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軍隊為何追著皇太極的部落打?

任何人都有他的兩面性,明朝那位大太監, 號稱“九千九百歲”的魏公公同樣也有兩面性

壞人有很多種,有的壞人只干壞事不干好事,有的壞人好事壞事都干,還有的壞人,干的好事還比壞事多。

從個人角度來說,相比于只會吵架不會干事,卻又有一副臭架子的“東林黨”,我要是皇帝,我想我也是一樣寧愿用魏公公這樣的人吧。

魏忠賢:

崇禎帝在煤山吊死前夜,另外一個大太監曹化淳對崇禎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現在讓我們掀開歷史的面紗,認識一下這個“九千九百歲阿公”。

魏公公曾經是個混子,后來混不下去了,就去當了太監。在宮里,他認識了一個女人——客氏,而且和這個客氏關系很不一般。他就是依靠這個女人發跡的。

客氏是個奶媽,她奶大的孩子叫朱由校,就是天啟皇帝。天啟即位后,由于客氏的幫忙,雖然不識字,魏公公還是進了司禮監,任秉筆太監,后來又讓他提督東廠。

對于天啟帝,魏忠賢擅投其好,因而也越來越多的受到天啟這個木匠皇帝的信任。 當時朝中東林黨人很多,勢力很大,而魏公公身邊也聚攏了一些人,形成了閹黨,以此對抗東林黨。

東林黨:

由于皇帝的支持,最終閹黨大獲全勝。從此魏忠賢掌握了朝廷大權,成了“九千九百歲”,把持朝政數年,壞事是干了不少。 天啟死后,崇禎繼位,將魏忠賢免職,發往鳳陽。在路上得知崇禎要抓他回去治罪,于是魏忠賢上吊了。

沒錯,魏公公是在天啟年間掌權了幾年,但時間并不長,這個時代正是滿清在關外勢力膨脹的時代。在抵抗滿清入關的戰爭中,他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打仗最需要什么?第一就是錢。沒有錢,是打不了的。對魏忠賢來說,收稅是“毛毛雨“的小事,他最擅長的就是收稅,但這個稅是向普通老百姓收,而且是重點在江南富庶之地,面向貿易領域,收取的工商稅、海稅。

魏忠賢:

你可以說他在收稅過程中貪污,但是這筆錢在當時的大明真的就是‘救命錢“。

抗清的大功臣袁崇煥說: “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

就是因為他給錢。有了錢,才有了關寧鐵騎,才能在寧遠筑城,才能讓戰爭機器運轉。 天啟時期,大明面對的是野戰無敵,“滿萬不可敵“的后金騎兵,很多人都建議放棄關外,死守山海關就行了。

當時經略遼東的孫承宗反對這樣做,遼東巡撫袁崇煥也反對這樣做。這兩個人都是魏公公支持的。魏忠賢支持了袁和孫兩個人,這才有后來的”寧遠大捷“,才會打敗努爾哈赤,才會使大明邊關前移300里。

當然,題主說的,追著皇太極打,這是夸張了。當時的明軍,防御是強項,野戰是弱項。能守好錦州、寧遠等幾座城,已是謝天謝地,根本沒有能力去追著打的。

我們不禁要問魏忠賢是個壞蛋嗎?這點肯定確定以及一定是有的。但我們要記住,罵他最多的是讀書人,是東林黨人,這些人又干了什么

東林黨人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反對向工商業者收稅,只向農民收稅,造成了大量農民破產,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導致了明末的農民大起義

可以說,明朝就是亡在他們手上。 《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稱:

東林黨人”是一群沒有多少政治遠見,缺乏治國才能”的士大夫,

在好同惡異,黨同伐異方面,東林黨比起其地諸黨成員來,常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崇禎:

所以,”明朝的最終滅亡,晚明的黨人們包括東林黨在內都是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罪責的”。 毛主席教導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旗幟鮮明的反對撥高魏忠賢,可是一味的批判這位魏太監,把他說得毫無是處,也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吧!

參考:《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

8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其實崇禎啥都不干,他這輩子都不會是亡國之君。

  2. 我覺得根本原因在于朱姓家族太過龐大,兼并大量土地,又不納稅,與國消耗太大,!

  3. 皇太極唯一懼怕的明朝將領是李成梁,皇太極在他面前根本就不敢應戰,可以了解一下

  4. 其實天啟是個好皇帝比崇禎強太多了。

  5. 用李自成的話說:嗟爾明朝,氣數已盡!把朱元璋朱棣都整過來也救不了大明了,氣數這玩意說不清道不明,但確實存在

  6. 發覺川普很像東林黨人

  7. 魏忠賢,,,皇太極????這時間點。。。。

  8. 我寫了一篇關于魏忠賢和明亡的文章,歡迎大家前去閱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