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統治者還是有陵墓的,目前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不就是蒙元第一代統治者鐵木真的陵寢嗎?
當然,嚴格來說,鐵木真活著的時候還沒有元朝,他也沒有當過皇帝,這座所謂的成吉思汗陵,也只是他的衣冠冢。
真正的元朝皇帝,從鐵木真的孫子、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到被朱元璋推翻的元順帝(一稱“元惠宗”)結束,不算北元小朝廷,不算那些臨朝秉政的皇后,元朝總共有十位皇帝。如果把忽必烈前面的蒙古大汗鐵木真、拖雷、窩闊臺、蒙哥等人也算進去的話,元朝共有十五位皇帝。
(元朝皇帝畫像,局部)
這十幾個蒙元統治者,都沒有正式的陵寢,這是元朝帝王不同于大陸其他任何一個朝代的最大特色——死之前不修陵墓,死了以后,密葬,薄葬,讓你找不到地方。
按照《元史》和《大元圣政國朝典章》的記載,元朝皇帝死后,皇子、嬪妃和大臣要把頭發披散下來,把衣服撕破,痛哭流涕三天三夜。在此期間,還要為死皇帝準備一口棺材,這口棺材用一整根楠木制成——將楠木的樹枝和樹皮砍削干凈,豎切成兩半,每一半都挖空,挖成兩個巨瓢的形狀。然后呢?把死皇帝塞到瓢里,合上另一半,再像箍桶一樣,用三個純金的金箍緊緊箍住。將這口既簡易又昂貴(金箍當然昂貴)、造型非常別致的棺材運到草原上一個秘密的埋葬地點,挖坑,填埋,萬馬踏平。冬去春來,那里長出茂密的草來,誰也分辨不出皇帝埋在哪里。
《元史》還記載,死皇帝下葬以后,皇子們要在墓地旁邊“燒飯”。比如說,皇帝生前最喜歡吃鴿子,那就煮熟很多鴿子,燒成灰,讓他享用;如果皇帝生前喜歡吃豬頭,那就煮熟很多豬頭,燒成灰,祭奠他那流著哈喇子的鬼魂。
像這樣的燒飯祭奠儀式,一般要舉行三次:下葬那天舉行一次,第二年舉行一次,第三年再舉行一次。
但是問題來了,埋葬地點極其隱蔽,沒有陵寢,沒有墓碑,第二年第三年怎么找得到呢?古代文人筆記給出了一條充滿想象力的解釋:埋葬死皇帝那天,在下葬之處殺死一只小駱駝,讓母駱駝親眼看著。第二年和第三年,母駱駝思念小駱駝,會自動跑到下葬之處哭泣,這樣就能找到地點了。
這種解釋,完全不符合駱駝的生物學特性,應該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傳說。
我估計,元朝人埋葬皇帝時,肯定會留下一個秘密的標志,以便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過來燒飯。三年過后,再把標志去掉,任憑死皇帝和他的楠木棺材在地下化為糞土。
對了,那楠木棺材外面不是還有三道金箍嗎?金箍可不會壞掉,它們會在地下保存幾百萬年而不腐朽。假如將來我們要尋找元朝皇帝的埋葬之地,肯定要從這些金箍來著手。
最難找的是元朝皇帝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