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曾出土距今兩千多年的軟尸“遂先生”。這種軟尸是怎么形成的?

亦文亦物談古跡藝術:2000年前湖北荊州西漢男尸,為何能不朽?

(感謝邀請,本文約933字,閱讀需時3分鐘)

問題中提到的這具軟體男尸,來自湖北省荊州市江陵區鳳凰山西漢古墓群。自西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后,楚國故城紀南城逐漸荒廢,后變為漢代墓地,不朽男尸就是來自此地。

1、鳳凰山西漢墓群

1973年,墓地開始系統性發掘,多為中小型豎穴土坑木槨墓,有鮮明的楚國文化氣息,墓中填滿青膏泥,棺木雙層,密封性較好,這具男尸來自葬于漢文帝十三年(西元前167年)的168號古墓。

我查閱了當年的考古報告和后續研究文獻,發現古尸雖然頗奪人眼球,學者、專家們的注意力卻集中在了墓中同時出現的西漢遣冊、算賦、租簿等簡牘文獻上,并無人對古尸的成因進行詳盡研究。

2、神秘的“遂”先生

據墓中簡牘記載,此人生前名為“遂”,為江陵陽里人,生前受封為“五大夫”,死亡年齡約60歲,距今有2100多年歷史。古尸保存完整,體長1.66米,重52公斤,出土時四肢尚可彎曲,皮膚皆有彈性,32顆牙齒牢固,內臟器官齊全,甚至連皮下膠原纖維都近似常人,蔚為奇觀。

3、千年尸身不朽之謎

這具古尸發掘于70年代,是大陸發現時代最早的一具“濕尸”,他的下葬年代早于后來發現的長沙馬王堆西漢女尸,兩者屬同一類型。古尸自出土后,就一直保存在專用保存液中,依據浸泡尸體和內臟配比不同,分別簡稱為“CPS”液和“VPS”液,其實質是類似于福爾馬林一類的配比試劑。

據初步推論,漢墓古尸保存完好的原因應是密封和防腐液的緣故。但這些僅僅是必要條件而絕非決定因素。

長江沿線曾先后出土過不少楚墓、漢墓,由于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差異,墓穴一律深埋,為古尸防止盜墓侵擾創造了先決條件;長江流域的古墓多采用雙層棺槨,外有青膏泥隔絕,相對封閉性還是較強的,隔絕氧氣,應防止了古尸的過度氧化,一定程度上利用尸體的保存;古人略有防腐技巧,使用朱砂、香料等填充棺木,客觀上也起到了殺滅腐敗菌群的作用;尸體長期埋于水中腐敗菌群生長被抑制,皮下及組織脂肪因皂化、氫化作用,也會形成“尸蠟”,對古尸存在一定的保護作用。

當然,以上全部為推測之論,古尸形成必然是諸多偶然因素齊聚的結果,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正因此,它才如此神秘莫測,有機會歡迎到荊州市博物館去一覽究竟。

關注【亦文亦物】,實地考察山西國寶,看更多頂級經典文物、古跡藝術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以前杭州有個小孩醫院己認定死了,但將推進去火化時孩子啼哭了,這孩子命真大,現在還活著,如果這聲不叫,里面叫沒人聽到,活了也只能死,往往這種冤死的人很多。// @北方有南音: 這就說明了,死后火化的重要性,就算被后人刨出來也沒法玩你的尸體😏

  2. 不是不贊同考古,既然是濕尸就請給予一份對尸體的尊重,研究過了最起碼也得給穿戴整齊,鋪蓋好。讓死者舒舒服服的,不為別的也為我們都是同一個祖先,同為人類。

  3. 丁丁說得對。 // @美美小丁丁: 這樣的考古很缺道德,連一個死了二千多年的死人都不放過,對人家還開堂破肚,陳尸世上,擺展覽收門票,特別缺德……這樣做能教好下一代嗎!

  4. 大家注意到沒有,類似這樣新聞,動不動就是“出土前四肢可以彎曲,出土前顏色栩栩如生,出土前皮膚富有彈性”等等,說明什么問題?說明出土后見光后就不行了,破壞了。進一步說明挖掘古墓的合理性道德性。我想考古專家也是類似盜墓者憑著強烈好奇心和個人成就感挖掘古墓吧。現在是重大發現,若干年后這些文物古尸是否保持良好,丟棄毀壞也無人問津了。

  5. 您好!我荊州的,真不收門票,我帶朋友去博物館都幾次了,都是身份證就進去了,歡迎到荊州來玩。// @美美小丁丁: 這樣的考古很缺道德,連一個死了二千多年的死人都不放過,對人家還開堂破肚,陳尸世上,擺展覽收門票,特別缺德……這樣做能教好下一代嗎!

  6. 還是火葊好,不然現代人會扒墳的

  7. 我只想知道看看要花多少錢買票?呵呵

  8. 這尸鬼,偷偷修行千年,肉身眼看已復原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軟化關節、控制四肢五官運動了,沒想到道沒修成就被掘了老窩,腸子內臟挖出來放外面了,這下肉身不全,修不成了。

  9. 這是真實的我88年去看過,5元門票,不是考古挖出的是巧合,在河邊由于水沖洗露出了一些木頭,一個老頭撿柴看到了就天天去挖柴,就讓一群小孩看到了也去挖,沒想到越扒越多,這樣驚動周圍一看猜想是古墓政府才來打開,棺木是生漆膠的橫一層斜一層直一層,據說當時肉體還有彈性,里面有一擔皮縷(竹編)、一把大刀、還有兩小孩骨灰。還在荊州博物館大家去看看。

  10. 溫故而知新……兩邊都同時進行的……很多歷史都靠墓穴發現,比如日本人說木屐是他們發明的,結果我們在戰國將軍還是漢代將軍(我記不清)墓里就發現,狠狠打臉他們。史書說劉賀昏庸無能,但真實的劉賀飽攬詩書,滿有抱復,就靠墓穴發掘。還有許多許多就不舉例了,有些失傳的技術也能在古人墓中發…//@七秀坊-郭玉婷: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大陸人喜歡研究過去的東西,向前看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