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趙括這么好騙,45萬大軍空巢而出跳進白起包圍圈?

趙括沒那么好騙,白起也沒那么精明。

什么陣前換將,都是演義的戲份,真實的戰爭沒有那么多三十六計。在實力形成碾壓的情況下,兵法毫無作用。但是,在實力旗鼓相當的時候,兵法能發揮作用嗎?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這句話本身就有一個天大的漏洞。那就是:你要騙人,所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你要騙人,首先就要確立一個不言自明的前提,就是:你比對手聰明、你知道對手不知道的情報。

但是,哪里有那么多不聰明的對手讓你騙?又哪有那么多關系生死的情報是你知道而對手不知道的?

所以,有時候兵法和詭道就是在自欺欺人。兵法沒用、詭道扯淡,那么什么才是關鍵?這個關鍵也許就是一場賭博的概率問題。

01.秦趙之間是實力碾壓的較量,還是旗鼓相當的較量

自秦羋八子和魏冉以來,秦戰國就是想打誰就打誰,而且打誰誰死。白起的各種創奇戰績,都是在這個時代中創造出來的。長平之戰殺趙國殺得夠狠,但白起殺起楚國來一點兒也不比趙國差。

趙國在這個時間段怎么樣?說實話,不怎么樣。趙武靈王之后,趙國基本上就沒什么大作為,想制造個熱點上頭條都不行。最多也就是跟北邊的無賴燕國,互相搞點兒摩擦。

但是,趙國的軍事實力在趙武靈王之后完成了一次升級。一個是動員能力強,大陸組織雖然不夠集權但軍事動員卻相當強,簡單說就是能征到兵;另一個是趙地尚武,與草原民族充分交流后,戰士、軍隊和打法上都不弱。再加上另外一點,就是趙國一直沒怎么打大仗,實力得到了保存。所以,趙國應該是關東六國中軍事實力最強的一個,也是唯一能與秦國一戰的戰國。

還有就是上黨十七城,這個地方確實應該歸屬秦國。因為韓國割地賠款,就已經把上黨割給了秦國。但是,上黨地區畢竟距離秦國本土太遠,所以秦國的作戰能力打到上黨就必須打個折扣。而趙國呢?上黨地區距離趙國國都邯鄲非常近,穿過太行徑道就是上黨地區。所以,在上黨這個關鍵局部,趙國擁有距離優勢,能夠更有效率地把戰力投入過來。

所以,秦國的確非常強,但趙國也不弱,特別是軍事上。在上黨地區,趙國的戰爭效率更高,所以完全可以彌補國力不足的劣勢。因此,秦趙長平之戰,是一場旗鼓相當的較量。

02.趙括在長平之戰發起了一場賭博,原因是逼不得已

長平之戰爆發于西元前260年4月,老將廉頗對陣秦將王龁。起初之時,廉頗一點兒也不保守,趙軍一點兒也不懼敵,率先向秦軍發動了進攻。進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秦軍趕出上黨高地,只要秦軍退守到河內、趙軍全定上黨,那么趙國就獲得了地利優勢。

廉頗想得是挺好,但是戰場較量卻真心打不過,因為秦軍太能打。可以說,趙軍在關東六國就沒遇到過這么硬的對手。非但打不過,趙軍還被秦軍追著打。戰場硬剛、趙軍剛不過,于是趙軍就只能后退堅守,退到了丹水以東。這時候是西元260年7月。

這是戰場形勢的變化,秦軍咄咄逼人、趙軍猥瑣發育。而廟堂形勢也發生了變化,趙國要換帥,以趙括取代廉頗。而且,也不是換個主帥那么簡單,趙括不是一個人來的長平前線,他還帶來了二十萬趙國援軍。

數字肯定有出入,戰國戰爭都是動輒十幾萬和幾十萬的規模,所以必然有虛夸的成分。但是從中可以知道的是:趙國換帥加增兵是確定的。所以,長平之戰的規模就擴大了。戰爭規模擴大,戰爭消耗就要擴大,這時候就得拼國力。戰場上四個百十人,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誰家的糧食多。

按理說,趙國應該比秦國更有優勢,這個優勢就是上黨的關鍵局部優勢,原因就是離家近。但事實卻是秦國的家底真心厚,趙國拼家底根本就拼不過秦國,甚至都差出了兩個數量級。所以,在長平這個關鍵局部,趙國一點兒優勢都沒有。

既然拼國力拼不過,那就只能速決戰。趙國要發動全線進攻,目的就是在糧食和資源全都耗盡之前,最大限度地輸出戰爭暴力。這樣做,可能會有兩個結果:

一個結果是把秦軍趕出上黨地區,只要趕出上黨,秦軍再想爬上來就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這就是廉頗起初的戰爭設想。廉頗做不到,趙括能做到嗎?主將不重要,重要的是趙括帶來了20萬援軍。本來雙方是勢均力敵的對峙,突然之間趙國增加了20萬人,這就是新的外部力量注入。

另一個結果是以自損一千來殺敵一百,就是要把秦軍給打疼,為接下來的和談增加籌碼。甚至在雙方都有了極大消耗的情況下,就會引來齊、魏、楚、韓等外部勢力的介入。秦趙都打廢了,其他幾個虎視眈眈的戰國自然就要介入一番。這樣的話,戰爭就會提前結束。

所以,在趙國方面看來,戰爭勝敗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結束戰爭才是主要問題。而趙國之所以著急結束上黨之戰,就是因為國力不允許。再耗下去,趙國就得耗成經濟破產。因此,趙括主動進攻,也是一種不得已。

03.秦昭襄王也要在賭桌上梭哈一把,目的是把趙國打廢

燕國和齊國太遠,秦國就是想打也打不著。而且,遠交近攻之下,秦國與燕齊還建立了友好關系。所以,在秦國人的眼中,就是除了燕齊二國,其他的國家都要打。楚國打廢了、韓魏打服了,單單就剩下一個趙國了。

所以,秦國一定要占領上黨,也一定要狠揍趙國。秦國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而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要跟趙國來一戰。

但是,秦國沒想到秦趙之戰來得這么快。秦國也有自己的算盤,那就是在拿到上黨十七城之后,再兵出太行山與趙國較量。

但是,趙國也不是傻子,擺明就是不允許秦國拿到上黨高地。所以,取上黨和揍趙國,這兩件事就可以畢其功于一役了。

于是,秦趙和談期間,秦國也沒閑著,也在拼命向長平前線增派軍隊。至于秦國的間諜有沒有能力主導趙國廟堂臨陣換將,以趙括代廉頗,最好還是當個笑話聽得了。

趙括他老爹馬服君趙奢把秦軍揍疼過。戰國時代都是貴族領兵和軍事世家出將,誰也不能說趙括就一定是紙上談兵。秦國也不可能知道趙括就是一個廢物,而且還是一個特別自信的廢物。

而且,趙括也有自己的優點,那就是堅決貫徹趙國廟堂的決策,就是要盡快進攻、盡快結束長平之戰。而這一點是老將廉頗做不到的。打仗,既有軍事問題也有政治問題,而在政治問題上,趙括比廉頗強。

趙括進攻,秦國的最佳策略就應該是只守不戰,就是要跟你耗。但秦昭襄王就是不這么干,非要在戰場上把趙軍打廢。于是,秦國不僅增兵而且換將,白起成為秦軍前敵總指揮。秦國這就是準備梭哈的節奏。

04.賭博賭得是概率,秦國的勝面大但趙括也不是毫無勝算

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整個長平之戰,白起一共殲敵四十五萬,不是一下殺了四十五萬戰俘。而秦軍呢?秦軍的死傷也超過二十萬人。不僅戰場損失嚴重,而且秦國基本上也打光了家底,所謂“國虛民饑”。如果秦國不是打不動了,秦昭襄王也不會接受丞相范雎的建議,準許韓趙割地停戰。

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

從中能夠看到的是,趙括主動進攻,并非完全徒勞,他雖然沒有能夠通過自損一千以殺敵八百,但是也做到了自損一千以殺敵五百。秦昭襄王、白起以及秦軍戰士,這一仗贏得一點兒也不輕松。秦國和秦軍,結結實實地被趙括打疼了。

趙括的賭的是要盡快結束戰爭,秦國賭的是要徹底打廢趙軍。可以說,秦國賭贏了而趙括賭輸了。一贏一輸,總要找找原因,這個原因大體有三:

一個是秦國勝于廟堂,增大了贏面。秦國廟堂目標明確而且從一而終,就是要拿到上黨郡、就是要干廢趙國。而趙國廟堂卻一直猶豫不決,先是猶豫要不要上黨,再是猶豫要不要停戰,最后還要猶豫著臨陣換將。在自己的猶豫中,趙國失去了一切籌碼。

另一個是秦國的實力和秦國的決心。如果秦趙實力完全對等,趙國一定能夠取得上黨的關鍵局部優勢。但是,秦國實力太強,所以趙國一直就沒有在上黨這個家門口占到任何便宜。趙括決戰長平的時候,趙國廟堂除了恐懼就是害怕。而秦國呢?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秦昭襄王基本上就是御駕親征了。白起在前面打仗,昭襄王這家伙直接跑到河內郡搞運輸來了。而且,決戰關頭,秦國還在拼命向前線投入力量,整個河內郡15歲以上的男丁全都送到了白起軍中。這個力度、這個決心,完全是趙國沒法比的。

再一個就是白起的想象力。孫子兵法講: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白起玩得是什么?白起玩得是以五十萬大軍圍你趙括五十萬大軍。此種想象力是趙括這個初出茅廬的貴族子弟比不了的。

但是,白起也在冒險。因為五十萬圍五十萬,但有一點被突破,趙括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要么把秦軍趕下上黨高地,要么自損一千殺敵八百,甚至都有可能自損八百殺敵一千。

白起為什么能有這么神奇的想象力?秦昭襄王為什么敢以梭哈的方式與趙括應賭?這個原因就是秦戰士真得太能打,這群人死戰不退而且幾乎從無敗績。秦昭襄王敢跟趙括玩梭哈,是因為對秦戰士有信心;白起敢玩五十萬圍五十萬,也是因為對秦戰士有信心。

最后總結:

凡人沒那么好騙,趙括這個名將世家也沒那么好騙,其之所以主動發起進攻,是因為趙國廟堂的政治決策、是因為趙國國力所迫,還是因為自信自己的二十萬趙國援軍。

長平之戰,就是秦趙之間的一場豪賭。在這場豪賭中,趙括并非毫無勝算。因為他的目標很低,要么把秦軍趕出上黨、要么以自損一千為代價而殺敵八百,全部的目標就是盡快結束戰爭。

長平之戰在秦國方面是兩個人共同擔當的,一個是秦昭襄王,就是要跟趙括賭上一場,而且梭哈著賭:一個是名將白起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就是敢把你幾十萬大軍給包圍吃掉。

秦昭襄王和白起,敢與趙括應賭,主要是因為秦國的目標很明確、秦國的準備很充足,而且秦國的國力真能扛住這場大戰。而最關鍵的一個硬籌碼,就是秦戰士和秦國軍隊真得最能打。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其實長平之戰不光趙國輸不起,秦國也輸不起。如果趙國贏了就會乘勢破函谷關,下咸陽,滅贏稷。。。。兩個國家實際上都在堵,如果用廉頗之策堅守不出的話,趙國也會被拖垮的,因為國力沒有秦國強。。。趙括肯定明白,堅守不出只不過是推遲了滅亡的時間而已。所以才選擇奮力一搏!!!!因為耗的時間越久,后面反擊的成功率越小。。。。只不過秦國秘密換帥,白起來了,導致趙括被圍,但就算深陷被圍,也能讓趙軍敗而不亂,也算是有才能了,而且在深陷重圍之時也能拼殺白起二十多萬人馬,已經很不容易了,綜上所述,不是趙括太弱,是趙國國力不如秦國,援軍糧食都沒有,所以趙括才會中白起之計,主要不是趙括太弱,是白起太強。。。或許只有兵仙韓信在趙括的位置上才能力挽狂瀾吧。。。。

  2. 戰國時期,對騎兵的應用還不純熟也有關系。步兵利險阻,騎兵利平曠,在上黨山地打仗,還是步兵更劃算。首先就是糧食草料消耗少,還有就是戰斗力不弱,因為山區騎兵跑不開。每一條戰場經驗,都是人頭換來的,所以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3. 秦朝為什么要用離間計搞破壞,因為秦朝主要糧草是從巴蜀運來的,秦軍還是勞師遠征,糧草問題一點不比趙嚴峻多少[摳鼻]趙括是年輕氣盛被一點小勝迷惑頭腦急于立功的心態上頭主動出擊的[摳鼻]喝了一點酒上頭的小年輕就這樣,往往無法清醒的判斷局勢。你仔細看看長平之戰的詳情,會發現趙括在具體操作上有很多漏洞。白起那樣做就是激發趙括賭的心態,秦拖不起,巴不得趙括進行決戰,把廉頗搞下去是因為廉頗老狐貍騙不出去,白起心急

  4. 將領的智謀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經常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這一點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n當然,國家的實力,士兵的訓練,武器裝備等都會影響到戰爭的結果。但到了當面戰斗的時候,如果沒有遇到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那么統帥的智謀有時候就決定了一切。

  5. 公正來講還是國力差距太大,將領指揮戰術上差距也不太大。這場戰役秦國損失也很大。真實情況秦軍60萬趙軍45萬,期中趙軍20萬是快餓死的情況下被殺的。趙國國君敢把家底交給趙括可見沒點兵法戰術怎么可能讓他去,戰場上經驗戰術肯定比不過百起,但不至于廢物,從秦軍也死傷20萬情況下看,趙括不是紙上談兵,要是紙上談兵秦國會贏的很輕松。

  6. 趙國不缺糧,趙軍缺糧是被秦軍斷了糧道,最終失敗,如同三國官渡之戰一樣,這就是主帥的問題,也并非趙軍不能打,趙括他爹就打敗過秦軍,趙括沒打過仗,不應該當主帥,頂多只能帶十萬兵,打個小的戰役!

  7. 歷史已有定論,廉頗遭離間換帥,趙括紙上談兵,白起坑殺降卒;為什么閣下偏偏標新立異,而且引經據典,夸夸其談,看起來也是趙括、馬謖之流,紙上談兵之輩!

  8. 戰爭打的是國家實力是沒錯,但是因此否認謀略的作用實在是貽笑大方了。謀略當然不是萬能的,不能讓你扭轉國力的巨大差距。但是通過使用謀略,能讓你在一定的時間在局部形成優勢消耗敵人,從而一點一點縮小差距。強者更需要使用謀略盡量減少自身的損失。建議您多讀讀孫子兵法。

  9. 兩百來萬人口的,農業立國的趙國,哪來45萬軍隊?\n三國時百來萬人口的蜀漢,哪來75萬軍隊伐吳。\n信口“號稱”的數字,只是幾萬人號稱幾十萬。如果對方贏了,也將錯就錯,說消滅了多少多少!

  10. 按照作者的觀點唯國力論,那么在北韓戰場上彭總就打不贏麥克阿瑟;還有春秋時代貴族領兵,在戰國時發生了重大轉變,錘煉魏武卒的吳起,出生不是貴族吧,在魯國擊敗強大的齊軍;投靠魏國后練出了特種部隊魏武卒,河西之戰大敗秦軍;后來因為魏王不信任,投靠楚國也是連戰連勝。冷兵器時代將帥對戰場的戰爭指揮藝術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如果都是惟國力定勝負,就不會有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這些以弱勝強的典范;也不會有霍去病,陳慶之這樣的戰神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