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寶地,在千百年前卻可能是讓人聞風喪膽的蠻荒之地,比如今天風景如畫的海南,隋唐都是用來流放貶謫之人的。越南紅河三角洲如今的確豐饒肥沃,是越南兩大米倉之一,可幾百年前卻是叢林密布險象環生,與當時的中原相比,壓根兒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明朝永樂年間,越南北部繼唐末之后再次歸于中原王朝,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然而僅僅20多年就被裁撤。明朝放棄這里,一來迫于北方的威脅,二來因為當時的交趾的確無法給明朝帶來足夠好處,使明朝常年都在做賠本買賣。加上明宣宗朱瞻基的性格使然,明朝撤出交趾也成了必然。
從秦朝征辟嶺南設立郡縣開始,如今的越南北部就長期歸于中原王朝的領地范圍,即便當年東晉沒落也未放棄。然而唐朝之后,越北的藩鎮趁機脫離,從此自成一邦,就算后來的元朝,當時的蒙古鐵騎橫掃四海,也都在越南碰了釘子。而脫離中原的歲月中,越人逐漸形成了區別于中土的風俗與文化,與中原實際上也并不算親近。
明朝初期,因為當時越南陳朝被篡滅而亂,胡朝侵擾南部的占城國,明朝作為宗主派兵滅胡朝之后,正式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所有規制與中原相同,并且開始移風易俗進行教化。不過這次時隔數百年的再次北歸,卻也是在走鋼絲,有很多的相關隱患,明朝在交趾的統治實際上并不安穩。
秦始皇滅六國后,開始書同文車同軌,明朝對于交趾自然也是如此。明朝原本的希望是想將交趾變成與內地諸司相同的郡縣,可在實際操作中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明朝派去當地的吏員,都是懷揣發財心思,瘋狂壓榨土著越人,引起當地越人的激烈反抗。明朝的移風易俗非但沒有讓越人親近,反而催生了大量矛盾。
如今地處熱帶的紅河三角洲的確是土地肥沃水熱充足,出產大量的糧食,的確是塊寶地。然而幾百年前,越北地方叢林密布人煙稀少,茂密的雨林之中各種猛獸毒蟲橫行,大量山林瘴氣隨處彌漫,環境非常惡劣。與此同時,越北當時生產力極度落后,所以物產也非常有限,上繳稅賦很少。明朝統治期間投入與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一直都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南征北戰又派遣鄭和下西洋,的確是一片非常繁榮的景象,不過也埋下了禍根。成祖發動靖難之變時抽調大量北方衛所精銳,使得邊地空虛,遷都北京之后,漠北的威脅仍舊存在。由于北界大幅萎縮,原本在客廳的京師變成了門口,雖美其名曰“天子守國門”,但無法改變事實。相對于漠北騎兵的強大威脅,明朝在交趾投入大量財力物力與兵力顯得非常不明智,有點本末倒置。
明宣宗朱瞻基從小受到儒家“在德不在險”的思想教化,加上明太祖有“不征之國”的祖訓,所以一直都有放棄交趾的心思。永樂朝與仁宗時期,大規模用兵以及下西洋活動,明朝錢袋子已經相當緊了。從當時的角度來看,花大力氣大代價堅守在交趾,非但沒有多少好處,的確還會成為明朝巨大的拖累,雖然丟了可惜,但不丟又實在不劃算,權衡之下只能丟。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明朝放棄交趾在我們看來的確是可惜,可在當時也并不算是失算。
漢唐管了上千年都沒事,到了明朝就送給你都不要.明朝丟掉的土地不是一點點
就因為你大唐喜歡用外族人,搞得天下大亂,結果東南亞半島丟了幾百年已經形成獨立的民族意識了,明朝好不容易收回來結果叛亂不斷,根本難以有效統治,還送給你呢,笑死人了,鼎盛時期的清朝連緬甸都打不過,可見征服的難度,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唐末
越南北部應該是傳統中原丟失的唯一土地。
如果越南北部歸屬中國,估計省份的簡稱不會是“越”。省名會叫廣南省,簡稱會是“交”或者“順”。但我發現中國網民多數能留意到越南是中國故土,卻留意不到緬甸。其實緬甸和越南特別像,也是幾千年的中國故土,如果你要說緬甸南部從來都不是中國故土,通過這個“證據”來作籍口,那麼你仔細想想,越南南部又何嘗成為中國故土呢?————你想用來證明越南是中國故土的所有證據,都可以證明緬甸也是中國故土,除非你放棄證明越南是中國故土。
只要明朝鑒定決心,兩百年足夠控制整個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都是儒家守土保守觀念使大陸在近代失去了擴張強大的機會!
朱瞻基就是富二代、輕易丟交趾就是敗家子,還詭稱仁宣之治,給后世皇帝帶了一個壞頭。老爸朱棣才是真英雄,南打越南、北征漠北,下西洋直達非洲,傳我中華文化、功勛彪炳,立下萬世之功。[酷拽]
占領新疆比安南難多了,清末多么艱難都沒放棄,明朝朱瞻基號稱明君卻放棄了安南,真是可惜
紅河三角洲
如果安南歸屬中華,將會出現比桂軍更彪悍的越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