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互保”的叫法跟“清君側”一樣,其實是一塊遮羞布,扯下它的面紗,本質上是東南各省的大佬們,把慈禧的圣旨當馬糞紙,公開宣布不跟清廷玩了!
在中央集權和君主獨裁達到頂峰的清王朝,怎么會出現“藩鎮割據”?事態平息后,老佛爺又怎么會對簽訂《東南保護約款》的南方督撫們沒有任何處罰呢?
東南互保事件始末
戊戌變法后,慈禧立溥儁為大阿哥,準備廢掉光緒帝。讓慈禧頗感意外的是,列強對此提出異議,表示只認同光緒。在列強槍炮的壓力下,慈禧被迫終止廢帝計劃。
這件事讓慈禧很惱火,我們大清國家里的事,誰當老大本是我老太婆做主,你們一群強盜偏要橫插一杠子,愣誰都憋不住窩火。
碰巧那幾年義和團鬧得熱火朝天,以載漪、剛毅、毓賢為首的激進派,給慈禧提了個建議:義和團是民間組織,這群人刀槍不入,何不利用他們跟洋人干?
帝國最高決策者慈禧,頭腦早已不清醒,居然接受了建議,縱容和支持義和團,大肆截殺包括外交官、商人、傳教士在內的眾多洋人,鐵路、教堂、使館被大量破壞和焚毀。
列強哪受過這個氣,他們組成八國聯軍,以保護僑民安全為由,炮轟大沽口,從天津一直打到北京。慈禧這個低能兒,做出了她后悔終生的決定:對英、法、德等十一國宣戰,號令全國人民殺洋人。
當慈禧的圣旨到達東南諸省時,令人瞠目結舌的事發生了。兩廣總督李鴻章回電:“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湖廣總督張之洞更是大罵,這老寡婦要駭她一下,回電:“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除了李張二人,還有兩江總督劉坤一、郵政大臣盛宣懷、閩浙總督許應骙、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廣東巡撫德壽,都發表聲明:亂民不可用、 邪術不可信, 兵釁不可開!
意思很清晰,朝廷勾連義和團對抗洋人,是“亂命”,是奸臣“矯詔”,是“亂國”的行徑,我們東南諸省不承認,拒不執行!
不光如此,這些大佬們還與列強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等多項協議,核心內容有三條:
一是拒絕承認朝廷決議的合法性;
二是東南各省實行督撫保護,各省形成聯盟;
三是在東南各省嚴厲打擊義和團,洋人兵艦不得進入東南諸省,阻止武裝沖突向南蔓延;
張之洞甚至還發出一項倡議:假如北京不保,由李鴻章出任“總統”,重整國政。據某些史料曝光,李鴻章還曾經派幕僚,悄悄地與孫中山聯絡,為兩廣正式獨立做準備。
東南互保形成后,大清帝國事實上南北分治了,南方離宣布獨立僅一步之遙。不久北京淪陷,慈禧裹挾著光緒帝“西狩”,逃往西安避難,留下一個破碎的山河。
慈禧為何不追究“首惡”
對東南互保事件,歷史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一種聲音認為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賣國行為,東南各省的大佬,為了地方利益拋棄了國家利益。另一種觀點認為,東南互保拯救了危局,保護了南方不受列強武裝侵略,是一種政治大格局。
其實這兩種觀點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只是立場不同而已。第一種觀點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場上,以維護滿清統治為出發點。第二種觀點是站在歷史發展的趨勢,力圖與世界接軌,以犧牲局部利益,換取國家新生的思路。
問題是,代表滿清統治立場的慈禧,在“庚子事變”和平解決后,居然一字不提東南互保,仿佛就沒發生過一樣。她為什么沒有對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盛宣懷追責呢?
- 一,權力從中央向地方的轉移,讓慈禧力不從心
以慈禧霸道的作風,在心里早就把張之洞、李鴻章們活剮了好幾遍,之所以沒有付諸行動,實在是大清帝國早已經是強枝弱干,慈禧玩不動實力強勁的東南各省大佬們了!
歷經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清廷迫于八旗和綠營的不堪一擊,鼓勵地方辦團練,包括湘軍、淮軍在內的地方勢力迅速崛起。天津、北京保衛戰中,中央軍最后一點家底,也基本上被列強消滅干凈了,軍事上慈禧幾乎就是個乞丐。
洋務運動開展之后,為了彌補中央財政的不足,地方督撫被授予更大的財政大權,他們可以根據當地情況,獨立征收賦稅,對外借貸,發行地方貨幣和債券,獨立經營官辦實業。這些權力的下放,讓督撫們掌握了相當的財政大權。
軍權和財政大權兩大權柄的旁落,會導致什么?歷史上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無一不是從它開始。更可怕的是,這兩大權柄一旦旁落,再想收回幾乎不可能。
晚清,東南諸省既是國家的稅賦中心,更因為洋務派與列強的合作關系,清廷對這些督撫根本就沒有強制執行力。慈禧假如想清算東南督撫,我估計東南各省分分鐘獨立,愛新覺羅家族只有坐在紫禁城干嚎的份。
- 二,東南互保政策,在中央也得到了支持力量
清廷孱弱到這個地步嗎?至少在東南互保問題上,站在東南諸省督撫一邊的,還包括了四川、陜西等地的督撫,甚至包括中央政權的大佬們,如榮祿、辜鴻銘等人。
榮祿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明確反對對列強宣戰,對慈禧聽信載漪等人不負責任的言論,也表達了強烈不滿。榮祿一邊無奈地高呼老佛爺萬歲,一邊給李鴻章去了一封信,明確告知:以后朝廷的懿旨,你就拿它當屁放吧!
辜鴻銘更激進,他主張江南獨立,大清直接分裂算了!他認為,支持義和團與列強開戰,大清必亡,北方肯定守不住了。與其如此,江南獨立可保南方不落入洋人手中,保存下了火種,將來可以從南邊發動北伐,再力圖拯救河山。
由此可見,勾結義和團對列強開戰,只是載漪、剛毅和毓賢等少數派的立場,其背后還摻雜著大量的個人私利。比如載漪“一心殺洋”,其實就是為了讓他的兒子溥儁上位。慈禧站在激進派一邊,是個人“雌威”被洋人壓制之下,拿國家利益滿足個人欲望而已。
所以,東南互保其實有相當廣泛的政治認同,慈禧想否認東南互保,就意味著與主要政治力量為敵。
- 三,東南互保聯盟,充當了慈禧的“救命稻草”
東南互保聯盟其實并未完全拋棄慈禧,事實上,他們還充當了替她擦屁股,收拾爛攤子的作用。
慈禧西逃后,東南諸省雖然軍事上沒有施以援手,可是在政治和經濟上,依然承認大清帝國,依舊為善后事宜積極奔走。比如各省稅賦“西輸”,保證老太婆擺譜揮霍。
讓慈禧最心驚肉跳的是,列強堅持拿她當戰犯,要求必須拿她開刀!虧得張之洞等人出面協調斡旋,列強才同意僅處罰載漪等人,保住了慈禧一條命,甚至還爭取到了慈禧依然可以執帝國牛耳的政治地位。
經此一劫,慈禧恐怕也認識到,自己再頑固下去,大清帝國不會給她第二次機會了,東南諸省的大佬們,或許是拯救帝國最可靠的力量吧。
- 四,東南互保聯盟巧妙的運作,給慈禧留住了面子
客觀講,李鴻章、張之洞、盛宣懷等人并不想背叛清廷,為了東南互保聯盟的“合法性”,他們煞費苦心,大玩文字游戲。
比如,他們始終宣稱所謂的諭旨是載漪“矯詔”,不是慈禧太后的本意,硬把他們與慈禧劃歸“統一戰線”。
再比如,他們抓住懿旨中,“各督撫互相勸勉,聯絡一氣,共挽危局”這句話,強調東南互保就是“聯絡一氣”,就是“共挽危局”,他們是遵照懿旨行事,不存在抗旨行為。
慈禧一輩子要面子,打個比方,假如你扶著她走路,她一不小心踩你腳上,很可能她就“雌威”大發,說你要謀害她。可是如果你故意伸腳絆她一跟頭,然后趕緊辯解說:奴才發現前面有個雷,想替您趟雷不小心冒犯您了,她肯定會不顧一臉血,反倒夸你忠心。
東南互保聯盟這種強詞奪理,掩耳盜鈴的說辭,給足了老太婆面子,雖然被摔得鼻青臉腫,她自我感覺光輝形象得到保全了,別人即使想嘲笑,不也得憋在心里偷偷笑嘛?
后續——“鐵良”牌吸塵器
其實東南互保聯盟,已經具備了革清王朝命的條件,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或許等不到辛亥革命,腐朽的清王朝提前十年就完蛋了。那么,東南互保聯盟的結局如何呢?
隨著庚子事變的和平解決,東南互保聯盟自然解體。慈禧雖然沒有追究大佬們的責任,可是她清醒地認識到,地方勢力的強大,對中央集權的危害。
從那以后,慈禧一心想削弱地方勢力,重振皇權和中央集權,繼續沿著沒落的體制一條路走到黑。三個因素,讓東南互保聯盟沒有成為晚清革命的領路人。
一是李鴻章、劉坤一等大佬的離世,讓聯盟的核心領導力塌方。東南互保聯盟只是各省督撫之間的協議聯盟,起決定作用的是幾位核心人物的個人威信,精神領袖的離世,往往是聯盟倒塌的客觀因素。
二是東南互保聯盟的政治目標,注定它不會長久。東南互保由朝廷勾結義和團,對列強宣戰引起,從一開始它就不是以推翻清廷為目標,而是希望以另一種方式維護滿清統治。所以當目標達成后,它就失去了生存的價值。
三是鐵良推行的針對東南督撫的削權改革,讓地方大佬們折了雙翼。1904年,鐵良以總理練兵處襄辦大臣的身份,南下處理“江南制造局移廠”事宜。以這件事為開端,鐵良行程東南八省,解散或收編了大量地方武裝,收回了“土膏捐稅”等地方最重要的財政大權。
從那以后,東南諸省督撫的大權,受到嚴重削弱,唯剩下一個北洋大臣袁世凱,在失去眾多掣肘勢力后,得到蓬勃發展,“意外”地成長為滿清的掘墓人!
原本要借洋人的手干掉慈禧,洋人沒上當
慈禧晚年明顯力不從心了,早就應該放權,可惜一直做到死
慈禧犯錯誤了,東南大佬們給她糾正錯誤
幼稚分析,慈禧這么做是為了保住垂簾聽政
就你清醒?
慈禧總能在過界的邊緣試探但不過界,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她要一直活著,清還能延續。
東南互保,其一,保全了南邊的半部山河,使其免于戰火,其二,開創了近代軍閥割據的先河,以至于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泛濫。其三,東南互保的形成,也在客觀上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以及清朝的滅亡
文章很好,拜讀!
慈禧絕對的政治高手。差點被架空的皇室。 仍然有能力收回權柄
庚子之亂和東南互保過程中,慈禧及其保守派親信表現的像小孩子一樣幼稚,而東南諸省督撫們更像成熟、負責任的成年人。這種政治能力和水準的“倒掛”現象,不僅暴露清廷已經實際上失去了對東南半壁的控制,埋下了辛亥革命的種子,而且也暴露出滿清核心領導集團的昏聵無能,換言之,在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滿清貴族已經失去了應付時局的基本能力,遑論改革。后來的立憲改革完全說明了這一點。一場瓦解滿清政權的革命不僅已經成為可能,而且也已經成為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