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在與明軍的對抗中表現如何?

日本戰國時期的將領與明軍只在壬辰北韓戰爭中交過手,所以要評價戰國時期的名將與明軍戰力的對比是有據可依的,總的來說明軍戰力遠勝于日軍。

在壬辰北韓戰爭中,如德川家康、伊達政宗這些日本最為頂尖的名將都留在了日本大陸作為后備軍,始終沒有參戰。而在參戰的日軍將領中,能稱得上戰國一流戰將的,也只有加藤清正、島津義弘和立花宗茂這三人,其他的至于小西行長、福島正則之類的都只能稱的上是二流、甚至是三流戰將。

▲日本當時還活著的第一戰將應該是伊達政宗,不過他并沒有出現在北韓戰場上

日軍與北韓軍交手的情況在此就不說了,總的來說北韓軍只有被日軍虐的份。從1594年4月開戰以來日軍就勢如破竹,北韓軍基本沒有抵抗的能力,整個北韓的三京八道很快就全部淪陷,北韓國王也倉皇逃到了鴨綠江邊,向大明求救。

▲日軍第一次侵朝戰斗序列

當時北韓國王已經被打成了孤家寡人了,為了能讓明朝派援軍過來,就淡化了日軍的戰力,導致明朝一開始對日軍是比較輕視的,也只是派了小股的游擊部隊前往平壤。結果到了平壤才發現北韓人給明軍挖了個大坑,再加上當時連日大雨,明軍火器失效,這小股部隊就被日軍擊敗。當時遼東總兵祖承訓聞訊趕緊率5000精騎渡過鴨綠江支援,也慘遭敗績。從這里就能看出,當時日軍還是有些戰斗力的。

經過前期的交手,明朝算是明白過來了,這次進攻北韓的日軍跟當初戚繼光遇到的倭寇完全不是一回事,日軍來的都是正規軍,不但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還都是日本戰國一百多年打出來的兵,戰斗力非常強悍。

▲明軍前線總指揮李如松

之后明朝便對日軍重視了起來,由兵部侍郎宋應昌為經略,名將李如松為提督,調集了南北精銳部隊四萬三千人趕赴了北韓。1593年1月5日,明軍兵至平壤城,此時據守平壤的是豐臣秀吉的心腹,日軍第一軍主帥小西行長,第一軍也是侵朝日軍中最為重要的主力,雖然領頭的小西行長算不上日本的一流戰將,但他手下的士兵確實日軍中最為精銳的部隊。

1月8日,明軍展開攻城戰。戰役開始后,李如松先是用數百門火炮對平壤城發動了猛烈的炮擊,很快日軍就被炸得人仰馬翻,就連小西行長的將旗都給炸飛了。隨后明軍對平壤城發動了攻城戰,一時間槍林彈雨,血肉橫飛。日軍憑借高大的城墻據險頑抗,明軍也是前仆后繼,奮勇殺敵,正當戰斗打到白熱化的時候,平壤七星門被明軍轟開,明軍便從七星門蜂擁而入,小西行長一看大勢已去,不得不把殘兵收攏到了城中的土堡之中繼續頑抗。到了晚上,小西行長率第一軍主力渡大同江突圍,遭到明軍埋伏,很快炮火就如雨點般落到了大同江上,過江的日軍亂作一團,李如松乘機追擊日軍,此戰下來日軍第一軍基本算是報銷了。

平壤戰役之后,明軍收復了整個北韓北部,日軍被迫退守漢城,由此,明軍就收復了北韓三京中的兩京,平壤和開城,八道中的四道,恢復了北韓的半壁江山。

最能體現明軍與日軍戰力差距的,還是碧蹄館之役。

當明軍步步緊逼漢城的時候,主將李如松從一個北韓人哪里得到消息,說日軍已經退出了漢城,漢城已經是座空城了。李如松這個時候也是立功心切,再加上送信的北韓人很可能是日本奸細,便派總兵查大壽率三千精騎偵查日軍,打探漢城的情況。

其實這是日軍的誘敵之計,當查大壽率三千精騎來到漢城附近的時候,就與日軍誘敵的部隊相遇了,這支誘敵的日軍主帥是日軍西國(整個日本西部的第一名將)第一名將立花宗茂,這一交戰下來,即便是日本西國第一名將,戰國時期的一流戰將立花宗茂也被查大壽打了個落花流水。

▲碧蹄館之役,直接打的日軍懷疑人生了

立花宗茂戰敗的消息很快就震驚了漢城的日軍總司令部,當時日軍侵朝總司令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宇喜多秀家,他連忙召集了幾乎所有在朝的日軍高級將領開會,在會上宇喜多認為要集中所有主力跟明軍干一下子,于是一時間日軍的幾乎所有主力一下子都云集到了漢城周邊。日軍集結了三萬精銳,包括了日軍在朝的一干主將,如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真正能稱得上戰國一流名將的只有立花宗茂)等人,將查大壽的三千明軍包圍在了漢城以北15公里的碧蹄館。雖然明軍只有三千人,但這些人都是遼東鐵騎精銳中的精銳,在查大壽的帶領下,這三千明軍跟十倍于己的日軍激戰了一晝夜,日軍楞是沒占到半點便宜。但畢竟是三千對三萬,明軍眼看戰斗到危機的時候,李如松帶著兩千精騎殺到,一下子將日軍的斗志擊潰,日軍倉皇退回了漢城。此戰之后,日軍就喪失了跟明軍正面交戰的信心,一直就龜縮防守了起來。

碧蹄館之役后,日軍是被打的徹底喪失了信心,他們知道跟明軍打野戰沒有勝算,便一直守著漢城耗了起來。后來李如松得知日軍在北韓的糧倉在龍山大倉,就派查大壽等人率精銳敢死隊夜襲了龍山大倉,將日軍囤積的糧草燒了個干干凈凈。日軍見糧倉已失,只得主動退出了漢城,退守到了釜山一線繼續與明軍對峙。之后一直到1593年6月,日本與明朝方面展開了議和。

議和的過程比較復雜,總的來說就是日本的要求明朝不能接受,明朝的要求日本也不能接受。就這樣談到了1597年,談判最終破裂,北韓戰事再起。日軍出動陸軍14萬,水軍7200人再次入侵北韓。

▲日軍第二次侵朝戰斗序列

這次北韓由于有明軍把守,所以日軍在初期的進攻并沒有第一次侵朝那么順利,很快就被阻擋在了蔚山一帶。之后北韓水師在李舜臣的帶領下大破日本水師,日軍在陸地和水路兩路進攻受挫的情況下,于1598年將大部隊7萬多人帶回大陸休整,留下了加藤清正、島津義弘帶領64000人防守占領區。

▲麻貴

見此情形,明朝與北韓聯軍便組織起了反擊,準備一舉掃蕩日軍將日本勢力徹底逐出北韓。9月總兵麻貴率29000余人從慶州出發攻打蔚山,此時據守蔚山的是日軍名將加藤清正。加藤清正鑒于日軍野戰不是明軍的對手,便打算一直龜縮防守。后來明軍火炮運到以后明軍就對蔚山展開了攻城戰,這一戰雙方都傷亡慘重,可以說是打了個平手。就在攻城戰持續的時候,日本方面傳來消息,豐臣秀吉病死,于是日軍便逐步撤出了北韓,北韓戰爭也終于結束。

▲加藤清正遇到麻貴,也只有龜縮防守的份

所以縱觀整個壬辰北韓戰爭,總的來說明軍的戰力是在日軍之上的。其實從雙方的體格也能看出部隊之間戰力的差距。當時日本人普遍都比較矮小,即便是日軍當時的第一戰將伊達政宗身高也僅為1米63,如果是普通士兵的話,基本也只有1米5左右。而明軍的關寧鐵騎基本都是1米8以上的大個,由于體型上的巨大差距,交戰時候的表現就可想而知了,就相當于今天的一個成年人去跟國中生打架。

雖然日本最能打的將領并沒有出現在北韓戰場上,但加藤清正、島津義弘和立花宗茂這三人也能代表當時日本最出色戰將的水準,而且日軍侵朝的部隊也是日軍最為精銳的部隊。尤其是立花宗茂,在碧蹄館戰役中即便是十倍于明軍的情況下還是最終被明軍擊敗,就足以見得當時日軍的名將相對于明朝的一流將領來說,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雖然加藤清正在整個北韓戰爭中都有上佳表現,但也仍然改變不了戰局,畢竟日軍與明軍戰力差距太大,面對騎兵出身的麻貴也只有防守的份了。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碧蹄館的單挑大戰中遼東鐵騎連續陣斬十五員戰將,自損一員偏將,明軍還是很強悍的。

  2. 日軍火器一樣很先進,兩軍實際上都是用槍對射,后來海戰也是炮戰。東亞率先進入現代戰爭了

  3. 其實從三國史書記載就能看出來戰力區別 北韓記載可歌可泣 日本記載蕩氣回腸 大明記載百十個字

  4. 豐臣打北韓的那些人根本就算不上名將。\n日本戰國頂級是武田信玄,上杉謙信這些人,往下德川家康等,加藤清正等人頂多3.4檔。

  5. 萬歷最坑的就是薩爾滸之戰,更坑的是知道薩爾滸大敗女真崛起竟然不拼著元氣大傷年年發動對女真作戰徹底耗死女真反而不管了。

  6. 小早川隆景統和智都90多,為啥不是一流名將呢?而且也沒啥一邊倒大敗的仗

  7. 伊達政宗算什么鬼,戰國最大的水貨之義,還超一流。。。笑死人

  8. 都是假歷史 實際上明軍打的極為艱苦

  9. 李舜臣就是打了個醬油,主力是明朝水師。北韓靠那三條龜船就想打敗日軍基本也就是靠電影吹了。

  10. 日本人頭盔上的月牙那么長打仗的時候萬一被樹掛住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