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里,蘇麻喇(蘇麻的叫法是《康》劇的一大bug)死的時候說,從沒愛過伍次友,只愛康熙一個人。這是炒米在《康》劇里聽到的最誅心的一句話。
炒米不拿正史上的蘇麻喇來說事,就劇論劇。畢竟正史上蘇麻比孝莊還大一歲,談與康熙的愛情,太奢侈。
少年時期的蘇麻喇在《康》劇里,被定義成是一個像貝雅特里齊之于但丁的這么一個角色,玩伴兼精神導師,是令人眼前一亮的。
蘇麻喇在靈魂深處和康熙應該是有交流的,她女性的柔美與善良時刻感化著康熙那顆越長大越冰冷的心。
蘇麻喇幾乎是康熙年少時的精神寄托,但那不是愛情。但是伍次友的出現,徹底激發了蘇麻喇的少女心。
伍次友符合了一個少女對愛情的所有向往。他才華橫溢,勇敢執著,風度翩翩。蘇麻喇也是一個勇敢且可以為愛不顧一切的人。
所以她可以向康熙提出讓康熙把自己許給伍次友。但是那一刻,康熙失落了。雖然表面裝得很大度。但是蘇麻喇一旦離開,這對于康熙而言是重大的失去,只是康熙并沒有意識到。
但是人越長大就越孤單,該離去的誰也阻止不了。但是別人可以,康熙不可以。所以伍次友看出來了康熙的內心的猶豫。所以伍次友并沒有提出這個要求。
以至于蘇麻喇非常痛心,而康熙在故意埋怨伍次友自己暗示了那么多,卻沒提要求的時候,實際上內心是松了一口氣的。
雖然伍次友最終告訴了蘇麻喇,自己為什么不選帶她走的原因。那就是他看出了康熙是愛蘇麻喇的。自己如果奪了康熙的最愛,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這個隔閡實際上還是在蘇麻喇和康熙之間種下了。但是真正”傷”到康熙的,還在于康熙嫉妒伍次友的學識才華,暗示明珠去處理掉伍次友的時候,蘇麻喇立刻毫無顧及康熙的面子,戳穿了康熙。
在這種感情里,蘇麻喇一直占據著“施予者”的地位;而康熙只是一個”被授予”的角色。
所以當孝莊將蘇麻喇賜婚給康熙的時候,蘇麻喇竟然連孝莊的面子都不給,以死抗爭這樁婚姻。
因為那不是愛情,那只是精神寄托。在康熙對蘇麻喇產生的精神寄托的時候,蘇麻喇又何嘗不對康熙擁有著精神寄托呢?畢竟蘇麻喇也是無親無故進宮的,而且康熙是蘇麻喇拼了性命用草藥救活的。康熙對于蘇麻喇更是一個“作品”。
當若干年后,李光地身陷囹圄,找到在廟里枯守青燈的蘇麻喇求援的時候。蘇麻喇說,菩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不說話。這句話充分代表了蘇麻喇拒婚之后幾十年的處世哲學。什么都看破,什么都不說,因而愈為神秘。但是當她得知道伍次友死了的時候,心里不免還是慌了一下。
蘇麻喇與伍次友的愛情才是最真實最美好的愛情。起于年少,執守終身,未嘗如愿。得不到的才是雋永的。
可惜康熙在年少的時候,并沒有明白這一點。在康熙的眼里得盡天下可得之物便是美好,卻不知道欲壑難平,最終終會迷失。
但是當康熙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早就覆水難收了。天下已經成了一個偌大的天下,功業已經可比千古了,但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最愛的蘇麻喇枯守青燈;少年夫妻赫舍里難產早亡;中年時期最大的感情寄托容妃被自己罰去刷馬桶橫死;最愛的小棉襖藍齊兒,徹底與自己誓不兩立。
其實按照這個邏輯下去,蘇麻喇理論上是對康熙沒有愛也沒有恨,徹底淡忘康熙。
然而《康》劇的偉大編劇,為了彰顯康熙的不世功業,選擇一切都屈服于皇權,包括蘇麻喇的愛情。
非得讓蘇麻喇在臨終前,說自己不愛伍次友,只愛康熙。好吧,和電影《英雄》中無名最終屈服于秦始皇,有異曲同工之效。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