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泰是蔣介石的首席智囊,被蔣介石譽為當代的諸葛亮。
諸葛亮在出山時,為劉備謀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當時諸葛亮27歲,劉備46歲。
楊永泰出山輔佐老蔣時年48歲,蔣介石41歲,正是國民黨圍剿紅軍連連失利之時,他為蔣介石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計謀,很快扭轉了圍剿失利的局面,最終逼得紅軍踏上了長征之路。蔣介石曾感嘆道:“吾得永泰如玄德遇孔明也”。
然而就是這個千算萬算的小諸葛,最終沒有算到自己的被殺的結局。
楊永泰,字暢卿 ,廣東茂名高州人,生于光緒六年一戶殷實人家。從小接受正統教育,17歲中秀才,21歲考入廣州高等學堂,一年后,被推薦到北京政法專門學校學習法律,畢業后回廣州出任報社記者、編輯。
由于楊永泰文筆不錯,寫的內容迎合大眾,針砭時政,由此成了南方文壇的領軍人物。
常言道:“文優則政”,楊永泰開始謀求政治仕途。
經過一番努力,1912年,時年32歲的楊永泰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會議員,從廣州前往北京就職。
兩年后,由于袁世凱復辟帝制廢掉了國會,他只好被迫離開了北京,輾轉來到上海從事報社工作,期間結識了黃興和孫中山,開始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運動。
在民國亂世,楊永泰八面玲瓏,有諸葛之才,卻無諸葛之忠。比如地方軍閥得勢,他效力軍閥,孫中山失勢他落井下石,毫無政治眼光,這一點被孫中山和革命者所反感。
楊永泰屬于沒有骨氣的文人,這種人一時可能得勢,但終不會長久,因為他對別人沒有忠心,別人對他同樣沒有忠心。
果不其然,經過10年的鉆營,做到廣東省長的楊永泰最終被各方勢力所拋棄,得罪了南北兩方的大人物,楊永泰已無立足之地,無奈懷著落寂的心情過起了隱居生活。
不得不說,楊永泰是一個聰明的政客,是一個不甘寂寞的文人。轉眼到了1926年,他看到蔣介石將要崛起,于是找到了好朋友熊式輝牽線搭橋。
熊式輝是江西安義人,比楊永泰小三歲,二人在護國戰爭中相識并結為了摯友。此時熊式輝是蔣介石的心腹之一,通過熊式輝的引薦,楊永泰這才見到了蔣介石。這一年楊永泰46歲,蔣介石41歲,經過交談,老蔣認定楊永泰是個人才,于是拜其為首席智囊。
之后楊永泰一系列的計謀,讓蔣介石佩服不已,盛贊他是當代的諸葛亮。
比如在1932年,蔣介石親赴武漢指揮對鄂豫皖邊區的第四次圍剿,當時楊永泰上了萬言書,首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論,接著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主張。主要就是在邊區實行聯保制,從根本上剝離紅軍和群眾的聯系。
這一招十分狠毒,紅軍生存的基地逐漸縮小,最終逼著紅軍走上長征之路。
楊永泰妙計迭出,換來的是恩寵不衰,至此擁有很大的權力,許多軍政要人來見蔣介石,都必須經楊永泰安排。國民黨的重要文件,都需經楊永泰先行過目,這就引起了國民黨各派的羨慕嫉妒恨,暗罵楊永泰是小人得志。
有道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顯然楊永泰不具備,首先他還沒有把自己的勢力培植的夠強大,還不能和各方勢力相抗衡,在這種情況下,他很喜歡得罪人,只是憑借蔣介石的恩寵如日中天。
由于樹敵太多,他成了眾矢之的,危險正向他一步步逼來,春風得意的楊永泰卻不自知。
1936年11月25日,楊永泰應邀參加日本駐漢口領事館宴會,宴會結束后,在碼頭等船的時候,突然躥出一個刺客,當胸向他開了幾槍,刺客很快消失。
楊永泰不治身亡,時年56歲。
楊永泰被殺后,蔣介石十分震驚,下令警察局盡快破案,很快警察抓住了兇手陳燮(xie)起。
陳燮起真名叫譚戎軒,本是某團團長,后加入國民革命軍任師長。由于負傷,在漢口醫院療養。刺殺當日,他和手下埋伏在碼頭,等楊永泰走下了臺階,開槍將其擊斃。
經過審理,陳燮起交代他是受劉廬隱指使殺人的,劉廬隱曾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被捕后被判了10年徒刑。
蔣介石把楊永泰被殺一案當成了一般刑事案草草處理。
其實“刺楊一案”背景很復雜,牽扯到了各方利益,此案成了國民黨歷史上,繼廖仲愷遇刺后的第二起重大謀殺案。
據此有人懷疑是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倆cc派一手策劃的,劉廬隱只不過是替罪羊而已。原來楊永泰和二陳素有矛盾,二陳私下曾說,蔣委員長為何重用一個首鼠兩端的小人。
傳說楊永泰在向蔣介石匯報工作時,口袋里裝有兩張意見截然相反的紙條,去了先透蔣的口風,蔣喜歡聽什么就拿那一張紙條,還說有一次,二陳要面見蔣介石,直接被楊永泰擋了回去,二陳恨透了楊永泰。
還有另一種說法,抗日戰爭結束后,有證據顯示楊永泰是被進步青年謀劃刺殺的,到底是誰策劃了“刺楊”一案,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
一會46,一會48?
楊永泰逆歷史大勢必遭天譴!
陰謀論不得人心,只是名義上的統一,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