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一句話:“盛極必衰、物極必反。” 用在關羽的身上應當非常恰當。
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夏,漢中爭奪戰中,劉備人生第一次正面戰場擊敗曹操,奪取漢中,并自稱漢中王。同時,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總領各路兵馬。
前將軍之職,是關羽人生中的頂點官職,也是漢中王職權下拜封的最高官位。其位僅次于一朝的九卿,相當于曹魏時期的三品武將,重要的是可開府治事,有權任命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官員,組建自己的權力班底。
也許,因為關羽在劉備心中占據的地位極重,所以當劉備稱帝后,聞關羽被東吳所害,朝中大將軍之位便一直空缺。
當關羽職位上達到了人生頂點的同時,其戰績同樣也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同年秋,關羽先敗曹仁,圍其于樊城,若非滿寵相勸,其定然棄城而逃(荊州爭奪戰中,最關鍵之處,就是曹仁沒有放棄樊城,如果樊城被關羽所得,就算后面呂蒙成功襲取荊州,關羽同樣會有立足之地,最終不致落個敗亡的下場);接著,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同時,又有郟縣、梁縣、陸渾等地區的數路匪寇,積極與關羽聯絡,并接受其任命的官職,對曹操的地盤進行襲擾。因此,連戰連捷之下,曹操也被關羽的戰績驚嚇的不輕,并召集君臣商議,欲遷都避其鋒芒。
這時,曹操麾下的司馬懿、蔣濟等人急忙進行勸諫。他們認為關羽越是威風,孫權越會看其不順眼,也一定會襲其后路,若其后路不穩,又怎么可能繼續逞威呢。
曹操聽從二人規勸,為了穩妥,詢問眾將,誰敢率領大軍前去樊城抵擋關羽兵鋒。曹操音落,徐晃昂然出列,高聲回應:“某愿往,定挫關羽一世英名。”曹操聞言大喜,欣然允之。
當即,曹操令徐晃為將,呂建、徐商等將副之,統領5萬精兵,奔赴樊城救援曹仁。接著,曹操深恐徐晃軍弱,又急調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先屯扎于陽陵坡,聽從徐晃號令。
期間,當徐晃出征之時,關羽次子關興前來探望父親。這時,意氣風發的關羽,絕對沉浸在連連大勝的喜悅之中,并沒有絲毫向成都請求增添兵力的想法,僅是命關興將諸將士的立功文書帶去成都,各求升遷。
不幾日,曹操又領援軍過洛陽,并令徐晃進攻關羽,以解樊城之困。就在這時,探馬來報:“關平駐軍于偃城,廖化屯扎于四冢,共有一十二個大寨相互連通。”
對此,徐晃即令副將徐商、呂建打著自己的旗號,趕往偃城對戰關平,自己則帶領500精兵,悄悄繞過沔水,來到偃城的后面。這時,關平引大軍出戰,徐商、呂建先后出戰,皆大敗而退,并被關平乘勝追殺二十余里。追殺間,關平聞報偃城起火,心下大驚,心知已中徐晃的“調虎離山”之計。遂急忙回援,半路遭遇徐晃一路人馬攔截。徐晃對其言:荊州已被呂蒙襲取。聞聽,關平大怒,縱馬輪刀,殺向徐晃,卻見偃城中火光沖天,心下大驚,不敢戀戰,直奔廖化駐扎的四冢大寨而去。
正在關平、廖化二人討論荊州被襲之時,忽然流星探馬來報,言徐晃領軍正在攻打四冢大寨正北第一屯。二人商議一番,認為第一屯不能有失,否則諸營皆有危險。隨之,關平、廖化二人盡起四冢大寨精兵,趕往正北第一屯救援。其實,攻打四冢大寨正北第一屯的領軍魏將并非徐晃本人,而是徐晃再次令徐商、呂建二人虛打自己旗號。
當關平、廖化二人看清“徐晃”率領的魏軍屯扎于淺山之上,認為魏軍不識地利,所以打算深夜劫寨。夜晚,關平領一半兵馬殺入魏寨,竟然不見一人,心知中了徐晃的誘敵之計,遂令大軍撤退,卻被副將徐商、呂建左右夾擊,大敗而退。接著,又被魏軍乘勢奪取了正北第一屯。無奈之下,關平、廖化二人率軍急忙向第四屯退去。誰知,此時徐晃已領軍攻占了第四屯。關平、廖化二人遠遠望見寨中火起,又見寨內已遍布魏軍旗號,心知奪取無望,便率領殘兵敗將向樊城大路奔走,卻又被徐晃領軍攔截,死拼之下,方才逃回關羽大寨,告之實情。
不一會兒,徐晃又領軍殺至。因當初關羽攻打樊城時,被城上毒箭所傷,并未痊愈。所以,關平勸說關羽不可出戰,關羽卻說自己與徐晃是舊相識,先勸其退軍,如若不然就將其斬殺,以威懾敵軍。但是,當關羽出寨同徐晃論理敘舊之時,徐晃突然回顧眾將,厲聲大喝:“誰如果能取關云長首級,賞賜千金。”這時,關羽驚問道:“公明,你這是為何?”徐晃回應:“今日乃國家大事,自己不敢以私廢公。”說罷,揮動手中萱花大斧攻向關羽。
約戰八十余合,關羽因右臂之傷未愈,力量不濟,漸處下風。見此,關平急忙鳴金收兵,關羽撥馬向大寨撤退。這時,樊城內的曹仁又引領大軍殺出城來,匯合徐晃大軍,左右夾擊關羽的荊州人馬。無奈之下,關羽慌忙率領敗軍向襄江上流撤退。當徐晃的大軍追到時,關羽已率領大軍渡過襄江,奔向襄陽而去。
其實,戰爭發展到了這時,樊城之圍已被徐晃所解。而這一過程,均為徐晃臨陣的用兵之能,并不干東吳呂蒙襲取荊州之事。期間,雖然徐晃也曾言及呂蒙已渡江襲取荊州,但是關羽、關平、廖化等將當時并未相信,所以對于關羽的軍心動搖并無影響。
面對關平的偃城大寨和廖化的四冢大寨,徐晃連用兩次將旗虛設之計及一次誘敵襲營之計,干凈利落地破掉了關平及廖化所領的數萬大軍。之后,徐晃將兵貴神速之能發揮到了極點,當關平、廖化剛至關羽大寨時,魏軍便已殺到。此后,又在曹仁的兩相配合下,將關羽趕到了襄江對面。
然而,這時屯扎于陽陵坡的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還未動用。同時,曹操又再次帶領援軍前來支援。
所以,就算沒有呂蒙襲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的大軍也已經被徐晃打敗,樊城之困已解。
這樣的結果,還真應了一句俗語:“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圖片來源網路
想占領幾個寨子根本不傷皮毛,若單憑徐晃一軍與關羽決戰,敗死是早晚的事,
初,當令關平守荊州。
為什么說是大意失荊州,說簡單點,關公輕敵了,在他眼中,呂布死后,天下已無人是他對手,個人武力超群且飽讀兵書懂兵法,手下又有關平,周倉皆身手不凡,莫說一個荊州,在他眼里天下遲早被他兄弟三人收入囊中,最主要他單刀赴會之后,東吳盡皆鼠輩還有誰敢捅他的屁股?等干掉曹仁后立馬就會收拾他們,東吳也就是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果斷出擊不給關羽機會,這一切皆是關羽萬萬沒想到的,也為他的自付付出代價,而他同時又低估了曹仁,曹子孝在三國堪稱第一守將,能力說實話并不在關羽之下,早期曹魏軍中地位最高的便是曹仁了,與關羽可謂棋逢對手,勝負都很正常,即便東吳不出兵,而徐晃這時領精兵救援,曹老板在教訓曹彰時問徐晃是誰?你敢打他?短短幾字足以掂量徐晃在曹軍中之地位了,單挑肯定不是關羽對手,但關羽箭傷在身就力不從心了,何況徐公明千里迢迢就為前來與你關羽單挑的?從徐晃出兵這一刻起,關羽還未向成都派兵求援起,敗局己定,古人多數愛面子,以少勝多就證明自己牛逼,求援就丟面子,關羽之敗就在這一點上了,換成黃忠魏延來守荊州情況就不一樣了,絕對改寫歷史
關羽出兵近半年,雖然初取得大勝?但長久屯兵堅城之下終是兵家大忌,又漸近冬天,師老兵疲人人思歸……主帥關羽中箭說明他以老了,不宜過分操勞?當時軍中以有閑言,說什么他就好了升官得金,辛苦辛勞是我們……。應是見好即收不宜死拼,死撐……說白了就是關羽身邊沒有重量級的軍師?而他自己本人僅僅是一個武夫。……
關羽性格孤傲,注定失敗的是:他這一生,錯放一人,錯殺一人,錯罵一人,看錯一人!所以注定了失敗……老師非常棒![贊][贊][贊][祈禱][祈禱][祈禱]
好文!學習了!謝謝祥子學長的力作![祈禱][祈禱][祈禱]
如關羽無后顧之憂,徐晃或步于禁之塵!很多事情不是以常人之心可度的。蜀之存亡成以桃園三結義,敗也桃國三結義。一個無視盟友、爭功冒進被背后捅刀;一個為了小集團的得失而不聽忠臣良將忠言良策,不顧強敵在前而因私忘公……傾國之力打盟友,不失敗才怪!否則,天理何在!不管你再聰明能干,遇到沒有大局觀念、私家當頭而不管事業成敗的不識時務的董事長,也是死路一條!
曹操已經把最后的戰力徐晃派出對付關羽去了,吳國這時候不想著派兵走另一路北上攻曹卻反而想著背后捅刀得一個城池,所以吳國一直被罵鼠輩是有依據的。呂蒙陸遜甘寧這時的戰力可是吳國的最高戰力直接沖上北伐魏國根本擋不住 // @老王38920: 如關羽無后顧之憂,徐晃或步于禁之塵!很多事情不是以常人之心可度的。蜀之存亡成以桃園三結義,敗也桃國三結義。一個無視盟友、爭功冒進被背后捅刀;一個為了小集團的得失而不聽忠臣良將忠言良策,不顧強敵在前而因私忘公……傾國之力打盟友,不失敗才怪!否則,天理何在!不管你再聰明能干,遇到沒有大局觀念、私家當頭而不管事業成敗的不識時務的董事長,也是死路一條!
根據陳壽三囯志記載,關羽水淹七軍時,那時侯,徐晃早就在樊城北了,可能徐晃軍駐地較高而未讓水淹。\n于禁龐德等七軍覆滅,樊城左近魏軍,就唯有徐晃一支部隊了,且徐晃部多新卒,一時難與力戰,故而只有筑壘與關羽對峙。\n此時曹操先欲遷都以避關羽之鋒,為群臣所阻后,又欲親自率軍往戰關羽。\n 而此時,尚書桓階以為,曹仁徐晃二人,俱為方面之才,當世良將。只要有援兵,足以戰勝關羽。而曹操身為王者親征,萬一戰又不測,則天下震動。\n 于是,桓階問曹操:”大王以為,曹仁徐晃作戰敢不盡力否?”\n 曹操回曰:”不!”\n 恒階又問:”那大王為何要親征?”\n 曹操曰:”吾恐敵軍勢眾,徐晃等難力敵也。”\n 桓階曰:”今曹仁等困于重圍之中,尚能堅守死戰。是因為深信大王你必會發兵救援。你只要巡視六軍,選精銳增援徐晃,讓曹仁等知道援兵不絕。居萬死之地者,必有死爭之心。今日樊城守軍內懷死爭,外有強援,大王何必憂慮失敗而要親自冒險前往呢?”\n 曹操聞之,深以為然。于是,親駐摩陂,調動各軍往援。先派徐商李建增援,并傳令徐晃,堅守待援,等大軍云集,再出擊。又遣殷署、朱蓋等前后共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還遠調駐張遼等諸軍赴樊城支援~戰爭打的就是國力,可見,就算沒有東吳襲荊州,關羽以半州之力抗據天下之半的曹魏,失敗仍是必然的。奇怪的是,蜀漢大本營卻沒有在漢大陸向給予關羽北伐作戰略配合,以牽制曹魏軍力。這就不得不讓軍史家們懷疑,關羽的北伐,很可能真是無視劉備王權的擅自行動。\n張遼未至,徐晃已擊退關羽。徐晃在襄樊之戰中,最出彩之處,就是佯攻圍頭,密攻四冢。擊敗關羽親率的五千步騎,并緊隨撤退的敵軍,一直攻入了敵大營之內,長驅直入,連破十重圍塹,大破關羽軍。\n戰后,曹操贊嘆:~吾用兵三十余年來未見也!\n《三囯志》徐晃傳,\n太祖舉厄酒勸晃,曰:”全樊城襄陽,全賴將軍之功也。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于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