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與手癮成癮
現代大哲維特根斯坦,酷到一生都是傳奇。他絕頂高富帥,又極度有才有智慧,還鄙視名利斷舍離,是無數高知、文青的偶像。
他在1914-1917年期間,曾作為一名志愿兵參加一戰,親歷戰爭。這段經歷與感想,他都詳細記錄在了其《戰時筆記》一書。商務印書館早有中譯本。
這本書,除了一些很深奧的思考外,還有各種“不堪入目”的私人生活記錄,比如說無所不在的“手癮”記載。以至于有人調侃說,維叔的這部筆記,正確書名應該是《大師的左手與右手》。
譬如:1914年9月3日,他說,“今天又手淫了”;三天后,他寫道,“今天我與某種沮喪的情緒進行了長時間的戰斗,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后又手淫了”;1914年10月13日,“平靜的一夜,現在大約一周半手淫一次”;1914年10月16日,“昨天和今天手淫了”;914年10月20日:“又過得非常感性了,幾乎每天都手淫,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新版中譯本做了刪除處理)
畫風如此,實在與“人設”沖突太大。看這本筆記, 會給人一種錯覺:大師每日不是哲學思考,就是在手淫。后來維叔62歲死于前列腺癌,不曉得是否跟這生活習慣有關系。但維叔如此坦誠,比盧梭還誠實,一絲一毫不瞞人,恰也可證他思想的認真與真誠。
據我閱讀所及,維叔又絕對不是最“大尺度”的。比他小幾歲法國文化圈大佬喬治·巴塔耶,在其自傳中,他自承,在為其母守靈時,曾對著尸身那啥,真正驚世駭俗。
季羨林與“讀書為多X女人”
季先生這些段子,這幾年也被挖掘的很透徹,為大家所周知。
這段子其實是季先生自爆的。他年輕時,在清華上大學部,曾留下一本《清華園日記》,晚年主動出版,并堅決不去改動任何一個字詞。
而這本日記,里面盡是這樣的內容:“十七日 :今天看了一部舊小說,《石點頭》,短篇的,描寫并不怎樣穢褻,但不知為什么,總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觸”;1932.12.21 :“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它記錄下的,實際是正當年的單身學術男\\悶騷男的騷動。
很多朋友為此嘲笑季先生,而我恰是翻閱了此日記后,才對季先生充滿敬意。一般人性,總是文過飾非的,尤其是有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之后,“恐修名之不立”,更是會汲汲用心去遮掩任何“不光彩”的東西。但季羨林不是,他是被捧為“國寶”、“大師”之后,力主出版此日記,并且不理會編輯意見,概不改動的。
晚年季羨林,有人非議他好名,但至死其實還是保持了“真誠”的一面。他能如此直面自己過去,勇氣與誠心令人敬佩。
思想家顧準與“消滅人口”
顧準,被許多人譽為建國后唯一的“知識分子”與思想家。多年前,文化圈有過所謂的“顧準熱”。
有人說,顧準的傳奇,并不在思想,而在生了幾個“奇葩”兒女。其女顧秀林,反轉斗士,批袁隆平不堪入目;其子高梁(原名顧南九),當年的北京市聯考狀元,思想宗旨實際也與乃父相悖。他們如今言必稱顧準,可當年都是對其父不理不睬,乃至斷絕關系的。
但讀《顧準日記》,也會發現很多令人驚訝的記錄。比如商城日記中,他說自己是老油條;比如他動輒說粗話;比如他說自己偷東西;比如他把妻子第一次“落紅”的被墊洗保存了20多年了,去世前不久才洗了一遍……..這些都還屬于生活上的,最觸目驚心的是這么一條:“上帝明鑒,若四年五年之內,農村人口減至三億,再加上扎扎實實提高一些產量,就大功告成了”等等。
他在日記中,其實也曾設想,當糧食不夠吃時,可以清理一部分沒有勞動力的人。后來,學界有一小部分人說這部日記是偽造的,但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余光中與“告密打手”
已故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以小詩“鄉愁”為眾所知,形象很高大上。但他在海外,其實也是毀譽參半的。
特別是有一種意見認為,在1970年代所謂“鄉土文學之爭”中,余光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按李敖等人說法,其大作《狼來了》一文,有著“血滴子”一般的功用,是有意陷害同行陳映真于囹圄之災,并有利用關系“告密”等行為。
李大師對他很鄙薄,稱他是“馬屁詩人”,是“四大不要臉文人”之一,是“在內地招搖撞騙”。他說,“余光中算什么詩人呢?他是假的,為什么呢?他的作品,他的信仰,他的行動不一致,所以我說他這種詩人是假的”。
李敖的話當然不能完全信以為據。但是,若說余光中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都可以人家的“座上賓”,當是事實。這類人,倒很像某專欄作家說的“精神分裂型文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從來不會也不用表露真實立場、真實想法,外人看來忽左忽右”。
辛棄疾與巨額貪腐
南宋辛棄疾,留給后世的最普遍印象,既是叱咤風云的詞壇大師,更是一代豪杰、大丈夫。
可是,辛棄疾其人,在大陸歷史上,實又以“奸貪兇暴,帥湖南日,虐害田里”這一惡名著稱。這一點,當代文史大家羅忼烈,發表過一篇有名文章,題為“漫談辛稼軒的經濟狀況”,專門談及。
他的主要觀點是:辛棄疾既是能干事的能臣,同時也是大貪官一枚,鐵血嗜殺、貪污受賄、貪戀美色。他認為,從種種跡象表明,辛棄疾的生活極度豪奢,修莊園、建別墅、買美妾等等,都是一揮千金,與其收入本身存在嚴重反差。辛棄疾為官不過10多年,多數還是窮職,這錢如何來的,除了貪腐無法解釋。
辛棄疾一生,被彈劾7次,并非都是“莫須有”。抵抗派首領韓侂胄就曾上書皇帝,送了辛公“好色貪財,淫刑聚斂”8字。正史也稱其“奸貪兇暴,帥湖南日,虐害田里”云云。這就是說,“肆厥貪求,指公財為囊橐;敢于誅艾,視赤子猶草菅”的指控,都是有實證的。
人性與歷史的復雜,往往蘊藏在這里:偉人不是所有地方都“偉”,而十惡不赦之人也會有富有人性的一面——比如秦檜與嚴嵩,就對老妻很好,算得上“好丈夫”。我想,非黑即白思維,也許真的不適合研究歷史,乃至理解人類吧。
本來,還寫到了王蒙、劉海粟、陳丹青、齊白石等等當代文人的諸多“丑聞”,只因擔心觸及時諱一概刪除了,暫時只寫眼下這些媒體上喜聞樂見的邊角料。日后有機會大家再扯淡~呵呵呵
劉師之文已然靠近“狗血”,但真實,我喜歡。\n[贊][贊]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性是充滿矛盾的,這點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已經解釋過了。大師們的靈感甚至是超感也是需要一些聲色犬馬的刺激的。文中開頭的維特根斯坦也許就是過多的接觸了“賢者時刻”才成為一代哲人的。
作者意思:世上無好人
原來辛棄疾這么不堪。
后面的寫出來更精彩[我想靜靜]
李敖后半生也一樣,時時成為電視臺節目座上賓,勤撈。
每個人都是如此。真正的大師不過有思想或著作流傳至今,發人深省一點。我們的文化習慣于非黑即白粉飾人格,人性復雜的一面很難平心靜氣去面對,給身邊或后人以啟迪。
生命生于兩性、死于兩性,常人無非池中物,生你之門死你戶,此身無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且進杯中酒,莫負眼前歡,渾渾床笫間,噩噩鬼門關,慎獨是講給賢良聽的,觀心是講給圣雄聽的,有圣賢之才的人未必有圣賢之德,有圣賢之德的人才能彰顯圣賢之道,名人者人名也,沐猴而冠者不足言矣
有道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性的復雜當然不是黑白所囊慨,其實,光輝和丑惡從來都是伴生的。
哈哈,好奇王蒙怎么了