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代窮知識分子也能妻妾成群?誰愿嫁他?如何養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第8575條回答。

這是一種誤解。

因為古代家里的妾,基本是不可能出門工作的。

換句話說,妾是主人養的。

那么,你納妾就得有實力,沒實力就不可能納妾,因為根本養不活,妾也不可能跟著你。

很多人有種誤解,認為古代人人可以納妾。

其實這就像今天中東一樣,雖然教法規定男人可以娶4個老婆,但百分之九十幾的男人仍然是一夫一妻。

不是說他們不想娶4個妻子,因為沒有這種經濟實力。

古代也是如此。

能夠納妾的人,都是有一定實力的,至少也是中產。

大家看《儒林外史》,里面那個非常富裕,家里有幾十萬兩白銀的嚴監生,也不過一妻一妾而已。而且還是因為妻子不能生育,他才納妾。

很多人說什么窮秀才,窮秀才。

這也是一個誤解。

確實,古代有一些知識分子出身貧寒,依靠科舉考試出頭的。

但這些是少數的少數,甚至可以說鳳毛麟角。

而科舉考試的絕大部分勝利者,都是家境富裕至少是中產階級、富農家庭的孩子。

為什么?

因為古代教育可不是義務教育,不免費。

在古代,負擔一個孩子上私塾到能夠參加科舉考試,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需要家庭承擔教育費用。

隨后,要讓孩子去參加繁雜、漫長的科舉考試,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及大體脫產備考,也需要不少錢。

大家知道洪秀全為什么一度精神失常嗎?

就是因為他聰明很聰明,是家里唯一的希望,讓他去讀書。

結果他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后已經是25歲了,在古代已經是成家立業多年的年齡了,他還一事無成,弟弟妹妹還因此放棄求學。

由于覺得讓家里人失望,洪秀全心理壓力太大,由此得病。

所以,古代的讀書人家里其實條件大多不錯。

如果在鄉下,秀才多是地主家的孩子,至少也是富農家,中農孩子一般不識字,貧農就更別說了。

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魯鎮的秀才趙秀才,就是趙地主家的兒子。

如果在城里也是一樣,秀才至少也出自小康人家,而更多的是富戶。

這樣人家,納妾是有經濟實力的,也是順理成章的。

窮秀才,有老婆就不錯了。

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你怎么知道窮?

  2. 現在義務教育//@沒戶口的馬: 說得現在上學好象不花錢似的,現在供一個學生也很吃力供兩個就呂扒一層皮

  3. 任何年代都一樣,討幾個老婆都是要有實力的。非洲一頭牛換1個老婆,十頭換十個,大部分都沒有這么多牛。現在大陸的年輕人壓力山大,結婚房子1百萬左右,車子10萬左右,彩禮20萬左右,請酒20萬左右。一圈下來,兩眼都是黑圈。

  4. 說得現在上學好象不花錢似的,現在供一個學生也很吃力供兩個就呂扒一層皮

  5. 現在還有不識字的嗎?!\n在解放前90%的人是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