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躬耕于南陽”究竟是在南陽還是襄陽?

《出師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有武侯自述背書,臥龍名號佐證,在沒有任何初始典藉或文物認證諸葛亮躬耕地確切位置的背景下,南陽臥龍崗作為諸葛亮躬耕地,較之歷史上從未歸屬南陽或古南陽郡的襄陽隆中更有說服力;歷代頌揚躬耕地的詩詞歌賦,與南陽臥龍崗相關聯者數倍于襄陽古隆中即是旁證。

(襄陽古隆中是砌廟拜神之作)

相應地,襄陽(古)隆中做為東晉襄陽人習鑿齒命名、出現于十七世紀中葉(清康熙年間)的諸葛亮‘’故居‘’及‘’襄陽說‘’力挺的‘’躬耕地‘’,其文物價值遠遜南陽臥龍崗武侯祠,但其文化傳承和紀念意義與南陽臥龍崗相比不遑多讓;兩處“躬耕地”爭議數百年,相映成趣,為三國文化的發揚光大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兩地共同晉身國保單位及AAAA級風景名勝區即是例證。

遺憾的是做為爭議一方的’’襄陽說‘’者,為地域私利,罔顧爭議事實,企圖用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的招式獨占躬耕地名頭:

一、稱‘’亮家‘’在襄陽隆中(事實:①諸葛亮生前根本不知‘’隆中‘’為何;陳壽《三國志》通篇無‘’隆中‘’二字出現。②王隱《蜀記》最早記述‘’亮故宅‘‘’’隆中‘’在‘’沔之陽‘’,與襄陽無關;③‘’襄陽說‘’源頭、習鑿齒在《漢晉春秋》里‘’號曰‘’(聽人說)的‘’亮家‘’隆中既在‘’南陽之鄧縣‘’,又在漢水南岸,與‘’沔之陽‘’矛盾,又與自己認可的‘’自漢以北為南陽‘’前后齟齬,不足為信。)

二、聲稱古南陽郡管轄今襄陽隆中(事實:①習鑿齒《漢晉春秋》:自漢以北為南陽,自漢以南為南郡‘’;②司馬光《資治通鑒》:‘’初,瑯邪人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隆中在漢水南,歸襄陽)。

三、由以上一、二步做鋪墊,推理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之躬耕地即為襄陽隆中(邏輯BUG:為什么不可以指同屬漢末南陽郡的南陽武侯祠或其它地方?神邏輯嘛!你‘’襄陽說‘’是武大郎開店么)。

這就是歷代‘’襄陽說‘’者窮經皓首、用習鑿齒的‘’亮家……號曰隆中‘’生硬粘合‘’躬耕于南陽‘’的大致過程,其間種種移花接木的證據拼接,令人嘆為觀止。

說回正題。‘’襄陽說‘’的軟肋之一就是權威史籍、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里‘’初,瑯邪人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一語,點明了隆中歸屬曹操設立的襄陽郡而非南陽郡,直接打臉‘’襄陽說‘’學者‘’躬耕南陽即襄陽隆中‘’的論調,踩到了‘’襄陽說‘’痛腳,而‘’襄陽說‘’學者又不敢把權威史藉里不利己方觀點的記述習慣性地扣之以‘’偽造”罪名(恐貽笑世人),于是便有了‘’襄陽說‘’信徒、襄樊學者丁寶齋先生引述《資治通鑒》‘’初,瑯邪人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一語時隱去襄陽二字后,拿來為‘’襄陽說‘’背書的尷尬笑話。

還是這位丁仁兄,在他主編的《隆中志》第101頁收錄有唐代胡曾的一首詩《隆中山》,詩詞內容如下:世亂英雄百戰余,孔明方此樂耕鋤。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舊廬。

此詩來源何處?筆者查閱《全唐詩》,在卷647-28也找到一篇胡曾的詩《詠史詩·南陽》,詩詞內容仍然是:世亂英雄百戰余,孔明方此樂耕鋤。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舊廬。

這首《全唐詩》里胡曾《詠史詩·南陽》和《隆中志》里胡曾《隆中山》是同一首詩呀,怎么題目變了?原來胡曾詠南陽(武侯祠)的著名詩作,被丁先生以另一個名字收進自己主編的《隆中志》了。驚喜不驚喜?看官自己品味吧。

另一著名糗事,是‘’襄陽說‘’盲從者誣指存世幾百年的武穆手書前后《出師表》所題跋文,系南陽先人偽造(跋云:‘’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祠內。……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鬰耳。岳飛并識‘’)。諷刺的是,跋文和正文一體的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武穆手書碑刻,被襄陽方面去掉跋文并復刻后,安放在古隆中(‘’古跡克隆中心‘’不只是說說而己)。用自己打‘’假‘’過的碑刻來證明自己正統,匪夷所思。

做著冒名頂替之事,又竭力幻化為正主,再聲色俱厲打壓受害者。斷章取義、指鹿為馬、偷梁換柱、移花接木、吃干抹凈、贏者全拿,歷代‘’襄陽說‘’學者這思維、演技恐怕連岳掌門都只能甘敗下風。窺斑知豹,‘’襄陽說‘’學者的隆中沙文主義思維,在此事例上又活色生香了一番。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湖北人顧嘉蘅在南陽知府任上寫于南陽臥龍崗的騎墻聯,神助推‘’襄陽說‘’聲勢;襄陽人見獵心喜,南陽人徒呼負負,諸葛廬一聲嘆息。

‘’躬耕南陽‘’做為華夏文明史璀璨印記,千百年來深入人心。某地試圖把‘’南陽諸葛廬‘’劫持到古隆中‘博古架上,大抵是南柯一夢。

關于襄陽古隆中地區在東漢時的歸屬,東晉襄陽人習鑿齒云”秦兼天下……自漢以北為南陽,自漢以南為南郡,漢因之”。可見古隆中在東漢南郡地盤上,與“躬耕于南陽”無涉。

東漢“天下第一大郡”南陽郡又稱”南都”、”帝鄉”,南陽城(宛)是當時規模僅次于洛陽的政經文化大都會。李白《南都行》將其描述為“高樓對紫陌,甲第連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反觀東漢襄陽城,在荊州末代刺史劉表于189年自漢壽移駐之前,是一座小縣城,在劉表移駐的短短二十年,襄陽做為荊州行政、軍事總部,社會相對安定、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但在經濟、文化方面仍應是乏善可陳,北方名士至荊州避亂者眾、投表者無,即是明證。

荊州是一個大的行政區域概念,投荊州劉表并不意味著定居襄陽。劉備投了荊州劉表,駐荊州南陽郡新野;諸葛亮隨叔父玄投荊州劉表,自述“躬耕于南陽”。這些是正史記載有據可查的,襄陽說者沒法改變,只能找一些野史、民史杜撰的諸葛亮師友司馬徽、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等人(均為到荊州避亂的北方人)在襄陽活動交游的橋段,給諸葛亮”躬耕襄陽隆中”做鋪墊。從東晉襄陽人習鑿齒開始,襄陽民史、民間故事歷經數百年,編織了一個細密的諸葛亮”襄陽朋友圈”,樸實的襄陽老鄉把故事當成正史到處宣揚,確實夠鄉愿。

南陽北紫山有鳳雛臺遺址,相傳為襄陽人龐統師從水鏡先生時居住生活之地。襄陽說者和襄陽老鄉不妨去憑吊一下,再慎終思遠一番,只是別再克隆到襄陽當原版宣傳就好。

(文明跟貼,理性思辨!)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現在可以改為躬耕于襄樊了

  2. 據考證,韓國人的祖先就是從襄陽一帶遷過去的。

  3. 南陽為搶襄陽的諸葛亮躬耕地一直不死心

  4. 古南陽非今南陽,今南陽三國時稱“宛城”,臥龍崗為清代所建。千年歷史長河中并沒有此建筑。

  5. 用襄陽‘’亮家‘’隆中生硬粘合‘’躬耕南陽‘’,數百年來累傻無數襄陽說盲從者

  6.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武穆手書二表碑刻,被襄陽方面去掉跋文‘’過南陽‘’相關文字并復刻后,安放在古隆中——‘’古跡克隆中心‘’不只是說說而己。

  7. “襄陽說”某條友的謎之自信被自己設置的網路投票摧毀

  8. #三國志# #諸葛亮#

  9. ‘’躬耕南陽‘’做為華夏文明史璀璨印記千百年來深入人心,某地試圖把‘’南陽諸葛廬‘’劫持到‘’古隆中‘’博古架上的悖逆文明行徑,大抵是南柯一夢。

  10. 襄陽為篡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煞費苦心幾百年,累死無數人[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