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為友為師都行,就跟他混,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遁跡江湖,縱情山水,只要不用發愁吃喝,愛哪是哪吧!
跟著司馬老仙兒的原因,主要就是老夫子趨吉避兇的能力超級棒,知道哪塊要有麻煩,好便于提前溜之大吉少惹是非啊!
至于那幾個主兒,都不可死命效力!
曹操太狠辣,若你無才或者是才能低微者,以他雄霸中原人才濟濟的強大陣容,連彌衡那樣天下皆知的名士都不在話下,連張松那樣可奉整個西川之大利的高人名士亦難入其如炬法眼,何況我這種寂寂無名半瓶水的一介山野草民,難道會就因為我長得比張松帥幾分就大加賞識委以重任啊?他也許敢說,但我卻絕對不敢信!
另一方面,效力曹操風險太高:無才無名者,甚或有名有才他看不順眼者,他必不肯用,更未必能容,諸如彌衡、張松!有才有名有能力為其所用者,大多沒有好下場,比如荀彧、楊俢、官渡之戰時的糧官(一時想不起名字,又懶得去查,如有需要,自己查啊)、得僥幸于萬一的司馬懿……雄才大略、心懷天下的陳宮不愿為其效命,正緣于此也!我若投曹,不小心多一句嘴、成了荀文若第二,偶爾抖個機靈、被楊德祖稱了難兄,無緣無故學了糧官,出倆主意成了宣王……???這類投腦袋去問路的營生,咱可千萬不能干,我也絕對不會傻到去裝這大瓣蒜!
說白了,曹魏所用的人,不僅要是絕對的頂尖人才,更要是他們曹魏家里的狗,想活出你自己的風格、特色來,沒門兒!不信的話,你看看在曹氏門中得意的,都是些什么人。至曹丕篡漢稱帝時,拋開從戰場上的刀山尸海中闖出來以功擢升的武將之外,在曹魏朝庭中任職最高的文臣主要為“曹魏三公”,以及在當時地位超然的“曹魏四友”:
一、曹魏“四友”: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這幾位不用多介紹,清一色全都是曹丕的鐵桿心腹!
二、曹魏“三公”:
1·王朗(字景興): 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人,以通經典被任命為郎中,歷任菑丘長、會稽太守、諫議大夫、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御史大夫(司空),卒于司徒任上,謚號“成侯”。 此公即《三國演義》中被孔明罵死之老匹夫!
2·鍾繇(字元常): 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人,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歷任廷尉正、黃門侍郎、御史中丞、中尚書仆射、司隸校尉、大理、相國、廷尉,卒于太尉任上,謚號“成侯”。 漢獻帝十分倚重而封之為東武亭侯,后因助魏篡漢有功,被曹丕封相國、廷尉等,位列三位!史上著名的大書法家,三國后期大將鐘會的父親。
3·華歆(字子魚) :冀州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舉孝廉任郎中,歷任尚書郎、議郎、侍中、尚書令、相國、司徒,卒于太尉任上,謚號“敬侯”。此僚原為孫權部屬,托辭往許都出差而歸曹,蒙獻帝封以高官厚祿,卻帶人闖宮逮捕伏后并交由曹操殺后,多次恃強逼勒君父,尤其是威逼強迫漢獻帝協助曹丕篡漢禪位一事上,居功至偉,故深得曹丕信任,得以位列三公!
武將方面,曹仁、夏侯淵、張遼、曹洪等均功高無量,但最得曹操親近信重倚為股肱的,仍然是其血緣關系較近的常敗將軍夏侯惇!
有了以上這些,諸公應該可以明白在下何以不效命與曹魏了吧?
效命于東吳孫權,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最為明智的最佳選擇!但在我看來,卻顯然是大謬而不然也!其原因如下!:
一是江東六郡人文輻輳,智能之士多如過江之鯽,古之以來就不缺文才。以張昭、諸葛瑾等人為頂層的梯級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完善,且自成網路,外人很難滲透進入而為東吳孫權所用!比如“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其中之一的“鳳雛”龐統,就曾久居江東,也曾四處求謁,多方尋求晉身之階而未可得!若非呂蒙一再力薦、西蜀大軍壓境無人可擋,夷陵之戰大破劉備一戰成名的陸遜,也極有可能在吳中被埋沒終生!我思來想去,似乎自己仍然有可能是智不過龐統、才未及陸遜,入東吳怕也是混不上一碗飯吃!
二是江東所缺的是呂布、張飛、趙云、許褚一類的悍勇之將,至少要對上曹仁、曹洪、張遼之流可確保戰而且能勝之!我再三衡量之后,現在已經基本確認,就是真的生在三國時代,我也無法確保自己可以勝過廖化!
三是縱然夤緣入吳而能為其所用,也基本不會有什么好的出頭機會,極可能也就是個五斗米的角色而已!經過認真分析、評定自己的臭德性,十有八九早晚得學陶潛,拋官棄職歸去來!既然如此,何如不去?
四是在三國中,東吳終屬偏安一隅的典型代表,既無曹魏圖霸天下之大志,更無西蜀謀取中原之野心,開疆拓土攻城掠地之能力更是不足!若是當年孫策、周郎之軍政組合,也許會有更加恢弘大氣之局面!可惜伯符英年早逝,公瑾一戰成觴!孫權、張昭、魯肅之組合,守成或許尚可,開拓卻明顯不足!赤壁戰后,劉備尚在跑馬圈地占地盤,而損失較大的曹操則必需要有一定的恢復周期休養生息,而大獲全勝、幾無損失的東吳,周郎也好、子敬也罷,竟在此期間幾乎無任何作為,只是整天圍著荊州跟劉備、諸葛亮瞎泡蘑菇,很好地詮釋著什么叫坐失良機!
呂子明白衣渡江夜襲荊州,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功在東吳,其實以愚見看來,此舉實愚不可及,呂蒙亦誠可謂東吳之千古罪人!一是取荊州斬殺關羽與西蜀反目成仇,招致劉備瘋狂報復,后雖劉備在夷陵慘敗于陸遜,但之前東吳的損失亦是相當巨大的!以襲荊州為起點,導致吳蜀兩國積蓄多年的綜合國力均毀于一旦,后期實際上都已無力對抗休養生息日久之強盛曹魏,最終造成兩國先后滅亡!究其根本原因,實因呂蒙奪荊州斬關羽之過也!二者自關羽坐鎮荊州始,懾于關公之威名,曹魏幾乎不敢南下,有關公鎮守的荊州以為屏障,東吳方得以長期安定,西線幾乎沒有受到過曹魏襲擾,綜合國力因久無戰事而大盛。自取荊州后,魏、吳之間的大小戰爭,幾乎從未斷絕過,其對東吳綜合國力的損耗累計,絕對遠遠大于得荊州所得之利益!三是之后的夷陵之戰對蜀國國力損傷過重,致使蜀國對魏的威脅明顯降低,魏國才得以騰出精力多番征伐、侵擾吳境。四是夷陵戰后雖然吳、蜀曾再次修復雙方聯盟關系,但破鏡真正重圓,基本已無可能!所以雙方后期的聯合,只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綜上所述,吳之敗亡,早晚而已!一個不思進取且階段性軍事思想、方針搖擺不定、多有偏頗的政權,某家安肯投身而事之乎?
原本打算效力于劉備的,因為相對而言,西蜀人才較缺,工作好找,且劉備雖頗多虛偽,但用人方面卻也算是自有其長處,比如比較放權、手下部屬自主性較強……等等!結果到那旮旯一看,不僅昭烈大帝使性子弄氣地愣充大頭蒜把家底基本禍禍光了不說,他還一蹬腿直接死翹翹了!留下個爛攤子,要人才沒人才,要兵馬沒兵馬,要戰將沒戰將,要錢糧沒錢糧……要啥啥都沒有啊!
這且不說,繼位的禪哥兒人倒也算是不錯,整天裝傻充愣嘛事兒不問,倒也好伺候!可手下那三幾個歪瓜裂棗的所謂“人才”可就難擺弄了,荊州入川的有一小幫,蜀中當地的算一大派,整天那個撕啊咬的,啃得那簡直是遍地的狗毛,雞飛狗跳,瘴氣烏煙!連李嚴這種曾經名動天下的人物,都不再好好干活安心工作,而整天忱忱于家謀私利!當臣僚已無公心之時,國家便注定已無前途!蹓達了幾天看看,實在有些無能為力,這玩意兒連號稱“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臥龍先生都搞不定,我再攪和進去,那豈不要成一塞牙縫的啊?況且,西蜀這塊兒,吃飯的人雖然不少,可真正能干活活,愿干活、會干活兒的人太少!孔明都給累死了,我還是省省,趕緊拜拜吧!
又再看了幾天,想了幾天,最終還是決定“即從巴峽穿巫峽,便經漢川向穎川”,算拉那個倒吧,且去找司馬老夫子蹭吃喝去也!
(圖片來自于網路,侵刪)
白己當主公\n武將:趙云,馬超,典韋,許儲,張遼,徐晃,太史慈,周泰,凌統,甘寧,黃忠,魏延,文聘,樂進,李典,丁奉,徐盛,嚴顏\n文臣:龐統,荀彧,荀修,張昭,張汯,程昱,田豐,沮授,審配,法正,黃權,劉巴,諸葛瑾\n后宮:貂蟬,大喬,小喬,孫尚香
都能穿越了還效命于誰?自己稱王稱霸不好嗎
我自立為主公,謀臣馬云祿,大喬,小喬,武將黃舞蝶,祝融,甄姬,關鳳,貂蟬,軍師華佗
既然我都熟讀三國演義了,說明歷史發展進程我都知道,干嘛還投靠他們?是我就先把年少曹操未成名的時候給干掉,然后改名換姓自己做曹操,這樣我就是一方霸雄。
你這種要么發跡前就去投奔,比如虎牢關之前,發跡于微末的劉備。曹操要更早,至少要在荀彧效力的階段。東吳的話建議先投奔孫堅,然后保護孫策。但是吧,第一你要有荀彧的腦子,第二你要去劉備也要有相當的武力,而且要忍得了顛沛流離,孫策不用說了到處跑。。所以穿越回去,我估計都是小兵比較多[淚奔]要么就更早之前,能夠在漢獻帝沒死投奔一系,宦官是曹操那邊,宗室是其他一邊,那時候備哥還不行,還有就是文臣了,但是這種差距太大了。。
一看題主就是演義看少了…\n廖化是大將啊,你還想打過他?\n蜀國沒人才,大將做先鋒,懂不?\n其次呢,你要群雄逐鹿時期進場…\n最佳輔佐君主,其實是呂布….\n呂布手下八悍將,打架你不用上了…\n你要么弄死貂蟬,或者弄死呂布..\n是唯一能頂替,而部下潛力無限的君主\n你好色就弄死呂布,收了貂蟬和八將。\n你沒膽就弄死貂蟬,助呂布稱霸天下。\n助呂布,你就直接劫殺曹操就行了。\n你稱王,建議還是奪漢中,平馬騰。\n形成四國鼎立之勢,順便去收尋名將。\n趙云這種被埋沒要,要讓發光發亮…\n黃忠這種,能箭秒關羽的,也要收攏..\n馬超也被埋沒,馬騰,馬超都好用..\n馬騰隨軍,馬超駐守漢中,穩得一批。\n魏延能收攏,天下大勢就穩了一半了。\n諸葛亮玩政治,法正才是戰術鬼才。\n派出趙云領兵抓天下名士回來嘛。\n禮賢下士,收攏人才,不投關牢里熬著..\n抓齊三國君主和名將,全部收服建國..\n出兵剿滅五胡十六國,進攻印度,,,\n剿滅清,元,代替成吉思汗,一統全球。\n至少打下三大洲,名副其實日不落帝國!\n代替英國的地位,扼殺掉美國,,,\n直接同化掉日本,統治德國…\n那就差不多,徹底改變世界軌跡。
厲害了[呲牙],咱倆一塊穿越
帶上好的速效救心丸,投靠東吳吧!不要幫孫權,要幫孫堅或者孫策,這來個才是大才,不是死的早,曹操都要先被這二人給弄死,看看時間就知道了,當時曹操要討伐袁紹,孫策就有意要搞曹操大本營。結果提前死了。孫權就是個廢材,好好的合肥不拿,跑去拿劉備的荊州,更何況荊州本來一半就是在孫權自己名下的。
直接去隆中找諸葛亮,告訴他趕緊把徐庶老母接來荊州,入川時告誡劉備別讓龐統走小路,務必和關羽一起守荊州,別讓馬謖出街亭
寫的好,老夫領一支人馬去北韓當國王去[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