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二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并沒有入關,真正入關當皇帝的,只有十位。
順治皇帝,就是大清王朝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六歲登基,在位十八年,二十四歲便一命嗚呼。關于順治皇帝的死,也可謂是撲朔迷離,當然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我們暫且不說順治皇帝怎么死的。
來說說順治皇帝在位這十八年大都做了些什么。
清朝作為異族剛剛入關,和漢族子民的矛盾十分尖銳,剃發易服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文字獄等一系列矛盾比較尖銳,同時又啟用洪承疇范文程等漢臣,鼓勵鄉紳招民墾荒,使得國家逐漸安定,到了順治十六年,全國基本統一。
順治死后,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二年,計擒鰲拜,平三藩,滅臺網的明鄭政權,而后三征噶爾丹,籠絡漢族士子,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可以說是康熙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統治。但是,康熙晚年倦政,放任兒子們奪嫡,九子奪嫡之事,對當時的朝廷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康熙去世后,第四子雍正登基,因為清承明制,此時的清朝吏治已經弊政初顯,雍正在位十三年,勤勤懇懇一代勞模,改土歸流攤丁入畝整頓吏治,為了防止再發生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事件,實行秘密立儲,沒有他的一系列改革,就沒有康乾盛世。雍正剛剛繼位時,大清朝國庫不過幾百萬兩白銀(應該是800萬兩),而到雍正十三年,大清朝國庫高達幾千萬兩(應該是6000w兩,記不太清楚了)。
可以說,雍正在位期間,大清國力達到頂峰。
正所謂盛極而衰,乾隆實在是太過好命,一接手就是一個富裕強大的大清國,可惜大清國在他的手里,沒有繼續強盛,而是在他的手里走了下坡路。乾隆去世時,國庫僅剩1900w兩白銀。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乾隆二十四年,在西方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蒸汽時代時,而乾隆卻在三年前即西元1757年,一道圣旨將廈門寧波等港口關閉,只有廣州一地繼續和西洋貿易,這就是“一口通商”政策。不僅如此,還對出口的貨物種類多加限制。
閉關鎖國嚴格限制了經濟文化以及科學方面與外界的交流,在西方工業革命正在進行時,大清帝國卻自詡天朝上國,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使得帝國的科技水平以及整體國力均落后于西方國家。
乾隆中后期,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更是奢靡之極,吏治敗壞,貪污腐化盛行,再加上此時的閉關鎖國政策達到了最高級別。
此消彼長。
20世紀晚清和西方列強的巨大差距,便是在這里埋下的種子。
乾隆去世后,嘉慶平庸,道光也不堪大用,咸豐優柔寡斷,并沒有出現一位可以力挽狂瀾的中興之主,咸豐死后,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和鬼子六奕訢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大清國的至高權力竟然就這樣落于一婦人之手,同治光緒宣統三位愛新覺羅氏皇帝,形同傀儡。
自從1840年,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將這個東方最古老的國度大門給打開之后,一個屈辱的時代便由此拉開帷幕,內有太平天國同治回亂,外有強敵環伺,雖有晚清四大名臣,洋務運動,同治中興,可這也只不是回光返照而已。甲午戰爭的失敗,大清國的外強中干徹底的暴露在列強的眼里,大清國最后的一塊遮羞布就這樣被一個蕞爾小國狠狠的扯掉,所以才有了那張西方掀起瓜分大陸浪潮的時局圖。也正是因為甲午戰爭,令國人徹底認清了和列強的差距,革命的氣息已經暗流涌動,大清國的統治,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滿清能算大漢的天下嗎。現在大陸都是漢族
康熙朝大陸已經走下坡路,連沙俄的一支遠征軍,人數不多的軍隊,打了多年,清朝用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再后還不得不跟沙俄簽定一個看似體面的不平等條約。
清朝其實就有兩個有魄力的皇帝,皇太極和雍正
閉關鎖國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當時由于南美發現大量銀礦,導致西方銀元嚴重貶值,而大清的銀本位貨幣制度致使外銀大量流入,若不限制外銀流入大清的經濟必然崩盤,而當時的大清并沒有現代經濟學觀念,也就不可能進行幣制改革,無奈只能關閉口岸禁止通商。這才是清朝閉關鎖國的真正原因。
乾隆在位無憂,老爹打下江山,最后讓他廢了
興于康熙,敗于乾隆,
康熙穩固帝基,雍正發展經濟,乾隆坐吃山空,嘉慶一世無功,道光軟弱無能,咸豐狼狽逃跑,同治聽他娘指使,光緒聽他阿么指使,宣統走進班房!!
康熙前面還行,后期比較空了,雍正給續了一次命,雍正可以說是清朝最好的皇帝了,乾隆這個皇帝可以說是吃老本活了一輩子,后面的都不行
興盛的開始也是衰敗的開始
康熙在位不是六十一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