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方很多,比如,諸葛亮三氣周瑜、陳宮恨死曹操的歷史真相,周瑜的真實形象,劉備究竟是假仁假義的窩囊廢還是一個圓滑的政治家?趙云是否被過度演義?魏延的“反骨”寃案應該平反,老實人魯肅其實不但嚴肅、而且是雄才大略,歷史上根本沒有貂蟬,孫尚香只是曇花一現的人物,羅貫中對她實在無法自圓其說,干脆來個“墜江”結局。而三國中死得最悲壯的莫過于典韋,其實他是為正在與張繡叔叔的寡妻鄒氏飲酒作樂的曹操力戰而死的。本文專注于正史中的劉備與“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
劉備真的有那么窩囊嗎
大陸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巜三國演義》可能敬陪末座。但是,它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卻是深入民間,可能沒有任何一部古典小說可以挑戰《三國演義》的“展示量“和“點贊”、“評論”數量。
《東坡志林》(雜說史論)載:“聚作聽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這段記載活生生的體現了“從宋至清初的“平凡的陋儒”的共同作品。”(胡適語)
這些“陋儒”就是下層文人,他們一代一代將三國故事人物和情節逐漸完善和清晰起來,終于成就了羅貫中為集大成者。
近年來,有許多研究《三國演義》的人對劉備的仁德之心抱有懷疑,尤其是網路上的評價,認為他是“沒落的皇室遠房親戚,雖割席賣履而不失抱負,以仁當劍,以哭為戲,混跡天下,延攬人才,偶得大勢,竟然混得了“先主”“先帝”之稱呼!”
尤其是《三國演義》長坂坡之戰的描述,那常山趙子龍只身殺回曹軍,浴血奮戰救出阿斗,藏于懷中,苦戰脫單。
當趙云見到劉備交還阿斗時,劉備竟將阿斗一擲于地,說:“為汝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也!”
(左為趙云)
于是大陸民間的竭后語:“劉備摔娃娃一一收買人心。”
這一幕至今仍然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劉備虛偽的道德評判。
當然,這是巜三國演義》的描寫,而《三國志》則是完全不同,后者對長板坡一役的描寫是這樣的:
二月,曹操遠征烏丸,先主勸劉表乘機襲擊許昌,劉表不敢動手,沒有同意。等到曹操征劉表時,憂郁成病的劉表恰好死了,其子劉琮立,遣使降曹,……諸葛亮勸劉備進攻劉琮曰:“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曹操大軍壓境,劉琮左右及荊州有錢人和普通老百姓都畏懼曾經“屠城徐州”的曹操,劉備無形中成為荊州士民的主心骨,都要追隨劉備南撤。
這是一個龐大的人流集團,總數達到十幾萬,輜重車輛幾千,每天僅能行走十幾里路。左右謀士都勸劉備:“宜速行以保江陵,今雖擁大眾,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劉備答:“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如果說劉備的行為是“收買人心”,這樣“以人為本”的收買人心,問,天下有幾人能夠做到?
劉備的眼淚
在巜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中,劉備的眼淚浸濕了幾個章節。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劉備的眼淚一一
悲傷的眼淚是流星
快樂的眼淚是恒星
滿天都是誰的眼淚在飛
劉備的初淚一一劉備的猿臂緊緊抓住趙云雙手不放,“人生若只如初見”,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分別時“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劉備的次淚也是為趙云而流,徐州解圍,趙云辭別,劉備揮手再淚。
劉備的第三次流淚是留給關二爺的,在“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一回中,對千里單騎、掛印封金的關羽“迎門接拜,執手啼哭不己。”
劉備的第四次流淚應該“嚎啕大哭”,最不該離去的徐庶卻因故離開,劉備“淚如雨下,凝淚而望。”
第五次流淚應該有點春晚“小品”的味道了。巜三國演義》中的兩大主角上場,久居隆中的諸葛亮年己27歲了,卻始終無緣“龍飛在天,利見大人”,眼見劉備三顧茅廬,卻始終端著架子,“猶抱琵琶半遮面”,當然,處于弱勢地位的諸葛亮當然要試一下劉備是否真心,否則“男怕入錯行”的古訓諸葛亮也是清楚的。劉備失望之下,淚沾袍䄂,衣襟盡濕。
當然,接下來的趙子龍單騎救主,血沾白袍,一個半跪姿勢呈上熟睡中的阿斗,劉備又哭了!
對以下人物都哭過:劉琦早逝,該哭。
魯肅上門三次討要荊州,劉備搶先哭出聲來!
在荊州大酒樓宴請潛伏益州的說客,劉備對著矮小的張松哭了!
驚悉龐統將軍在白馬關的落鳳坡殞命,劉備大慟,淚飛如雨!
在一系列的神操作下,諾大的益州被劉備兵不血刃的情況下接盤,明明是“鳩占鵲巢”,劉備卻搶先一步握著宗親劉璋的雙手,眼淚又忍不住噴涌而出曰:“非吾不行仁義,乃勢不得已也!”真的應了那句話:“又要吃魚,又要避腥臭。”
關羽兵敗殉難,張飛死于非命,火燒連營、白帝托孤,劉備更是淚如雨泉涌、淚如雨下,瞬間,誰的眼淚滿天在飛?
劉備真英雄 羅貫中騷編
滿天飛的眼淚是羅貫中的忽悠。《三國志》暨其他史志均無流眼淚的記載。
移花接木是歷史演義小說的手法,不足為奇。但是,過度的渲染,將引來無數異議。很容易造成劉備的虛偽的惺惺作態。
巜三國演義》中張飛鞭抽督郵(鄉鎮干部)的故事,幾乎人人皆知,但是,歷史上的劉備是因為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升級為一個縣尉(副縣長),這個鄉鎮干部到了縣城,劉備去拜訪,門衛可能是沒得搞頭,難求得給你通報,劉備血涌上頭,一個輕功漂移已經到了郵督面前,一頓狠揍,臉上頓時猶如開了綢緞鋪,一臉的鮮血鼻涕眼淚,劉備解下那個撈什子銅印,掛在郵督脖子上,然后拴到下馬石上,自己棄官而逃。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這是相當精彩的“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羽賺城斬車胄”,而巜三國志》記載的是“建安五年,左將軍劉備殺胄,據沛以背太祖。”
這樣的例子還有,限于篇幅,略。最后聽聽漢末三國時期著名人物對劉備的評價: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將生憂寡人。”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關羽、張飛者,皆萬人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結語
《三國演義》與正史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體裁不同所致,關鍵是內容與正史相去甚遠,人生們在《三國演義》和巜三國志》中艱難選擇品味人物和故事,所以岐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三國演義真的是一部成功的小說。上千年來,我們許多國人把它當歷史書看。羅貫中和毛氏父子不得了[贊][贊][贊]
劉備武功了得,關羽和張飛打架,誰能輕而易舉把他倆拉開?是劉備,
三國演義絕不是敬陪末座,應為四大之首。
演義畢竟不能像正史那么死板
三國演義是演義,和正史差別大了。
三國演義就是三志國翻譯過來的,只是豐富了三國志而已,三國志沒見劉備拉屎拉尿,所以三國演義劉備的眼淚鼻涕就多了。
結尾的“生”字多余,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