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雍正登基以前,曾做了40多年的皇子,也參與了十多年激烈的皇位之爭。在這個過程中,他的一些“藩邸”舊臣為他出謀劃策、建言獻計,立下了汗馬功勞。戴鐸就是其中的一位,被稱為是雍正的重要謀士。
(戴鐸劇照)
不過,這位對主子忠心不二的人,在雍正繼承大統后,卻沒有迎來飛黃騰達的高光時刻,反而遭到了雍正的棄用,直至最終被以貪污罪處死,這是為什么呢?
康熙共有35個皇子,活到成年的只有20個,這些人當中,能力出眾又功勛卓著者不乏其人。他們個個覬覦皇位,為能有朝一日登上大位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斗爭,上演了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好戲。
最先勝出的是皇次子胤礽,他在剛滿周歲時就被確立為皇太子,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明立的皇太子。不過,這位深得康熙寵信的皇太子,長大成人后卻乖戾暴躁、驕橫無禮、不可一世,越來越讓康熙失望。即便在此情況下,康熙也沒有放棄他,除了剪除他身邊的小人,頻繁調換東宮官員外,沒有對他采取更進一步的懲戒措施。
直到康熙47年,康熙對胤礽徹底絕望,痛下決心廢除了他,致使國之儲君一直空懸。讓諸皇子似乎看到了成為儲君的可能,從而引發血腥的太子爭奪戰。
康熙48年,皇子們爭奪太子之戰已愈演愈烈,其勢已到了無法遏制的地步。年老的康熙心力交瘁,為了避免手足相殘的局面出現,他又復立胤礽為太子,希望暫時填補儲位的空缺,平息諸子爭位之戰。
但復位之后的胤礽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害怕再次失去儲位更加瘋狂。他為了能早日登上皇位,竟然糾集舊部,勾結其黨羽對康熙不利。康熙大失所望,于康熙51年第二次廢除了他的太子之位。
康熙52年,戴鐸認為雍正的機會來了,便給他上了一封千余字的長信,對如何正確處理他和父皇的關系、如何平衡他和皇子之間的關系、如何網羅收買大臣人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并叮囑雍正道:“當此緊要之時,誠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則稍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
(雍正劇照)
戴鐸確實不愧是一個才高八斗的謀士,他叮囑雍正,處理和父皇及皇子關系時,要“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處理和大臣們之間的關系時,要“破格優禮也”,要廣結善緣,爭取眾大臣的支持。
這些建議可謂金玉良言,字字珠璣,確實是雍正爭儲的金點子。雍正也深為贊許,甚至和雍正的計劃不謀而合。
不過,雍正雖然深為贊許,但他也異常反感,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雍正比戴鐸聰明,比戴鐸的眼光更為長遠,他早就在實施爭儲的計劃了。
首先,他竭力掩藏自己的爭儲之心,將自己偽裝成與世無爭的人。在胤礽第二次被廢后,雍正就將自己包裝起來,自稱是“天下第一閑人”,終日和僧侶們廝混在一起,號稱“破塵居士”“圓明居士”,表現出一副與世無爭的面孔。其實,雍正無時無刻不在為儲君之位而努力。
其次,他竭盡所能地取得康熙的信任。雍正對康熙的脾氣十分熟悉,深諳取得康熙寵愛之道。他從胤礽的廢立中吸取了教訓,知道康熙特別討厭對權力貪婪的人,處處在康熙面前表現得謹慎小心,絲毫沒有流露出爭儲奪權之心。
即便康熙在封賜他為雍親王時,他仍然百般推辭,并站在其它被封為貝子的皇子立場著想,希望康熙能收回成命,將自己的爵位和賞賜分給其它皇子,以免“引來兄弟不睦”。
其三,雍正極為謹慎地對待其它皇子們。對威脅最大的胤禩、胤禔、胤禵、胤礽等人,雍正處處隱忍,處處表現得親切和善。康熙55年,雍正陪同康熙外出巡視,恰逢胤禩生病,雍正聽到消息后,多次奏請康熙回京探望。對于兩度廢立的胤礽,雍正對他的態度也一如既往地尊敬。甚至在胤礽二度被廢時,他還心急火燎地上奏康熙,希望盡快恢復他的太子之位,以固國本。
(九子奪嫡)
當然了,對于大臣們,雍正也是極盡籠絡,希望他們為其所用,為自己暗中蓄力。禮部侍郎蔡珽是一個小心謹慎之人,從不輕易卷入皇子們的儲位之爭中,雍正為了拉攏他,派手下去請他赴宴,蔡珽深知康熙厭惡官員和皇子們結黨營私,婉拒了雍正的請求。
雍正見蔡珽不肯前來,又派年羹堯出面,但蔡珽依然不買年大將軍的賬,雍正只好暫時作罷。直到最后,雍正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見到了蔡珽,雙方在一番推心置腹的深入交談后,蔡珽馬上成為了他的心腹。
那么,既然雍正的奪儲方略幾乎,和戴鐸的計劃如出一轍,他又為何會對戴鐸如此反感呢?
這是因為雍正害怕戴鐸泄露天機,害怕他的心思被別人窺破,而戴鐸不但窺破了雍正的計劃,還將這些想法寫成了文字,當然會引發雍正的反感了。
于是,雍正在讀了戴鐸的來信后,馬上回復他道:“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況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圖之舉乎?”意思是說,你說得很好,但對我沒用,我根本就沒有爭儲之心。
最后,雍正不忘反復叮嚀戴鐸“凡此等居心語言,切不可動,慎之,慎之”。話說白了就是,你閉嘴吧,別再泄露天機了!
不久后,雍正就找了一個借口,將戴鐸調離京城,發配到福建一帶任職道臺,以免他禍從口出,壞了雍正的大事。此后,戴鐸還三番兩次地耐心請求調回京城,雍正都拒絕了。
一直等到雍正繼位后,戴鐸都沒能飛黃騰達,反而被雍正發配到年羹堯的軍隊里。之所以將他“發放與年羹堯軍前效力”,是因為他們二人都是雍正奪位的知情人,要讓他們互相監督。
此招果然奏效,不久后,年羹堯就舉報了戴鐸私藏當年雍正的密折一事,讓雍正抓住了把柄,最終以“貪污”為名,將戴鐸處死了。
可惜戴鐸一世聰明,卻最終死在了自己的小聰明上。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胤禛,正直,干事,廉潔。
天機不可泄露
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第N個楊修[流淚][流淚][流淚]
頗有心計的雍正帝,此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歷史有很多相似點,比如明朝朱棣傳位給朱高熾的目的看中的是有個好孫子朱瞻基,康熙傳給雍正是看中好孫子乾隆,等于隔代傳父憑子貴,父親沾了兒子的光!
康熙老年糊涂了,致使自己犯下大錯特錯,就是沒有選擇對接班人。\n最大的惡果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大多數都被雍正殺的殺,關的關,那么凄慘結局。
鄔先生的劇照寫成戴鐸,你的心有多大,認真點好嗎
我怎么覺得雍正確實沒想過爭皇位,說雍正韜光養晦,那只是站在上帝視角,在太子被廢那個當口,誰不爭先,一旦得逞,雍正還能再等幾十年?雍正應該就是無心插柳,理由是康熙留下的江山問題不少,雍正在位十三年所作所為可以預見,他必須這么做不可,雍正不會費勁心機去爭一個這樣的皇帝,簡直是受罪。非要說陰謀論那就換個思路,康熙真的就不會和繼位人囑托一二?真的像歷史,像電視劇一樣,留個詔書,就由他去了?那個可是傳家的兒子,所以真相是太子第二次被廢不久,雍正就已經知道自己是真命天子,韜光養晦也是康熙交代,雍正不需要爭皇位,爭皇位的都是白費勁,也就是說,這個戴鐸很聰明,但是還不夠聰明。(好可怕,九子奪嫡可能只是一場鬧劇,雍正實際上是個保送皇帝)
戴恃一點文人的小聰明,企圖為帝王師,結果是投機不成反誤了自己性命。民國的楊永泰與其是一路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