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閔不克
諸葛亮在襄樊之戰中的表現的確令人懷疑,至少向劉備提出救援關羽的建議都沒有,對此眾說紛紜。夷陵之戰中劉備不帶諸葛亮出征可能出于不信任。
一、首先分析諸葛亮為什么不救關羽。
①諸葛亮對關羽的襄樊之戰選擇袖手旁觀的動機是什么?換句話說,諸葛亮有沒有袖手的動機?應該是有的,因為關羽率軍攻襄樊,違背了諸葛亮制定的發展戰略。
諸葛亮的在《隆中對》提出的戰略是,北方發生大動亂,有機可乘時,劉備集團同時出動益州和荊州兩路大軍北伐。此時關羽根本不具本的出兵條件,而且面臨兩個隱憂:1是和孫權的關系存在破裂可能,如果孫權翻臉,關羽會腹背受敵,后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2.關羽孤軍深入,失敗的風險很大。
另外一個原因屬于諸葛亮和關羽的個人恩怨,那就是關羽看不起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后,關羽對劉備和諸葛亮走得很近就發出過怨言,劉備說出“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才暫時平息了關羽的不滿。關羽的一個典型的缺點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僅看不起馬超、黃忠等武將,更看不起士大夫。
②諸葛亮袖手旁觀的表現就是沉默不言。
戰爭開始時不勸阻。
素以用兵謹慎的諸葛亮,明知關羽北伐的條件不成熟,且違背《隆中對》時制定的戰略,諸葛亮沒有盡到軍師職責,建議劉備阻止關羽出兵。關羽雖然統領荊州,如果沒有劉備的命令,作為臣的關羽敢擅自挑起戰爭?
戰爭中沒有及時建議增兵,支援關羽。
襄樊戰役開始后,曹操極為重視,不僅親自坐鎮洛陽,不僅與眾臣日夜分析前線的情況,商量對策。還不斷派出于禁、龐德、徐晃、徐商、呂建、殷署、朱蓋、張遼多批援軍。面對曹魏大軍幾乎傾巢出動,軍事態勢如此嚴重的情況下,諸葛亮在曹魏大軍幾乎傾巢出動,軍事態勢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也沒有建議劉備派兵支援。至少我們在現有的史料里沒有找到諸葛亮對襄樊之戰的只言片語。
戰爭后期沒有建議派兵救援關羽。
如果說戰爭前期關羽勢如破竹,沒有救援的必要,那么當陸遜率大軍攻占宜都、秭歸、枝江、夷道、夷陵時,劉備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逃回成都。此時劉備、諸葛亮應該了解了荊州的真實戰況,從《三國志·陸遜傳》中可知,宜都失守的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距離關羽在臨沮被馬忠生擒還有1個月的時間,如果這時諸葛亮建議劉備馬上發兵,日夜兼程也許能救回關羽。例如下令劉封派兵救援,畢竟劉封距離關羽被擒的臨沮只有幾十里地。
即使時間緊張沒有救援成功,但是畢竟派兵救了。后人沒有看到諸葛亮在這方面的任何建議,奇怪的是劉備也沒沒有派兵,面對曹操和孫權的重兵圍剿,他哪里來的自信關羽能安然無恙?蜀漢的歷史謎團真的很多。
綜上所述,在關羽面臨危機的時候,諸葛亮的確沒有救援的行動,他作為軍師在袖手旁觀。難怪國學大師章太炎說“葛氏假手于吳人,以隕關羽之命”。
二、夷陵之戰為什么不跟著出征?
劉備稱帝后不久準備發兵討伐東吳。當時劉備因為憤怒喪失了理智,誰反對處罰誰,例如:
趙云進諫勸劉備不要征伐孫權,否則會陷于膠著狀態,結果趙云被劉備發配到遠離戰場的江州。
益州從事祭酒秦宓說了一句“天時不當,必難取勝”。就被劉備送進大牢。
黃權建議劉備殿后,由他當先鋒。劉備同樣把黃權調離正面戰場。
面對劉備伐吳這件大事,丞相諸葛亮是什么表現?從《法正傳》里諸葛亮的言語判斷,他也應該是多次勸阻過的。劉備敗退到白帝時,諸葛亮嘆曰: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勸諫的結果也是遠離戰場,留守成都。
這就是夷陵之戰諸葛亮為什么沒有跟著出征的原因。
【歡迎“關注”點贊、討論。謝謝】
天要下雨,娘要出嫁。是無法改變的事
怎么說諸葛亮是忠臣,劉備死后沒有謀反,誓死效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關羽狂妄自大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曹操有一個好團隊,劉備而是有一個團伙,個人管理能力決定了一切。反之,諸葛亮的小肚雞腸為劉禪的繼位奠定了穩固的江山!
關羽不贊成劉備稱帝!還有許多原因不被外人知道而已……
劉備稱帝沒有和關羽商量過,關羽實則內心非常不舒服,第一,桃園結義三兄弟同入同出,左右不離,但大哥稱帝后,大家就有了階級之別,實質是劉備負了桃園結義的誓約,且三兄弟又是為匡扶漢室而生,大哥突然稱帝,對忠于漢朝皇帝的關羽來說,簡直就是極大的侮辱!
正常分析前方打仗 后方也得給予相應的支援 關羽攻打樊城后方明顯空虛 劉備諸葛亮按兵不動 那怕派一大將幫助鎮守荊州 也不至于荊州關羽全軍覆沒
漢壽亭侯在許田射圍時,曹操僭越受百官山呼萬歲時就準備動手殺了曹操,因為被劉備制止才沒有出手,可見關羽心中是忠于漢室的。所以對于劉備稱帝是有不滿的。
無大將,最近就劉封,孟達。
事后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