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提出戶部欠款可以緩交,真的是康熙帝默許的嗎?對此你怎么看?

《雍正王朝》中,雍正奉命追比戶部欠款的過程可謂是舉步維艱,各種手段用盡也僅僅是追回了三分之一的欠款,并且還出現了魏東亭自盡謝罪,十阿哥胤䄉帶領官員們當街變賣家當,以及一眾老臣跑到康熙訴苦等一系列突發狀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子胤礽來到了戶部,當眾提出了分兩年還清欠款的方案,引得在場百官們的拍手稱快,只留的雍正一人獨自郁悶。

當然,此時郁悶的不僅僅是負責追比欠款的雍正,還有康熙皇帝本人。因為在他看來,胤礽此舉非但是沒有領會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還徹底打亂了他原本的計劃和康熙,而康熙對于胤礽的失望之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此番追比戶部欠款,康熙的態度是最為堅決的。

黃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災患,兩岸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可朝廷卻不能在第一時間拿出錢來救濟,只得靠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籌款,才最終順利度過了這場危機。然而,造成這一窘境的根本原因,便是國庫被大大小小的官員們給“借”空了,這才有了康熙在面對災患時的束手無策。

所以,從康熙的本意來說,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國庫外借的銀兩能夠被追回,從而使得國庫就此充盈起來,以應對危局。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康熙才會在向雍正進行辦差叮囑時強調,希望他來做一介“孤臣”。

當然,康熙這個“孤臣”,實際上是包含了兩層含義。

其一,就是讓雍正明白“臣”的真正價值所在。

那就是作為兒子要對父親康熙盡孝,而作為臣子,也要為朝廷和國家盡忠,所以應該把整個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時摒棄掉其他的利益關系的干擾,從而認認真真的為康熙辦差,為朝廷和國家辦事。

其二,他還要讓雍正明白“孤”的真正內涵。

所謂“孤”,并不僅僅是“孤獨”,同時還有著“獨立”和“堅持自我”的意思。康熙這也是希望雍正能夠不結黨、不徇私,一切以大局為重,不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同時也要排除掉外界的干擾,只要是對國家、對朝廷有利的事情,就應該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

康熙這樣說,可以說是將他的想法表達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不要有所顧忌,更不要擔心得罪人,而是要認認真真的將追比欠款的這件差事辦好,這才是康熙所最關心,也是最在乎的事情。

而在這之后,康熙在對于兩件突發事情的處理上,進一步表明了自己這樣的想法。

這第一件事情就是魏東亭之死。

魏東亭與康熙相伴長大,又在之后的“智擒鰲拜”中立有大功,并且他為康熙鎮守兩江地區數十年,不僅在朝中享有極高的聲望和地位,就連康熙皇帝的眾位皇子們也對其是禮敬有加。可就是這樣一位與康熙皇帝極為密切的人,康熙皇帝都沒有對其網開一面,也沒有向雍正進行任何的交代和暗示,最終導致了魏東亭的自盡。而在魏東亭死后,康熙則用自己的體己銀子為魏東亭還上了欠款,并為其舉辦了隆重的喪事。

康熙此舉無疑就是在暗示眾人,不管有多高的職務,多大的功勛,只要拖欠了國庫的銀兩,都要如數奉還,誰都沒有例外。

第二件事情就是康熙主動替老功臣們還賬了。

一眾老臣,結伴來到康熙所在的暢春園,目的自然是向康熙哭窮,當然,康熙也沒有怪罪他們,因為康熙知道,不同于其他那些通過挪借國庫銀兩牟取暴利的官員,這些人是真窮,而他們之所以挪借國庫的銀兩也確實是因為生活所迫,屬于無奈之下的舉動。

當然,造成這一狀況,康熙也是難辭其咎的。一方面,這些官員不貪不占,出現生活窘迫的局面就是因為俸祿太低,不足以維系生活;而另一方面,也是官場上普遍的奢靡之風所致。而這些都與康熙的疏忽密不可分。況且,此時的康熙已經失去了魏東亭,他也不希望因為逼債過緊,再讓這些“老家伙們”出現什么意外,所以康熙再一次動用自己的體己銀子為這些老功臣們還了賬。

實際上,康熙之所以要如此,也是希望讓這些老功臣們能夠主動還款,從而做出表率和榜樣,從而引導那些尚未還清欠款,并且有能力償還的官員,盡快填補國庫的虧空。

綜上所述,從康熙在追比戶部欠款前后這一系列的舉動來看,康熙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方法,就是要將欠款追回,從而讓國庫充盈起來。

然而,康熙的這一想法,卻因為太子胤礽極為荒唐的處理方案而徹底落空了。

太子胤礽沒有領會康熙的意思,導致康熙計劃的功虧一簣。

太子胤礽,是國庫最大的“債戶”,前前后后共欠了國庫將近五十萬兩的白銀,而為了能夠償還這筆欠款,胤礽竟然利用職權,擅自賣官鬻爵,而這件事情最終也為康熙所知。

不過對于此,康熙并沒有責罵胤礽,同時也沒有叫停這次官員的任用,反而是予以了批準。

康熙這樣做首要的目的自然是維護胤礽的顏面和威信,如果太子賣官鬻爵的事情一旦曝光,那么不僅僅是胤礽的儲君之位不保,就連康熙的皇權威嚴也會因為這樁“丑聞”而遭受巨大的打擊。所以,本著“兩權相害取其輕”的原則,康熙并沒有追究此事,當然,康熙這也是給足了胤礽面子。

除此之外,康熙實際上也是在借這件事情在暗示胤礽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國庫充盈起來。

胤礽作為太子,雖然用了這樣的手段來換取銀兩,但終歸是還清了戶部的欠款,既解決了眼前的燃眉之急,同時也算是給官員和皇子們做了榜樣。至于之后的事情該如何處理,康熙暫時還沒有想好,但是從當下的局面來看,也只能先照此行事了。

之后,康熙便和胤礽談及到了此次追比戶部欠款的事情。

“朕真的不明白,‘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做起來都會這樣子難辦?居然還有這么多人以死抗爭!你說,我大清的官員真的都窮到了這個地步?我真的擔心哪,這個追債再追下去還會出現一些什么意料不到的事情。”

然而,胤礽的回答卻令康熙極為不滿。

“皇阿瑪圣明,追比國庫欠款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要說弄到如今這個局面都只怪四弟做事太操切了點。再加上他舉薦的那個田文鏡更是性格乖僻,不通人情天理,把一件原本可以慢慢辦的事情給弄砸了。”

可以說,胤礽的這番回答,說明他完全沒有理解康熙的急迫,更是在推卸責任,所以康熙這才不露聲色,心中卻暗暗在想:

“這就是我一手培養的太子?這就是我大清將來的皇帝嗎?”

于是,康熙又對胤礽說道:

“你是太子,臣下做的事情哪兒不對,你應該多管管。”

按照康熙的本意,這里的“臣下”并不是指雍正和田文鏡,而是指那些暴力對抗還款的皇子和官員們,包括十阿哥胤䄉以及其他靠著挪借戶部銀兩謀利的官員們。

然而,胤礽卻將其理解為康熙這是在說雍正,是在批評雍正等人的辦事不力。

于是,這才有了胤礽前往戶部,不僅阻止了老功臣們用康熙的體己銀子還款,更是提出了分兩年還清戶部欠款的方案,雍正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事也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在之后的朝會上,康熙說道:

“朕還能有什么話說。”

康熙正是通過這樣一句話,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無奈,以及對于太子胤礽的極度失望。畢竟,康熙此前的想法就此全部落空不說,還搭上了自己的“老伙計”魏東亭,同時也極大的挫傷了雍正等人的辦差積極性。可康熙為了維護太子胤礽的地位和顏面,也只得壓抑住自己的怒火,同意了胤礽的方案。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庫空虛的狀況沒有得到改變,依舊是捉襟見肘,以至于康熙之后做什么事情都要謹小慎微,對此主管戶部的皇子雍正也是抱怨不斷但卻無可奈何。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拜太子胤礽所賜。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