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藝術愛好者,你通常是怎樣看待一件藝術作品的?

藝術品的范圍太廣了,油畫?國畫?雕塑?書法?……不一而足。就算是同樣一個題材,不同的藝術品會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這么說,是不是有點太較真了。說點具體的吧。

既然能稱之為藝術品,首先還是應該帶給人美的享受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的習慣是,那些欣賞起來會有一種不舒服感的藝術品(哪怕是名家的作品),我也會果斷地轉移視線。就如邵巖先生的射墨表演,明知道他早就是大陸書協的資深會員,還是會從心底里生出一種莫名的反感,甚至有一些不屑。

當年看到羅中立先生的油畫《父親》,甚為震撼,幾十年間時常會翻動畫冊反復欣賞。但是,羅中立先生改變畫風后,人物造型習慣夸張變形,完全沒有了美感,更加無法觸動心靈。學了那么多年畫,梵高、畢加索他們的作品也曾無數次揣摩臨習,并非不能接受崇尚變形的現代畫風。但是我不想因此就掩飾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還是希望能欣賞到那些帶給人美感的藝術品。

既然是藝術品,就不能太過膚淺、庸俗

先說一下書法,大家無論走到那個旅游點,總有些自稱“大師”的人在現場書寫、叫賣書法作品,樣子很像藝術家,架勢很唬人,所謂的書法作品也是花里胡哨,這就是正宗的“江湖書法”。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些玩意實在是俗不可耐,稱其為藝術品無疑是玷污了書法的名聲。

同樣的情況幾乎充斥著每一個藝術領域。油畫、國畫和雕塑都是重災區。這些人沒啥藝術修為,卻擅長嘩眾取寵,故弄玄虛,被他們蒙騙、糊弄的人不在少數。

遇上這種事也只能自認倒霉,誰叫咱欣賞水平太差勁呢!

套用一句學畫時常念叨的話:遠看效果,近看筆觸

本來這是在畫素描和色彩時的一種觀察方法,但凡學過美術的朋友都不會陌生。但是,這句話引申開來,完全可以當作欣賞任何藝術品時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是先粗略欣賞一下,聽從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不要給自己預設任何先入為主的條件。如果眼前的藝術品第一時間就讓你為之心動,那么就應該是接下來的細細品味了。

一個藝術愛好者,應該秉持自己的美學思維和欣賞習慣,沒不要人云亦云,更沒必要不懂裝懂。美的藝術品就應該發自內心的喜歡,令人生厭的藝術品也無需太多的理由。藝術就是這樣,從來就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只能是聽從內心,發乎自然。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拍在相機里的叫照片

  2. 畫在紙上的美女就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