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微觀下看見網格紋是什么?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難倒了全世界,因為清三代的琺瑯彩,你們誰有真的收藏呀?告訴你吧,除了博物館故宮的,民間真的大開門的都在我手里。所以說你有真正的清三代的琺瑯彩,你才有發言權。雖然你這個提問在各種瓷器鑒定書上,已經寫的很詳細了,但你看能給你回答的人,還是一片空白,這是又為什么?這就是只有人家蒸完的饅頭,沒有自己更深入獨家的觀點,所以根本回答不了,也沒有什么意義。

那有人說了,還有楊靜榮,楊實,崔凱他們所謂瓷器專家呢?這就是廣大藏友又一個認識誤區。這三個在電視出現的瓷器專家,他們不是琺瑯彩專家,因為他們不擁有自已的琺瑯彩的。連故宮里邊的都沒上手見過,即便楊靜榮上手拿過見過,但不是他個人東西,不能帶回家里,在被窩里細細的研判品味。所以說在公家庫中,只有在館長批準情況下偶爾的見拿一下鎮館之寶,也就是幾秒鐘,一分鐘的事兒,不能增長什么,特別一槌定音的獨家琺瑯彩鑒別知識。加上民間現在都是民國和現代瞎仿的琺瑯彩,不可能有一個真的。所以天天找他們鑒定琺瑯彩的呢,對他們壓力也不大。你如要碰見一個拿真的琺瑯彩讓他們鑒定,他們就感到生疏。可能想?是不景德鎮新的高仿的,要是真的民間可沒聽說過呀!你們家在清代是干什么的背景啊?有沒有在皇宮里的人呢?要是真的,你可發財了,值一兩個億呢。但是,如果特別完整如新,該說這是近幾十年新紡的,老的300來年了,不可能沒有使用痕跡。要是顯舊的,就說琺瑯彩這么高級珍稀,在皇宮里幾百年都是放匣盒子里保護著,妥善的保存著。不可能有人敢拿它使用吃飯呀,所以有就是故意做舊痕跡,這也不對。所以說呢,又該蒙斷了;這是新的仿古瓷,買的不貴吧,看著也挺好,擺在桌子上也好看,收著吧,沒準過幾百年也就值錢了。千萬別當真的收藏,如果一個人擁有真正的清三代琺瑯彩,你想想你有這個命和概率嗎?這么大的天上掉個餡餅,能砸到你腦袋上嗎?連我們這些長期搞瓷器文物的專家們,我們都沒有一個,連個瓷片我們也沒有收藏到。所以別亂花錢,你能撿到琺瑯彩的漏有這種可能嗎?所以我告訴大家們,你們要希望買收藏到真的琺瑯彩,應該上大拍賣會上,花一兩個億有可能買到。唉,長嘆一息!真應了那句話了,專家又不專了而已。專家的打眼犯錯,對各種自己沒有收藏見過的真精稀品,包括對琺瑯彩的蒙斷式毀壞打擊是最致命的。所以我在這里再鄭重的宣布;全世界民間的真品琺瑯彩鑒定,看只能讓我一人承包干了,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這個一槌定音鑒定權利了。也不是沒事干,只能對法瑯彩瓷鑒賞提意見可以,亮一下觀點,處在深入的學習狀態下是可以的。

現在,我這個世界清三代琺瑯彩收藏鑒定第一人,給你一個完整的回答,所以說世上無難事,只是你還沒有。琺瑯彩料上的網路格紋,確實是比較細碎而且是微小,用眼觀可能看不見。但不是整個清三代的琺瑯彩,上邊都擁有細微的格紋,有的有,有的很難找到或沒有。為什么有這奇特的現象?主要是琺瑯彩在制作當中是有明顯的兩個階段的。康熙琺瑯彩和雍正前半期制作的琺瑯彩,這種小格裂紋基本上難找到。因為他們都是用的純的進口的,昂貴的西洋的琺瑯彩料。這些彩料加工細致純凈歷史悠久,加上用進口的多爾油調制,彩的燒紙出來不變形,不收縮,所以細小的格裂紋就不會產生。雍正六年以后,為了節省成本,開發了大陸的琺瑯彩專用料。而品種只是從進口的6個再擴大到12個了。雍正特別高興,所以親力親為,下旨要認真燒制每一件御窯制的琺瑯彩。但是雍正六年以后改成是,進口料和大陸料混合著畫用。有的色彩,尤其是大陸料用的多的地方,格列小紋就出現了。所以說從雍正朝晚期到乾隆中期止,這時候燒成的御窯琺瑯彩,和景德鎮官窯唐英創燒的洋彩瓷器,因為大規模的使用大陸料,一點外國彩料可能都不用了。而調和彩料的油可能也變為大陸的植物油了,原來用外國進口的多爾油是礦物質油,不含水分。但是大陸的沒有此專用油,只能用大陸植物油替代,因植物油含有水份雜質多,那經高溫燒制蒸發必然氣化了。因彩料內部結構變了,不穩定性增多必然重組,收縮紋便出現了。當時并不明顯,只是產生裂,但在隨后長期的摩擦把玩使用中,臟東西進去就會撐開紋路了。所以小格紋要是有的話,都在集中一塊比較好找,要是少的話,也裂得不厲害,也都集中在一塊彩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琺瑯彩格裂的細小裂紋,獨家的介紹研究成果,不保密了,都告訴這位朋友吧。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誰敢讓我一觀!

  2. 請問老師,怎么跟你聯系?

  3. 老師講得很對,由為黃彩突出。

  4. 老師,你看看這頭像是什么彩

  5. 琺瑯彩料上的網路格紋,確實是比較細碎而且是微小,用眼觀可能看不見。但不是整個清三代的琺瑯彩,上邊都擁有細微的格紋,有的有,有的很難找到或沒有。為什么有這奇特的現象?主要是琺瑯彩在制作當中是有明顯的兩個階段的。康熙琺瑯彩和雍正前半期制作的琺瑯彩,這種小格裂紋基本上難找到。因為他們都是用的純的進口的,昂貴的西洋的琺瑯彩料。這些彩料加工細致純凈歷史悠久,加上用進口的多爾油調制,彩的燒紙出來不變形,不收縮,所以細小的格裂紋就不會產生。雍正六年以后,為了節省成本,開發了大陸的琺瑯彩專用料。而品種只是從進口的6個再擴大到12個了。雍正特別高興,所以親力親為,下旨要認真燒制每一件御窯制的琺瑯彩。但是雍正六年以后改成是,進口料和大陸料混合著畫用。有的色彩,尤其是大陸料用的多的地方,格列小紋就出現了。所以說從雍正朝晚期到乾隆中期止,這時候燒成的御窯琺瑯彩,和景德鎮官窯唐英創燒的洋彩瓷器,因為大規模的使用大陸料,一點外國彩料可能都不用了。而調和彩料的油可能也變為大陸的植物油了,原來用外國進口的多爾油是礦物質油,不含水分。但是大陸的沒有此專用油,只能用大陸植物油替代,因植物油含有水份雜質多,那經高溫燒制蒸發必然氣化了。因彩料內部結構變了,不穩定性增多必然重組,收縮紋便出現了。當時并不明顯,只是產生裂,但在隨后長期的摩擦把玩使用中,臟東西進去就會撐開紋路了。所以小格紋要是有的話,都在集中一塊比較好找,要是少的話,也裂得不厲害,也都集中在一塊彩地方。

  6. 這樣精彩評論琺瑯彩的文章我們都十分佩服,好像是時光倒流,回到了雍正年間的內務府琺瑯作,其用料被分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進口料所制琺瑯彩的特征是琺瑯顏料的純凈使然和工藝所致,雍正六年后的琺瑯彩瓷器所產生的細裂是大陸顏料和工藝所致,我真的佩服至致。感謝收藏界有您,更值得我們敬佩的是您的無私和知識的淵博。

  7. 不愧是第一人[贊]我手里的一只雍正琺瑯彩碗就有這種現象。

  8. 你有專業知識了,但話語權有點偏左。雖然你有清三代琺瑯彩,但不代表別人不擁有呀。所以要留一點活的話語給別人選擇。[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

  9. 高人高見,與眾不同。你闡述的恰如其分,把清三代琺瑯彩瓷之特點和存世現狀分析的非常透徹。但是全世界已沒有一個人收藏,顯的有點過于絕對了吧!我發個圖片請高人看看并多加指教。部分彩繪在放大鏡下有網狀冰裂紋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