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當了太上皇之后,除了可以吃喝玩樂,拼命造人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怎么樣。
大家都知道,李淵之所以退位,直接原因是玄武門之變,而這件事之所以發生,跟李淵自己作也有很大的關系。
早在晉陽起兵的時候,因為李世民是主要的智囊和發起人,所以李淵當時答應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可是等李淵做了皇帝,他卻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這顯然是一種言而無信的表現。
這件事李世民忍了,可李建成不放過他,還聯合齊王李元吉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差點就死于非命。
明知道三個兒子相互爭斗,但李淵卻優柔寡斷,不但不及時制止任何一方的行為,還偏聽偏信,處置不公,使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系更加惡化,最終導致李世民發起政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不過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的目的,顯然不僅僅是為了自保,他還想奪取皇位。就在宣武門之變當天,李世民派遣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實際上就是讓他去控制住李淵。
比較有意思的是,李淵和他身邊的謀士在得知政變發生之后,便開始裝糊涂。蕭瑀和陳叔達對李淵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原本就沒什么功勞,應該立秦王為太子。李淵則毫不猶豫地回答說,這正是我素來的心愿啊!
誰都不是傻子,李淵也好,他身邊的謀士也好,都知道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所以就合謀演了一出戲給李世民看,其目的就是為了自保。
沒過多久,李世民進宮見李淵,還跪在地上,抱著李淵嚎啕大哭,李淵也跟著哭,看起來就是一副舐犢情深的樣子。三天之后,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并讓他接管朝政。
李淵其實不想這么干,他自己當皇帝還不到十年,還沒過完癮,可是沒辦法,李世民已經掌控了局面。李淵是個聰明人,知道硬剛只會對自己不利,所以就主動迎合李世民。
從宣武門之變到李淵禪位給李世民,中間大約有兩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李淵做了一些事。比如說,給尉遲恭,程知節,宇文士及,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秦王府官員或政變功臣升官;再比如說,李淵撤掉了天策上將府,為李世民登基做準備。
李淵做的這些事,對他是有好處的,畢竟讓李世民看到了他的態度,也為自己退休后可以安然度日做好鋪墊。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李淵于626年9月3日禪位給李世民,自己則稱太上皇。
那么,李淵當上太上皇之后,他的生活過得如何呢?
要搞清楚這幾個問題,我們得從一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居住條件。
李淵退位之后,依然居住在正宮太極宮,居住環境自然是很好的。李世民則住在太子東宮處理政務,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三年時間。
要說李世民心里沒氣,我是不相信的,畢竟自己都做皇帝了,卻只能住在東宮。這事如果傳出去,雖然大家都會說李世民有孝心,但是李世民的威嚴何在,這皇帝當得有點名不副實的感覺。
到了629年4月的時候,李淵就“主動”提出,要搬到弘義宮去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很適合養老。弘義宮其實就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李淵搬過去住之后才改名為大安宮,那么那里的環境如何呢?
答案是,不怎么好。
大安宮根本就沒什么山水和花草,而且規模很小,無法跟太極宮相比,甚至比東宮的規模還要小,這顯然與李淵太上皇的身份無法相比。
不過這倒沒什么,畢竟有個容身之所也就可以了,讓李淵傷心的是,他從小就是個好動之人,很喜歡出行和打獵,但是自從他搬到大安宮居住之后,李世民就以李淵年事已高為由,在自己出去打獵和避暑的時候,把李淵留下來,致使李淵在數年時間里都沒有走出大安宮一步,而且還要在夏天的時候忍受酷暑。
這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顯然不符合孝道。
貞觀八年,李世民一反常態,上奏李淵說要帶他去九成宮避暑,這難道是李世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了嗎?
不!因為李淵那時候已經中風了,躺在床上無法下地活動了。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邀請李淵去避暑,啥意思呢?
很多大臣都勸李世民要對李淵好一點,建議給李淵修建一座大的宮殿,李世民便于貞觀八年八月下令修建一座大明宮給李淵居住。實際上,那時候李淵病得很厲害,估計活不了多久,李世民這個時候才想起修建宮殿,誠意有些不足。
果不其然,第二年李淵就去世了,一直到高宗時期,大明宮才初見規模。
第二,政治地位。
歷史上有很多太上皇,但大多數在政治上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不說參與朝政,至少他留下來的一些國策會被繼承下來,但李淵顯然不包括在內。
李世民登基之后,先是廢除了李淵在位時期實施的大部分國策,并對李淵實施的一些政策已經無情抨擊,將其貶得一無是處;
緊接著,李世民又將李淵的心腹之臣全部貶出朝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裴寂。裴寂是李淵的第一心腹大臣,李世民將他做丞相時期做的事情全部否決,還說他是仗著李淵的關系為非作歹,然后將其貶黜到地位為官。
在李淵的心腹全部被鏟除之后,李淵算是半點政治話語權也沒有了,他被李世民變成了一個“聾子和瞎子”,朝廷上的任何事情他都無法得知,也杜絕他可能干預朝政的一切可能性。
所以,李淵在退位之后,是沒有半點政治地位可言的,更沒有作為父親的話語權。
第三,生活福利待遇。
李淵的居住條件雖然與他太上皇的身份不匹配,但是他的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
自從李淵搬到大安宮之后,李世民也去常去看他,他也沒法與外界接觸,所以他開始沉迷于吃喝玩樂,比如說看看歌舞,造造人什么的。
在這個問題上,李世民倒還沒有為難李淵,給了他很多生活經費,而且還給他派去了很多太監宮女照顧他的生活。所以,李淵平時沒啥事就看看歌舞,遇到好看的女子,也會臨幸她,所以他又多了很多子女。
李淵是個妻妾子女眾多之人,他有名分的妻妾多達20余人,一生共有兒子22個,女兒也有19個,算是個多子多福之人。
在李淵的這些子女之中,大部分都出生在玄武門之變之前,宣武門之變之后出生的兒子有三個,即李元曉,李元祥和李元嬰,再加上幾個女兒,數量也不算少。
考慮到李淵當太上皇時候的年紀已經六十歲了,還能早出這么多孩子,可見李淵果然是寶刀不老啊。事實上,李淵這也是被迫無奈,畢竟啥也干不成,整天呆在大安宮,也只能自娛自樂了。
據歷史記載,李淵在大安宮的生活,多數時候都是門庭冷落。李世民曾舉行過幾次大型宴會,邀請過李淵前去參加,但都只是陪襯,做做樣子罷了。除此之外,李淵并沒有其他對外的娛樂活動,也沒有外出。
關于李淵為何不外出這個問題,歷史上并沒有記載李世民在這一點上有所限制,大概是因為他出于安全考慮,而且身份特殊,與老百姓也不一樣,所以不太愿意出去。
李淵退位之后還活了近十年時間,他晚年因為中風而臥病在床,李世民也曾派遣御醫前去給他看病,但最終他還是于635年病逝,享年七十歲。
總體而言,李淵的私生活還不錯,李世民給了他比較好的福利待遇。
第四,心理健康問題。
別看李淵的小日子過得不錯,但其實他的內心總體而言還是很郁悶的,這種郁悶倒不全是因為他政治地位低,居住的宮殿小,沒多少機會出去活動,還在于親情的缺失。
我們都知道,李淵的嫡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和李元吉四人,他們也是李淵最重視的兒子。
李元霸早亡且不說,李世民因為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的嫡子一下子就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了。但李世民還是逼迫老子退位,這對于李淵這個六十多歲的老者來說,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自玄武門發生之后,李淵的內心可能也早就如同死灰了,他不止一次跟裴寂說,自己其實也不愿意再當皇帝,讓二兒子李世民早些登基,自己也好去過過安生日子。
李淵的這些話表明,他也許是半無奈半自愿,但我覺得,他其實也想修復與李世民的關系,畢竟嫡子就只剩下這么一個了,好也罷壞也罷,已經沒有選擇了。
然而讓李淵沒想到的是,李世民對他不太熱情,只是把他當一尊佛,好吃好喝供著,父子之情卻越來越淡薄。
所以說人間冷暖,也只有李淵自己知道。也許是為了消愁,李淵在退休后就沉迷于歌舞和女色,以此來麻痹自己。
所以說,李淵在做太上皇時候的心理其實是不太健康的,因為親情的缺失,使得他十分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他也帶著這些遺憾離開人世。
寫在最后:
李世民雖然堪稱是一代明君,但是在對待李淵的時候,確實在孝道上有缺失,這也是他讓后世人詬病的地方之一。關于這件事還有個小故事,是這么說的:
長孫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在宮中建造了一座瞭望臺,站在上面可以眺望安葬著長孫皇后的昭陵。
有一次,李世民帶著魏征一起登上瞭望臺看昭陵,魏征卻說自己看不見。李世民便指著昭陵的方向說,你看,就在那里。魏征卻說,哦,您說的是昭陵啊,我還以為你說的是先帝的獻陵呢。
李世民聽完魏征這話,知道他是在指責自己不孝順,于是命人拆除了瞭望臺。李世民其實知道自己的問題在那兒,但就是不改,這是為什么呢?大家對此怎么看,歡迎積極參與討論。
李隆基那個太上皇過的更不舒服
李世民這一點做得不地道。
魏征一句平常話,卻透漏出對帝王的\n殷切期望,希望帝王成就自己,變成完人!帝王聽懂了,也努力了,奈何古今多少圣人皆非完人,何況帝王家也做不到!
李建成功勞不低于李世民
就是李淵做的,李世民不反抗,他估計就被李建成整死了。在政治上,沒有啥親情可言,就不要談什么孝道了
當時魏征確實沒聽清楚,那天風特別大,魏征離李世明有兩米遠,我站在旁邊都沒聽清
勘誤,李元霸應該是李玄霸,李元霸是演戲中的名字,李玄霸才是真名。
李淵這個太上皇當的不太舒服。
大陸篡改歷史就從這個李世民開始的,殺兄弒弟囚父,為了當皇帝啥事都做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