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陸遜之孫陸機曾經在《悼魏武文》中如是說。
可見,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對戎馬一生的曹操來說,這一年過得實在是太艱難了,以致于剛回到洛陽,曹操便頭疼欲裂而撒手人寰了。
而就在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太多名士相繼死去,到底是巧合還是其它原因呢?
其實,如果我們細細觀察那些名士,他們最后的歸宿大多集中在三個地方:漢中、荊州和魏郡鄴城。這樣,歷史的脈絡便清晰起來。
源頭:漢中之戰
西元218年,劉備揮師北伐,在蜀軍接連受挫后,于219年從陽平關南渡沔水,駐扎于定軍山。夏侯淵見狀,趕緊與張郃前來奪山,后中劉備的聲東擊西之計,被黃忠偷襲成功并斬殺,曹軍中同時被殺的大將還有益州刺史趙颙。
三月,曹操率領大軍抵達漢中,之后中了趙云的空城計,并遭到其反撲,死傷很多,糧草也有損耗。五月曹操退出漢中。
當時,隨軍從征的楊修自作聰明,認為曹操將要撤退,并將自己的想法泄露出去,眾人皆生退意。曹操正好在和劉備慪氣,得知此事后,便將楊修作為出氣筒,一刀砍了。
因此,219年的漢中之戰,曹操痛失夏侯淵和趙颙,還有一個不知好歹的楊修。
聯動1:孫權攻打合肥
我們來幫曹操算下行軍時間,218年7月在洛陽,9月抵達長安,219年3月進入漢中。由此可知,這蜀道行軍有多艱辛可不是吹的。如果按照原來的行軍速度,曹操219年5月才撤出漢中,多久才能抵達洛陽?據史載,曹操是220年正月才返回洛陽。
西元219年7月,孫權看見曹操尚在關中,試圖攻打合肥。曹操收到消息后,馬上抽調多地兵力趕赴淮南防范東吳。
聯動2:襄樊之戰
雖然東線那邊雙方并沒有大打出手,但是關羽卻認為是機不可失。于是他馬上揮師北上,劍指樊城。
曹仁向曹操求救,當時曹操還沒有到達洛陽,而將沒有參與漢中之戰的于禁和龐德火速派往樊城。
然而,天公不作美,8月漢水暴漲,駐扎在樊城之北的于禁慘遭洪水吞噬。于禁和龐德走投無路,雙雙被俘。其中,龐德誓不降蜀,被關羽斬殺。
曹操聽聞于禁全軍覆沒,大驚失色,趕緊派徐晃率一隊騎兵先行,支持樊城,自己將率大軍隨后趕到。他又在司馬懿的建議下,聯合孫權,由呂蒙和孫皎共同偷襲江陵。
11月,徐晃使用聲東擊西之計,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將關羽圍城的十重營寨攻破。關羽在得知江陵被攻破之后,只能暫退麥城,后在逃亡上庸的途中被東吳截殺。除了關羽,關平和其帳下大將趙累一起也慘遭毒手。
史載呂蒙早在攻打江陵之前,便染上了疾病。而當時一代名醫張仲景就居住在東吳長沙郡,如果他不執著于消滅關羽,也許還能有時間找他醫治。呂蒙最后還是選擇殺害關羽,等到他如愿以償時,張仲景已經在那年的冬至夜與世長逝了。隨后,令人詫異的是,負責偷襲江陵的兩位東吳都督呂蒙和孫皎竟然相繼病逝于西元219年。
聯動3:鄴城叛亂
鄴城是魏國的首都,當魏諷等魏國大臣聽聞曹軍疲于漢中、合肥、襄樊三地間奔命時,便慫恿一干人士圖謀叛亂。
可惜,魏諷被長樂衛尉陳祎出賣,而慘遭曹丕斬殺,連坐者10多人。其中包括王粲的二個兒子,劉廙之弟劉偉,張繡之子張泉,荊州名士宋忠之子等人。而王粲、劉廙、張繡、宋忠投魏之前,都曾在荊州劉表處出仕。
因此,魏諷策劃的鄴城叛亂實則還是來自曹魏中的荊州勢力,起事于9月,恰好在關羽水淹于禁七軍之后。由此可見,當時那些身在曹營心在荊州的魏諷等人,其實是想里應外合,一舉將曹魏打垮。
結語: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自漢中之戰打響,曹操決定前往漢中戰場的那一刻,便注定了西元219年是曹魏的多事之秋,外部漢中、合肥、襄樊等地先后對曹開戰,內部又有鄴城之叛亂,可謂是四面楚歌。
有戰爭便意味著傷亡:漢中之戰,曹操痛失夏侯淵、趙颙,殺楊修解氣;襄樊之戰,曹操失去龐德,劉備則痛失關羽、關平、趙累等人,孫權雖然占領南郡,卻痛失兩位主帥呂蒙和孫皎,還有荊州名醫張仲景;魏諷等人策劃的鄴城叛亂因被人出賣而宣告失敗,相關荊州人士皆被連坐。
除此之外,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曹操之子曹均、曹操謀士徐奕、孫權堂兄孫賁、龐統好友陸績等人也在那年相繼去世。
三戰一亂雖然沒有摧毀曹魏,然而曹操卻因此飽受煎熬,于220年正月便病逝于洛陽,僅僅晚于關羽1個月。
當時張飛也被手下殺了吧
吳國孫權自掘墳墓,三國最大的戰略是連吳抗魏,殺了關羽,則吳蜀信任不在,無法聯合,就是不死人,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建安大瘟疫,死人太多了
按舊時說法,是流年不利[捂臉][捂臉][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