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鐵木真當年傳位嫡三子窩闊臺,而忽必烈的父親乃是拖雷,按理來說忽必烈是沒有機會掌握蒙古,最終建立元王朝的,但命運總是充滿意外和巧合。
汗王正統,從窩闊臺世系轉移到拖雷世系
按照蒙古的傳統,采取的是幼子守灶制度,也就是家業留給正妻所生的幼子,成吉思汗晚年卻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個傳統,將汗王之位傳給正妻孛兒帖所生的第三子窩闊臺,然而對于小兒子拖雷,成吉思汗則將絕大多數的軍隊、百姓和財產留給了他。
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怪異的局面,窩闊臺成為了大汗,可實力最強的卻是拖雷,如此一來,蒙古黃金家族內部陷入了一場猛烈的紛爭之中,尤其是拖雷和窩闊臺相繼離世之后。
窩闊臺駕崩之后,其長子貴由繼位,其正妻乃馬真后臨朝稱制攝政,結果當時的蒙古帝國諸王紛紛倒戈,庫里勒臺大會召開之后,拖雷之子蒙哥繼承汗王之位,蒙古汗王一脈正式從窩闊臺世系轉移到了拖雷家族,而這也給了后來的忽必烈成為家族繼承者很大的機會。
長兄早亡,汗王之位再次生變
南宋開慶元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伐宋朝的時候,意外死在了釣魚城,而此事件成為了整個亞歐大陸的一個巨大的命運轉折,由于蒙哥是突然駕崩,其生前并沒有指定好繼承人,其死后引起蒙古諸王爭位,遠征在外的各支王公紛紛回撤,準備爭奪汗王之位。
當時,可以作為蒙哥繼承人的主要有兩派,一邊是他的同母弟弟,也就是忽必烈等人,另一邊是他自己的親兒子,也就是斑禿等人。
蒙古不同于中原,并沒有硬性的兄終弟及與子承父業的傳統,而是能者為王,相對于蒙哥那些尚未成才的兒子,其正值壯年的弟弟們,自然更加具有優勢,當時,蒙哥的三個親弟弟都已經過了四十歲,還輪不到一群毛頭小子爭位。
由于蒙哥在南征之前,讓其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哈拉和林,所以其擁有很大的優勢,至于忽必烈與旭烈兀,都有各自的難處。
旭烈兀,當時仍舊在西征的途中,已經占據了幾乎整個西南亞洲,即將揮鞭西奈半島兵發埃及非洲,結果蒙哥的死訊傳來,讓其停止了征程。
當時的忽必烈處境算是很差的,蒙哥繼位之初曾讓忽必烈總領漠南,而忽必烈在征伐中原、大理的時候戰功赫赫,又親近中原的漢人士族,統轄地區發展得相當好,但這也引起了反對漢法的蒙古貴族的反對與蒙哥的猜忌。
蒙哥本身就個性鮮明,自稱“遵祖宗之法,不蹈襲他國所為”,對于漢法向來就不屑一顧,對于重視漢法的忽必烈也是愈發猜忌,對忽必烈得到中土人心甚為不滿。
汗庭諸臣向蒙哥陳述忽必烈的兩大罪狀:
- 一,為中土地方臣民都翕然歸心,稱忽必烈為賢王;
- 二,王府諸臣擅權,做法超出之前“唯掌軍事”的許諾。
西元1257年,蒙哥派遣親信大臣阿藍答兒與劉太平,南下鉤考京兆與河南的稅賦,阿藍答兒的鉤考極其嚴酷,而這實際上也是對于忽必烈總領漠南的一次整飭,鉤考的同屬,蒙哥撤銷了忽必烈王府在當地設置的經略司、宣撫司等機構,削掉了忽必烈的兵權。
《元朝名臣事略》記載:丁巳,丞相阿藍答兒會計陜西、河南,罷宣撫司……歲丁巳,宗親間之,遂解兵柄它王,遣阿藍答兒至京兆……明年,世祖身至帝所,命下而事始緩,猶杖兵民諸官,凡昔所置諸司皆廢。
忽必烈手下眾人,也大多都難逃災厄,面對蒙哥的步步緊逼,忽必烈只能退讓,接受謀士姚樞的建議,留下了所有家眷親自前往哈拉和林覲見蒙哥。而蒙哥見到弟弟遵循自己的命令,只身前來轉怒為喜,宴會之后,蒙哥的態度有所緩和。
《元史》記載:又酌之三至,帝泫然,上亦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
不過,這場宴飲結束后,忽必烈雖然躲過一劫,但依舊被削去了所有實權,而且被蒙哥借口其身子不好需要休養,留在了漠北草原,直到很久之后,忽必烈才重新被啟用,返回到了蒙古南征的大軍之中,蒙哥駕崩的時候,忽必烈正行軍至汝南。
三兄弟里,勢力最弱的忽必烈是最先直到蒙哥死訊的,不過起初他從被俘宋軍口中得知蒙哥死在釣魚城的消息,還以為是謠傳,之后在其乳母派來的密使那里得到了驗證,蒙哥的乳母也是拖雷的庶妃,而其所生之子木哥與忽必烈關系非常親密,并且,當時掌握蒙哥大軍北撤指揮權的人,正是木哥。
面對空出來的汗位,忽必烈、旭烈兀與阿里不哥三人自然都是有所圖謀。
深謀遠慮力挽狂瀾,正式稱汗
毫無疑問,三人之中忽必烈手中握有的力量其實是最弱的,而且按照當時的局面,忽必烈驟然北返爭位,也沒有名分,也沒什么功績,即便是召開庫里勒臺大會,被蒙古諸王推選為新的大汗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思忖再三,忽必烈決定按照蒙哥原本的計劃繼續南征攻打鄂州。
- 一來,表現自己對于繼承蒙哥大汗的遺志的態度;
- 二來,忽必烈的繼續南征,為后撤的蒙古其他大軍斷后,極大提升了忽必烈的形象。
而這也不僅僅是忽必烈為面子考慮的計劃,南下的忽必烈直接渡過了長江,與從廣西北上的兀良合臺的大軍呈匯合之勢,而看到忽必烈行動的蒙古各地其他大軍,也隨之相應,木華黎家族的忽林池率領札剌亦兒大軍橫渡長江,前往馳援忽必烈。
最終形成的局面,變成了強大的弘吉剌部與札剌亦兒部都站在了忽必烈一邊,而塔察兒等東部左翼諸弟兀魯斯,也紛紛有意與忽必烈匯合,因為當年南征時期,塔察兒部表現不好,屢屢受到蒙哥的訓斥,對蒙哥有很強的抵觸。
忽必烈在南征的時候,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則已經開始為登臨汗王之位做準備了,阿里不哥一方面向蒙古帝國之下各部發布蒙哥葬禮的消息,召集相關人員,一方面不斷增強兵力。
而蒙哥的親信阿藍答兒則趁機前往忽必烈封地開平附近,威脅到了開平的安危,好在忽必烈的妻子察必臨危不懼,一邊與阿藍答兒虛與委蛇,一邊派脫歡給忽必烈送信,讓其速還。
最終,忽必烈與宋朝議和,率軍北返,其抵達燕京后先發制人,在東道諸王與自家親貴的支持下,于1260年在開平召開庫里勒臺大會,正式登上蒙古大汗之位。
而在忽必烈稱汗的第二個月,阿里不哥在蒙古守舊勛貴與蒙哥的遺臣支持下,在哈拉和林召開庫里勒臺大會,同樣稱汗。
如此,蒙古出現兩位汗王并立局面。
按照蒙古的傳統,為先可汗操辦喪儀,并且在本土召開庫里勒臺大會的才是正統,那么就是阿里不哥,至于在草原東南一角稱帝,也沒出席先王喪儀的忽必烈,其實只是個叛逆,也因此阿里不哥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建立元朝,成為獨一無二的正統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蒙古其他諸王也并沒有閑著。
成吉思汗長子術赤一脈的別爾哥汗,雖然并沒有參加阿里不哥召開的庫里勒臺大會,但明確表示支持阿里不哥。而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一脈的實際當家者木八剌沙汗,態度有些其他,他們表示會無條件支持蒙哥的決定,可蒙哥生前并沒有明確繼承人。
三兄弟之中的旭烈兀,聽聞蒙哥的死訊后撤軍東歸,本來也打算染指汗王之位,可剛抵達伊朗高原的大不里士,就聽到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雙雙登基的消息,旭烈兀也干脆放棄了對蒙古大汗之位的爭搶,直接在西南亞洲構建了著名的伊兒汗國,自立為汗王。
不過,旭烈兀留守封地并未西征的嫡子木木忽兒,則是參加了阿里不哥的登基慶典。
至于窩闊臺一脈,有些支持忽必烈,有些支持拖雷,弄得一團亂。
其他方面,支持忽必烈的有合丹汗、闊端之子只必帖木兒、東道諸弟兀魯斯,支持阿里不哥的是海都汗、蒙哥諸子與其后妃家族,貴由汗的兒子則保持中立。
雖然看上去勢均力敵,但兩人背后依靠的力量相差很大,因為忽必烈畢竟屬于“叛”,支持他自然要有很大的風險,所以必須成功,否則大禍臨頭,可支持阿里不哥的人,絕大多數其實也就是口頭支持,其實都是在觀望,即便阿里不哥失敗了,他們還能掉頭,根本沒所謂。
1260年,陜川爭奪戰爆發。
蒙哥原屬大軍退守六盤山,阿里不哥派阿藍答兒接管其中的精銳,而忽必烈也派人趕赴六盤山爭奪,最終,忽必烈聯合窩闊臺系中的支持者、河西諸王等,擊敗親近阿里不哥的渾都海,誅滅阿藍答兒,蒙哥南征大軍中的精銳,絕大多數落入忽必烈之手。
而獲勝后的忽必烈,北上攻伐哈拉和林,擊潰阿里不哥的大軍,最終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讓移相哥駐守哈拉和林,自己折返開平。
結果,得以喘息的阿里不哥,借其妻族斡亦剌惕部的支持卷土重來,偷襲哈拉和林并且成功,然而阿里不哥的力量與忽必烈相差太大,忽必烈將其圍困,使得阿里不哥只能向西部的蒙古諸汗求援。
原本,察合臺汗國的木八剌沙母子都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可阿里不哥為了自己的利益,想讓個更貼心的人去接管察合臺汗國,所以他派去了心腹阿魯忽。
阿魯忽乃是察合臺的孫子,拜答里的兒子,其帶著阿里不哥的旨意接任察合臺汗國大汗之位以后,又受其旨意前往河中地區布防,并且征集足夠的糧餉,沒想到阿魯忽不愿繼續聽從阿里不哥的使喚,直接反叛,投向了忽必烈一方。
聽聞阿魯忽反叛,被忽必烈打得殘喘的阿里不哥,竟然帶著余下部眾西征,擊潰了阿魯忽,同時處決了所有察合臺汗國的降將士兵。
按照蒙古人爭位的傳統,也都是同室操戈,并不牽扯外人,即便誅滅也只是當事人,涉及子孫的都極其罕見,很顯然,阿里不哥的做法盡失人心。由于阿里不哥的行徑,使得那些原本處于觀望態度的諸王,紛紛倒向忽必烈,形勢徹底逆轉,最終,孤立無援的阿里不哥正式率眾向忽必烈投降。
1271年,大局已定,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義,定國號為“大元”,其尊號由蒙古大汗變為大元皇帝,元朝自此鼎定,忽必烈成為元朝建立者。
忽必烈能夠成為最終勝出,成為蒙古大汗與元朝的建立者,關鍵在于:
- 第一,深得人心,忽必烈雖是蒙古人,但在中原經略多年,重漢法,與只知蠻力的蒙古其他勛貴有很大的不同;
- 第二,戰略正確,無論是面對蒙哥的刁難還是在與阿里不哥的爭位過程中,忽必烈都接受了謀士們的正確建議,最終得以扭轉形勢;
- 第三,隊友給力,對手連出昏招,忽必烈的身邊有大量的能人,而忽必烈也善于接受意見為己所用,而阿里不哥等太過自負草率,行動中接連失誤。
忽必烈之父當年也并非汗位繼承人,忽必烈本人也并非如此,能夠脫穎而出,既是種種機遇下的巧合,也是忽必烈本身能力突出的必然。
如果不是繼承帝位造成皇族內訌分裂,蒙古鐵騎就真的征服統一亞歐大陸了。
忽必烈是元朝的皇帝,不是統領所有蒙古的大汗,實際是分裂狀態
趁蒙哥汗死,蒙古諸王爭汗,南宋竟無作為。兩百多年的趙家皇帝無一血性只有靖康之恥。黃袍加身欺侮孤寡宋太祖真不配為千古一帝
忽必烈從來都不是蒙古大汗,他只是元朝的皇帝
成吉思汗也是一個神人思想,給人家君王,不給人家兵權,沒有兵權王,有幾個好過了,大爭之世[捂臉][捂臉][捂臉]
天龍掃地僧說過越厲害的武功會帶來越大的戾氣,需要越高深的佛法化解。蒙古就是個野蠻民族,得益于馬背的短暫優勢,橫掃世界,卻沒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給世界帶來的只是邪惡和災難。也給自己民族帶來永無希望的現狀。
所以元朝就不是漢文明,包括后來的清朝
斑禿[捂臉][捂臉][捂臉]
蒙古習俗幼子守灶制,怎么說都是阿里不哥繼承合乎蒙古傳統習俗,所以剛開始支持阿里不哥的人比忽必烈多,可是阿里不哥不是忽必烈的對手,最終失敗了,其后蒙古黃金家族的內部就爭權奪利走向了覆滅,術赤一系的后人別兒哥汗與旭烈兀汗干了起來,沒有了先祖成吉思汗時候團結一致,對外南征北戰的時候。內部打的不可開交這也是逃脫不了的規律,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都是這樣。
忽必烈繼位之后 蒙古帝國 正式分裂[捂臉][捂臉][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