫無交集的一文一武,卻在暗中較勁了。
兩人之間的矛盾爆發源自于對“女館”的處理方式不同,“女館”是洪秀全定都南京之后設立的一個部門,里面清一色為女子,是為了強行將男人和他們的妻子分開的一項不近人情的措施,“女館”中的女子不只要干粗活,有時還得整編入伍上戰場,生活比男子還要辛苦。
傅善祥出身于儒家文化熏陶的地主家庭,對女性的態度也趨向于傳統女性的培養,在她進入東王府后,就經常對楊秀清進諫,要求廢除女館里的一些苛令,取消女子干粗活的政策,轉為做些女紅、手工、炊煮等,而洪宣嬌是在戰火中洗禮出來的,她更習慣于軍事化管理,要培養出一支娘子軍出來。
由于對傅善祥政策的不認可,以及奪夫之恨,“善妒”的洪宣嬌于是開始對天王洪秀全吹風,讓洪秀全知道手下還有傅善祥這類知書達理,理事又井井有條的女性人物,這引起了天王的好奇心,多次要東王將傅善祥送進宮,讓自己審視一下。
本來極不情愿的楊秀清,無奈之下只好借口傅善祥犯了錯誤,把她打了一頓后趕出東王府,后天王洪秀全出面,又恢復了傅善祥的官職,甚至升為“恩賞丞相”,依舊協助楊秀清處理政務。在傅善祥的輔助下,楊秀清廢除了不少不合時宜的政令,開始提倡“男女平等”,提升了女性的地位。
傅善祥重視女性的態度使得不少女性愿意進入太平天國做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政府對其的“妖魔化”,樹立起了不小的口碑,傅善祥深受太平天國人的愛戴,以女性而言,有“文有傅善祥,武有洪宣嬌”一說,也更加受到楊秀清的器重。
可想而知,這樣人心尊敬,地位越升越高的傅善祥,自然引起了洪宣嬌的厭惡,為了徹底讓傅善祥從自己眼前消失,洪宣嬌傍上了和楊秀清不和的北王韋昌輝,兩人一起在洪秀全面前進讒言,說楊秀清有意謀反,而洪秀全久居宮中,其智慧靈敏早已退化,加上楊秀清的劣跡又日益見長,于是在有心人的策劃下,一場顛覆太平天國命運的天京事變就此爆發了。
天京事變后,關于傅善祥的下落,目前說法不一,大抵有四種,一是隨楊秀清一起被害,二是僥幸逃脫,配合翼王石達開一起對付韋昌輝,給楊秀清報了仇,三是被洪宣嬌救了,后嫁于慕王譚紹光,慕王死后,傅善祥憂郁而死,四是和東王府同事何震川一起逃離到鄉下,兩人隱姓埋名,做了一對神仙眷侶。
這四種說法里,我個人認為第一種比較靠譜,不說洪宣嬌會不會放過情敵兼政敵傅善祥,就說韋昌輝夜襲東王府,連殺兩萬多人,把秦淮河都染紅了,而傅善祥聲望如此之高,又是當朝女狀元,和楊秀清之間關系又親密,韋昌輝是不可能放過這樣一個心腹大患的,所以傅善祥最后的結局,應該還是在事變當晚就被亂軍所殺,像逃離、成親什么的,也許也是當時人一個美好的愿望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