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您提到古代打仗的問題,那么我們就針對古代(而非近代)戰爭作分析。
首先,您的問題中“古代打仗死亡率高”,“第一排的人不逃跑”,這兩句都有值得商榷之處。
古代打仗的死亡率并不高,如果不算戰勝后屠殺俘虜的話。
而是否逃跑,也不可以一概而論。一般來說精兵、將領、親兵往往不逃,而普通士兵逃跑的很多。
以大陸為例,春秋時候戰爭,沖最前面的是戰車兵,戰車上的勇士不是貴族就是士人,都是重諾輕生死的,沖過去敢玩命。而下面的步兵多數就是普通國民,跟著湊個熱鬧,一般都很少玩命上,戰車兵敗了就跟著逃。所以春秋戰爭死亡率不高。
到戰國,步兵為主,這時候除了精銳訓練的軍隊,大部分強征來的其實是很容易潰敗的。所以,秦人才能經常這么大砍大殺。而秦人之所以亡命,很簡單,殺敵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
此后大陸古代的戰爭,除了少數精兵外,大部分戰爭,真正決定軍隊戰斗力的是主將的親兵和標營。這些人平時和主將關系密切,拿了高薪,都是專門訓練的亡命之徒,當然不逃跑了。軍隊中其余大比例都是烏合之眾,屬于能勝不能敗的,一旦戰局不利,他們逃跑的不在少數。
再以西方為例,無論是馬其頓軍團還是古羅馬軍團,只要保持陣型,前排的傷亡其實并不大。擅自在戰爭中逃亡的士兵,可能遭到軍法處斬。但一旦方陣被擊潰,那么逃不逃都是一個死了。
總之,古代打仗士兵不逃,首先是有軍法監守。其次,多數情況下如果我方戰局有利,那么士兵死亡率并不高。而一旦我軍戰局不利,死亡率上來了,很多士兵是會逃亡的。有趣的是,這時候后排逃亡的往往比第一排還多。因為第一排逃也沒處逃,轉身逃把后背亮給敵人,死得更快,有時候還不如繼續玩命,拉個墊背呢。那些在戰局不利下還能堅持的,往往是經過專門訓練的精兵或者親衛隊,他們的不逃也是有合理解釋的。
好的!// @醉心180128508: 開玩笑,禮儀之邦不是說著玩的,去看看夏商的歷史會有收獲的 // @木子李1982: 是這樣!商紂王那時的臨陣倒戈除了他暴虐無道以為和這也有關系,全是奴隸,誰他媽玩命干啊?誰占優勢跟誰混! // @玉之城: 記得哪個史學家說過,在春秋,打仗的都是貴族,他們有矛盾甲胄和車馬。老百姓出征衣服武器都是自備的,有拿鐮刀,鋤頭,棍子石頭的,反正拿什么都有,百姓的作用就是充人數的,沒事就助助陣喊幾嗓子,貴族一旦戰敗他們就撒丫子了。
分析得好。
春秋打仗死人確實少,但戰國就禮樂崩壞了,打仗以殲滅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