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句模棱兩可的話,錦衣衛灌醉解縉,埋進入雪堆,活活凍死,既兇殘,又狡猾,這就是明朝大臣懼怕錦衣衛的原因。解晉這個政治白目死在了自以為是、恃才傲物的性格上,還連累了妻子兒女。
年少氣盛喜歡摻和朝廷大事
解縉文采出眾,19歲中進士,朱元璋看中他年輕有思想,曾經對解縉說:”從道義上我們是君臣,從恩情上如同父子,你應當知無不言。”解縉激動得一晚上沒睡覺,揮毫奮筆,第二天就呈上萬言書,主張應當簡明律法、并賞褒善政 。朱元璋對他大加贊楊。解縉一鼓作氣,再次呈上《太平十策》,大臣們對他另眼相看 。
涉世不深的解縉有點膨脹了,在沒有什么政治根基的情況下,開始對朝中大臣指手畫腳,上書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在朝中犯了眾怒。朱元璋也覺得他管的出格了,就貶他當江西道監察御史。但解縉迂腐的文人氣嚴重阻礙了政治嗅覺,沒有接受教訓,反而在韓國公李善長犯罪被誅后,當出頭鳥為其鳴冤。
最要命的是解縉還摻和皇家立太子的事,懷疑太子朱標不是嫡出,支持朱棣。朱元璋一看這孩子被慣壞了,玩的出格了,不修理一下難成大器,直接叫家長,告訴解縉他爸:“把你兒子領回家吧,再讀讀讀書鍍鍍金,10年后我再重用他。”
朱元璋是為了他好,讓他離開朝廷這個大染缸找清靜之所修身養性。
因支持過朱棣再次被重用
朱棣把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整蒸發后,當了皇帝。因為解縉當年因太子之爭支持過朱棣,也看重他的文采,讓他負責編纂《太祖實錄》、《列女傳》、《永樂大典》,書成后朱棣很高興,嘉獎銀幣,皇后還召見他老婆,解縉風光得一塌糊涂。
再次栽太子之爭
如果解縉經過10年的靜心修養,聚心于他的長處文化領域,會大展宏圖,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他政治素養仍然停留在懵懂狀態,對一些朝廷大事總是過于固執。
在定太子的事上,明成祖朱棣很糾結。按禮制就該是嫡長子朱高熾,但這貨外表不敢恭維,身體肥胖,而且是個瘸子,按迷信說法他沒有天子相。次子朱高煦能力很強,累立戰功,朱棣想讓他當太子。解縉又跑去干預立太子的事,他口無遮攔:”當然是立老大了,如果立次子,會引起爭端。”朱棣還是對朱高熾沒信心。解縉猜出他的心思,說:”好圣孫!”就是說朱高熾雖然遜了點,但他兒子,你的孫子朱瞻基聰明,很厲害,江山可以長久穩定。這三個字決定了朱高熾的太子地位。
次子朱高煦只當了個漢王,心里不爽,知道立太子的事是被解縉攪黃的,經常在朱棣面前詆毀解縉。朱棣依然寵愛次子朱高煦,雖然封他為漢王,不讓他去封地,而且享受待遇超過了禮法標準。解縉知道后又屁顛屁顛跑去勸朱棣:”超過禮制會起爭議的。”朱棣本來對立太子的事不太滿意,看到解縉又來攪和,大怒:“我的家事,你管個屁啊!”
因一句模棱兩可的話丟了命
永樂八年(1410),朱棣帶兵打仗去了。隨性慣了的解縉覺得自己舉薦朱高熾當皇太子,應該拜訪一次,就私下跑到太子府。這在朝廷可是大忌,為了防止串通造反,沒有公事大臣是不能隨意到太子家串門的。一直耿耿于懷的朱高煦終于抓住了解縉的把柄,添油加醋地向朱棣匯報了這件事,說解縉故意在皇上出征時,私下和太子會面不知私下在搞什么。皇上知道后大怒,將解縉押入大牢中。
一轉眼解縉已經入大獄五年了,永樂十三年嚴冬,朱棣翻閱囚犯名冊時,看到好好久沒提起的解縉的名字,就隨口對錦衣衛統帥紀綱說:“解縉還在啊?”錦衣衛最擅于揣摸皇帝心思,咂摸著話中話,卻又猜不準是什么意思。殺,還是不殺?于是紀綱想出一個讓解縉自我了斷的陰招,他拎了大壺酒去監房,解縉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紀綱命令錦衣衛把他拖到院子里,埋在雪里做成了雪人,一代名流在冰冷的雪中結束了風風火火的一生。
解縉就是一個迂腐文人,把朝政當兒戲,不避政治風險,不但害了自己的性命,還連累妻子兒女流放遼東,真是悲哀!
解縉有奇才,但也是書呆子
太有才了,精通歷史。分析透徹。大贊分享。
因為他太飄了啊[笑哭]
因一句模棱兩可的話丟了命[靈光一閃]
太厲害[贊]
傳聞說被凍死在雪地里,原來另有隱情
總把豪情戀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明朝哭健兒。天縱英才,落得如此下場。解縉的政治考量和政治敏感是超前的,以兩次諫言立太子都得到證實。然而天妒英才,濟世之宰,竟遭如此之殞,嗚呼哀哉!嗚呼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