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清政府購進的大炮,在抗日中還能重創日本驅逐艦?

抗日戰爭爆發后,面對鬼子的入侵,武器裝備落后的大陸軍民有什么用什么,只要是能夠打擊敵人的武器裝備都用上了,其中有很多清朝時的大炮被用來抵御日蔻的入侵,并且還打沉了日蔻的軍艦,可謂神奇。

1937年9月,日蔻入侵廈門,大陸軍民奮起反抗,設置在胡里山炮臺上的克虜伯大炮迸發出怒火,向日蔻軍艦射擊,其中一發炮彈擊中日蔻一艘輕巡洋艦“若竹”號,使其喪失戰斗力,在被拖回途中沉沒(也有說重創)。不管怎么說,這門清朝時購買的火炮,能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作用,也算是替清朝出了一口氣吧。抗日戰爭時期,部署在海岸防線上的重火炮都是清朝時期部署的,很多炮臺都曾經在抗日戰爭中發過炮。

清朝李鴻章對于德國的克虜伯大炮特別偏愛,他曾經去德國考察克虜伯大炮,很是中意。1871年李鴻章就購買了328門各種口徑的克虜伯大炮,在清王朝將近20年左右的時間里,就采購了約2000門左右的克虜伯大炮。

這些克虜伯大炮除了北洋艦隊裝備在軍艦上以外,還部署在了沿海各個重要的要塞上,構筑炮臺,安置火炮。克虜伯大炮口徑多,清朝購入的口徑主要有280毫米岸防炮,這種口徑280毫米的克虜伯岸防炮,炮管長11.2米,整炮重約44噸,最大仰角30度,有效射程能達到18公里以上。據說能夠在3000米的距離上穿透65.8毫米的鋼板。

210毫米口徑克虜伯大炮被定遠號、鎮遠號、濟遠號軍艦所搭載。在劉公島上的東泓炮臺上,部署了240毫米口徑克虜伯大炮,屬于岸防炮。在廣西的牛頭山炮臺、金雞山南/北/中炮臺、伏波山炮塔,大青山炮臺上部署有20座120毫米克虜伯岸防炮,有兩種稱呼,一種是“十二生克虜伯大炮”“生”就是厘米之意;一種稱“四十磅子克虜伯大炮”;克虜伯大炮清朝基本上購買了一個口徑體系,還有其它小口徑的克虜伯火炮。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是德國的一個軍火商,也是克虜伯帝國的奠基人,1812年出生于德國埃森市。克虜伯生產的大炮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后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因此,名聲大噪。二戰時期克虜伯同樣是德國重要的軍火商,古斯塔夫級巨炮,虎式坦克,豹式坦克,88毫米艦炮/高炮系列等等。

克虜伯大炮做功精湛,性能可靠,部屬于大陸海防要塞的克虜伯大炮都是清朝購入的,但很多在抗戰時期還能用,并且發揮了作用,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以上是兔哥哨位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哨位,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

7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你用大陸造再試試

  2. 決定戰爭勝否的是人。

  3. 無可奈何的選擇

  4. 日“寇”,不是日“蔻”,錯別字

  5. 兔哥知識淵博,贊。

  6. 德國造真牛[贊][捂臉]

  7. 炮彈在哪里搞,都是老古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